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放线菌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是牛、马、猪、人易患的一种多菌性慢性传染病,该病以牛多发,其病原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其侵袭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颈、颌下及乳房部,其中又以颌下发病为多,其原因是牛换牙期间,食物粗糙,刺破口腔黏膜或皮肤而造成感染。畜舍、牧场潮湿也易引发此病。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病是牛、马、猪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又称大颌病,以牛最为常见.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牛常发生头骨疏松性骨炎.笔者就1999年以来对64头牛发生牛放线菌病,通过用以下方法治疗,痊愈62头,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多菌性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病原有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如不及时治疗,可使牛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可因采食、吞咽困难,甚至心脏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牛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 bovis)为散发性的慢性传染病。牛放线菌和伊氏放线菌是引起牛病的主要病原,以形成特异性的菌芽肿和慢性化脓灶,其脓汁中含有特殊的菌块称“硫黄颗粒”为特征。近年来,在我场治疗病牛12头,疗效理想,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病是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发生于牛羊,特别是耕牛。  相似文献   

7.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舌、颌间、头和颈等部位形成局限性的坚硬放线菌肿.牛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8.
放线菌病是多发性、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人畜共患)。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或亚急性疾病,以出现组织增生,形成肿瘤(放线菌肿)和慢性化脓病变为特征。以2~5岁牛最为易感,病变常见于骨组织尤其是下颌骨中。其肿瘤常形成瘘管,向外排脓。脓汁中有直径为3~4mm的奶酪样颗粒(俗称硫磺颗粒),即放线菌菌簇,见之即可作出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放线杆菌病(actinobacillosis)为慢性传染病,牛最常见,绵羊及山羊较少,病的特征是头部,皮下及皮下淋巴结呈现有脓性的结组织肿胀。本病为散发性,很少呈流行性。牛与绵羊可以互相传染,为林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i)。细菌呈杆  相似文献   

10.
天山马鹿的放线菌病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病情况1996-2003年,我市肃州区一养鹿专业户的23头产茸鹿,先后有5头发生该病,经治疗1头死亡,4头至今健康.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病是牛、羊和其他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增生、化脓、形成硬肿。笔者2003年3月诊治过一起羊放线菌病,报告如下:1病况及症状本县古北乡苏某饲养绵羊46只,2003年2月中旬开始陆续有8只羊发病,初期病羊下颌肿大,继之乳房、腹部皮肤形成直径约为5厘米左右大小、单个或多个肿块,表面呈蓝紫色,挤压有淡黄色的液体渗出,其中2个孕羊腹部皮肤化脓、溃烂、流出脓汁,已形成瘘管;另有几只羊乳房已形成局限性或结节弥漫性肿胀,触之热而坚硬,部分乳头已坏死,挤压未坏死的乳头时流出混浊的液体。乳房畸形,病羊采食逐渐减少,消瘦,体温3…  相似文献   

12.
封闭疗法治疗奶牛放线菌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多发性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此病特点为头、颈、颌下和舌体的放线菌肿。牛放线菌是牛的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本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受感染的牛只常见下颌骨肿大,界限不明显。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泌乳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  相似文献   

13.
牛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因此只要黏膜或皮肤上有破损,便可以自行发生。当给牛饲喂带刺的饲料,常使口腔黏膜损伤而感染。病原为牛放线菌与林氏放线菌(Actinomycosis Bovls、Actinomycosis Ligniensi)。以头部和颈、  相似文献   

14.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典型症状病牛在上、下颌骨部出现界限明显,不能活动的硬肿。病牛的呼吸、吞咽及咀嚼均感困难,消瘦甚快。肿胀部皮肤化脓破溃后,流出脓液,形成瘘管,经久不愈。舌和咽喉被侵害时,组织变硬,舌活动困难,称“木舌症”,此病症状典型,容易诊断。防治应避免在低湿地区放牧,舍饲牛最好在饲喂前将谷糠、干草等浸软,避免刺伤牛口腔黏膜。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应及时处理。①治疗硬结时可用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形成,要连同瘘管一同切除。创腔用碘…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病是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局部发生硬肿为临床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料常刺破口腔,易于诱发本病。笔者治疗9例,方法经济简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放线菌病是牛羊和其他家畜以及人的一种非接触传染的慢性病。临床上以局部组织增生与化脓,形成放线菌肿为特征。其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2007年3月营口市盖州某饲养户饲养的绒山羊出现以颜面肿胀,采食、咀嚼障碍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放线菌病,现将此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鹿的放线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尤以土壤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多数放线菌没有致病性,只有少部分有致病性。临床表现为头、颈、肩前、颌下、舌等部位的放线菌肿。1 发病情况丹东市锦江山公园饲养梅花鹿、马鹿三十余只,先后有5 只出现肩前、颌下肉芽肿胀。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病在牛、山羊等反刍兽中常有报道,但亚洲象的放线菌病未见报道。2004年2月云南某风景区6头成年亚洲象颈部、臂部、肩带部、髫甲部及大腿部外侧等多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肿块,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放线菌病。对较大的化脓性放线菌肿采取手术疗法;对较小的放线菌肉芽肿施行非手术疗法,痊愈。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又称为大颌病(Lumpy jaw)。本病的病原为牛放线菌(Actinomgces boyis),和林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ns lignieresi)。是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常发于反刍兽如牛、羊及鹿,该病的特征病状为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块,引起病畜的呼吸、吞咽和咀嚼困难,迅速消瘦,皮肤化脓破溃,形成瘘管,长久不愈。2000年7月~2002年9月,西宁动物园先后发生了5例梅花鹿、2例马鹿的放线菌病,经治疗后除一例发生死亡外,其余6只全部治愈,现将发病及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羊放线菌病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牛羊和其他家畜以及人的一种非接触传染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以感染羊颜面、下颌、乳房出现肿块,进而化脓、溃烂为特征,多为散发性,病羊食欲下降,皮张、羊毛损坏,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