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地信软件和FRAGSTAT version3.3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等指标,对开都河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开都河流域景观草地模地优势未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环境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虽有加剧趋势,但由于其优势度值较低,加之区域整体人类开发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故区域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红枫湖流域景观的总体格局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流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景观形状差异性大、破碎度高,景观优势度低,水系为明显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杉木林、松林和阔叶林.分维数表明竹林与经济林受人类干扰大,斑块形状简单;阔叶林与松林受人类干扰小,斑块形状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 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均匀度指数(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杉木林、阔叶林和松林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手段,以1989、2006年2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及方法,选取景观指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国家级保护区呈现以水域景观为基质,农田、沼泽景观等相对为主体,其他景观呈补丁状散布其中的主体景观格局;农田景观的面积增加幅度最大,速度最快,主要由草地、林地、沼泽3种景观类型转换而来;研究区域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小、均匀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大;人类活动是影响该保护区景观时空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职能部门在加大其保护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以实现该保护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崇明岛2期SPOT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以遥感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为研究手段,分析了近十几年来的景观变化和人类圈围滩涂等活动对研究区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围筑海塘和开发活动导致景观在以海塘为界的不同区域逐渐分异,各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景观格局;人类大规模的干扰活动一方面在直接改造着景观,在92塘内开垦区域呈现出集约农业景观,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了景观,在92塘和98塘之间已圈围而未开垦区域内导致了严重的芦苇带破碎化,在98塘外的自然潮滩区域导致了潮沟减少和退化、盐沼草滩周围斑块类型的丰富性和均匀性下降及潮滩湿地景观整体异质性下降等后果。  相似文献   

6.
马海英  郭丽红  马燕飞  谢远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5-6866,7040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对2006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得到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同时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13种类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景观缀块特征指数等7项景观生态指标,应用FRAGSTATS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高山草甸,占总面积的30.91%,其次为干旱草原和湖泊,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7.48%;研究区湖泊具有最小的景观形状指数(LSI为2.65),说明其形状较其他景观类型规则;研究区的景观特征是以高寒草甸、湖泊和干旱草原为景观基地,河流为廊道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指数仅为0.208 7~0.218 0,其中农地干扰度波动较小,其变化范围为0.375 8~0.379 6,建筑用地的干扰度指数波动较大,变化率为-14.10%。(2)20 a来,普者黑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景观损失度变化显著,其中农地和未利用地损失度较大,依次达到0.542 2和0.551 4,湿地、建筑用地和林地次之,园地损失度最小,损失度指数仅为0.119 7。(3)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1990-2005年较低生态风险所占比例最大,而2005-2015年期间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中生态风险等级,生态风险在缓慢增加;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强度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加强流域土地综合治理和人类活动调控,促进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兆礼  陈晓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80-4183,4186
以1985、2000年两期LandsatTM/ETM+遥感图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利用RS和GIS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东江流域15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5年来,林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有所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流域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度加大,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毕如田 《农学学报》2012,2(6):54-58
地形是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因子,特别是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中地形条件成为大尺度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以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和DEM分析,得到各地形分级单元的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并对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与高程、坡度和坡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岔口小流域整体土壤侵蚀风险处于中等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分析对衡量区域生态安全,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与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仁怀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和GeoDa软件平台,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仁怀市景观格局分布特征,评估了景观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占比90%以上,各景观类型空间分异明显;(2)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体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3)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Moran’s I值为0.45,“高-高”景观生态风险聚集区沿水体景观和建筑用地景观呈条带状分布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仁怀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和酱香酒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空间布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2010年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在eCognition的支持下进行南盘江流域(云南段)的景观生态分类,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为43 276.52 km2,总斑块数为21 680个,分为17种景观生态类型;以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旱地的面积最大,共占流域总面积的83.25%,为流域的景观基质;其中暖温性针叶林面积最大,为14 538.8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6%;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面积为12 720.131 km2,占29.39%;旱地面积为8 766.45 km2,占20.26%。流域内整体斑块密度为0.501个/km2,其中最大为旱地,为0.147 7个/km2;边界密度为27.72,景观形状指数为144.16,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68,蔓延度指数为64.49;景观整体破碎度低,连通性较好,类型分布交错,景观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遥感信息源 ,在GRS99及IDRISI支持下 ,依照图像图形学的相关原理 ,识别合成图像的信息丰富程度 ,确定用于塔里木河干流景观格局分析的基准图像 .沙漠石油公路和塔里木河两大廊道呈十字形位于该区域的中部 ,它们决定了整个系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传播途径 .零星分布的油井所组成的小斑块以及连接它们的线路所组成的廊道 ,代表了石油勘探及开发在该区的发展轨迹 ;位于主河道两侧的河岸林使河流廊道更富有生态意义 ;远离主河道的天然植被形成了条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的群落 ,多以斑块的形式丰富了景观的内容 .该区域的沙丘及其南部和东北部的沙漠 ,是该区域特色明显的基质 ,决定了英巴扎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酷性和脆弱性 .人类活动是土地分割、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必须用遥感、GIS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作指导 .  相似文献   

