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与个人访谈,定西市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与现有文化资源设施供给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文化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要从根本上建构和完善供给体制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明显。如何改善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目前政府或企业等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华东地区三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八个县(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的满意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基本持满意态度;各项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家庭特征(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等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且各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李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01-16003
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一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基本设施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农民存在“行路难”问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较低、农村公共文化薄弱、农民教育供给短缺;二是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水平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农民工通过政府渠道就业少、遭到城市安居工移的隔离、难以得到城市社会保障。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失衡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危机。为了切实缓解新生代农民工被城乡双重边缘化问题,提出了完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一是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衡化;二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三是以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为先导,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5.
秦秀清  胡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7-12430,12446
通过2010年6月23~27日在赣州市于都县工业园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择业就业发展情况及职业理想。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用人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代农民工欠缺职业规划,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务工所在地。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竞争力;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权利保障,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实地调研分析与个人访谈基础上,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研究以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等的对比之下,得出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应当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大力的知识援助,以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时代文化、城市文化、企业文化、来源地文化、创造新文化五个层面出发,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中国式道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城市中有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他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纵观现有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从概念、现状、融入障碍和建议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文萃  易晓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62-8764,8766
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性、实质性地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制度安排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利制约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了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应深入挖掘社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将社区关怀"普惠式"延伸和拓展,深入挖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存量资源,通过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创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其融入城市社区及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后备数量增长潜力有限,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即将结束。其经济价值的提升将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其民主与权利意识正在兴起,农民工逆来顺受的时代亦将结束。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群体特质正在倒逼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但新生代农民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特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增长模式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迫切需要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丽群  胡明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37-8738,8741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7个方面的分析,对新老两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界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群体,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较好的社会文化成长环境以及当前国家良好的制度及政策等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创业竞争力薄弱、两重身份边缘化、创业融资困难等劣势和威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采取的战略,以期能为更好地促进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杨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27-20728,20746
对新生代农民工抗逆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抗逆力培养的内在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接纳能力,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和就业问题提供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劳动力供需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并由此引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缺失是当前用工形势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从国家、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身份、地位、待遇有一定的相似,而在务工目的、消费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迥然相异,呈现出新的特点。该文以福州晋安区为研究区域,就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的社会心态问题展开实证性研究,归纳总结农民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防范和风险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