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20 世纪90 年代独立院校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独立院校办学规模逐步扩
张,在校学生人数也在逐步上涨,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成为了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独
立院校属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独立院校培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主要是服务地方或者是区
域性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必须要结合学院特征以及专业特色,构建科学完善的“政产学研”的人
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政产学研”模式下探索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并提出具体的人才
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农业公益性和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式,有以政府事业法人等实体化运行,也有以企业研发中心、地方研究院等非实体化运行,但各协同主体的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协同创新效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产业、院所三方主体的协同,首先要明确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完善以协同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和组织体制,建立以协同为导向的组织运行架构,完善人、财、物的资源管理和利益风险共享机制,构建起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虚实融合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渤海新区政府的人才和经济发展战略、典型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及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提出了一条突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路线图,并提出了基于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高校实践育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7.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重大战略背景之下,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成为农林高校的一项战略选择。从我国高校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背景入手,阐释其内涵与运行机制,分析农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背景下农林高校培养农科人才的可行性路径,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林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其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双一流"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高教改革,突出办学特色,谋求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按照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支撑、产业是归宿的思路,基本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主要模式有: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融合,高校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创建了"政府+大学+示范园+农户"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这为我国高教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战略的背景下,吉林省加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步伐,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可以有效推进“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以期为“高教强省”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和科技服务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实施两大计划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长期以来,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创新联盟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是主动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常态下高效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体系和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安徽省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可持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状况与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项目、学科、团队、平台和机制"五位一体"方面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美国农业推广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杨凌示范区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方面的探索、创新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完善和创新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实验课的不断整合与优化,以蔬菜栽培和病害防治实验教学为突破口,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课内容、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蔬菜栽培和病害防治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