13.
分析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采用2008、2013、2018年3期Landsat 8 TM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依托ENVI与Arc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对产生变化的驱动因子做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长江流域(912 510 km2)林地、耕地与草地面积占据较大优势,2018年林地、耕地与草地面积分别为874 019 km2(49.08%)、428 188 km2(24.04%)、247 435 km2(13.89%)。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类型总体变化为“林地(0.133%)、草地(0.246%)、湿地(0.319%)、建设用地(5.591%)面积增加明显,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保持相对平稳”的特点。2)斑块类型分析表明,林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降低;草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加;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扩大,但在空间布局上更加集中。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表明,人类活动与城镇化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空间不断分散和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主要驱动因子分别为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工业污染物排放。基于上述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应减量优化与高效;上游、西北与西南等地推进草原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应加强工业用地的整治;科学规划长江流域土地空间布局,构建长江生态大廊道。  相似文献   

14.
以TM 。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法分别在四期鲁朗河流域。感数据上提取地类信息。应用 Fragstats3.3 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别从不同景观类型格局和整体景观格局的变化方面对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变化原因和内在规律,为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在景观的规划与管理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佐  赵俊三  吴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06-9808,9810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最新地理国情及水利普查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体系分析计算了华宁县龙珠河流域地表覆盖和景观的分布、斑块特征、异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地表覆盖景观格局以林地、耕地为主,园地、水体和道路因受人为控制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流域整体受人为影响较大,景观破碎程度低,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这为政府或相应部门掌握该流域内地袁覆盖、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状况、将获取到的地理国情信息为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库玛拉克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涛  曾亚娟  王芳  李健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98-12799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景观空间格局,选取2005年9月份分辨率为18.5m的中巴遥感影像以及1990、2000年9月分辨率为30m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RDAS和ARCGIS、SuperMap等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已有的1990、1999年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为参照,采用人工目视解译重新进行遥感解译,提取各景观要素信息,并计算一些常用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990~2005年的15a间景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林地增加最快,其次是人居地和农田;绿洲草地面积减少最快,其次是盐碱地湿地景观和高山冰雪景观减少,1990~2005年15a绿州林地面积增长了106.5km2是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结果;人居地和农田的增加,绿州草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盐碱地、湿地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幅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干预;高山冰雪景观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所致;高山湖泊、山地森林、山地灌木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库玛拉克河上游高山险峻,受人类干扰较少。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相似文献   

18.
罗林  张双  李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67-4070
选取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高滩河流域2008年6月、2008年7月的SPOT5遥感影像,运用GIS和RS技术,获得其景观类型分布图,选取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周长、分维数、优势度、破碎度7个指标,通过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出各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两流域的景观格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流域的林地、灌丛、草坡景观类型为两流域最稳定的景观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体、水田、建设用地3种景观类型,梁滩河水田、水体较少,建设用地呈大板块、组团式分布;高滩河水田很多,水体较少,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垫江、梁平两县城境内。梁滩河流域其景观呈现出人为干扰强度较大的特征,旱地为景观基质,大面积水田、水体转化为建设用地,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类型分布和生态环境,并有剧烈加剧的趋势;高滩河流域其景观呈现出人为干扰强度相对较小的特征,旱地和水田为其景观基质,景观类型转换主要发生在县城及周边,其主要的转换方向为水田等景观向建设用地景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基于ASTER影像数据源的龙川江LUCC景观格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ASTER)影像作为数据源,以龙川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GIS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办法,对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景观空间格局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林地和灌草丛面积合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27%,但除灌草丛连通性较强外,各景观类型斑块小而分布零散,景观破碎化程度大,阻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生态环境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