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灿  王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6,(4):178-182,203
[目的]研究一种或多种适合春剑(Cymbidum longibracteatum)愈伤组织诱导的方法,并试图找到有效控制褐化的措施。[方法]以春剑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花梗培养时褐化、生长和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防褐化处理对花梗切段褐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花梗培养的影响显著,不同处理方式对花梗褐化控制效果显著。花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配方为B5+2,4-D 2.0 mg/L+TDZ 0.6 mg/L+GA30.5 mg/L,诱导率为7.32%。当花芽长度为2.0 cm时,花梗褐化率较低;当花梗切割厚度为8.0 mm时,花梗褐化率较低;PVP、VC、CA、8-HQS对花梗切段褐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以8-HQS效果最好。[结论]建立了春剑花梗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春剑快速繁殖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对爬山虎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在组培诱导中褐化率高达89.3%,严重影响了脱分化和再分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C、PVP、VC表明,VC是爬山虎组织培养中防止褐化较有效的方法,比AC和PVP的效果好,VC适宜的浓度为1.5g/L。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硝酸银(AgNO_3)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抗褐化剂处理,检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响应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10 mg·L~(-1)的ASA处理显著降低了植体褐化指数(代表外植体褐化面积比值)、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随着ASA质量浓度的增加,褐化指数、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不断增加;在100 mg·L~(-1)时,褐化率达到98%(等同于对照),褐化面积和体胚发生率分别达到0.734和73%,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00 mg·L~(-1)对外植体致死;协方差与相关性分析表明,ASA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②GSH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影响较小,无规律性变化格局;10、20 mg·L~(-1)的低质量浓度处理显著降低体胚发生率,但随质量浓度增加体胚发生率增加,在200 mg·L~(-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与100 mg·L~(-1)以下ASA处理的体胚发生影响趋势一致。③AgNO_3在显著降低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体胚发生率;PVP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影响不大,各处理体胚发生率虽均高于对照,但无规律性变化格局。④GSH、PVP和AgNO_3这3种抗褐化剂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ASA可以用来进行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生物学机制解析的优选试剂。  相似文献   

6.
以绿香椿顶芽为外植体,对其组织培养过程褐化的发生及预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处理的顶芽褐化率不同,其中褐化率最低的是0.1%Hg Cl2;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中防褐化剂,效果最好的是1g/L聚乙烯吡咯烷酮。  相似文献   

7.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的抗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杜凤国  张志翔  齐翠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07-3109,3118
从外植体类型、外植体预处理方法、培养基类型、抗褐化剂类型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结果表明,B5培养基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好,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褐化严重.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与天女木兰的褐化程度密切相关,侧芽褐化率相对较低,其次是顶芽,带芽的茎段褐化率最高.在B5+0.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抗氧化剂、吸附剂有利于抑制天女木兰的褐化,抗褐化效果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VC)>活性炭(AC).用1 g/L VC浸泡外植体4·h可有效减轻褐化.培养初期一定的低温和暗培养可以减轻天女木兰的褐化.  相似文献   

8.
以日龄60 d的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野生型品系(PS-WT)和突变型品系(PS-L)的叶状体为实验材料,分别酶解获得它们的离体单细胞,观察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发育形态,并探究光强和温度对离体单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紫菜叶状体的离体单细胞可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正常苗、畸形苗、细胞团和性细胞团等。在光强为10~8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细胞团和丝状体的百分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适宜的高光[40~60μmol photons/(m~2·s)]可促进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温度在18~24℃范围内,2个品系离体单细胞的再生体中正常苗、畸形苗的百分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高温(27~30℃)会抑制正常苗的形成,以及促进畸形苗的形成和再生体单孢子的放散。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北美海棠组培快繁和组织再生中的褐变问题,分析北美海棠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茎段、嫩叶、嫩芽3种外植体中,褐变程度最低的为茎段;MS+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外植体褐变程度最低;暗培养下褐化程度低于光照培养;遮光暗处理外植体母株枝条可减轻褐变;低温条件下培养可抑制褐变;4月进行培养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随后随月份增加褐变程度加重;培养基中附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减轻外植体褐变,而附加柠檬酸(C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C预处理外植体均不能明显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10.
就油菜转基因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转导的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对外植体发生褐化无直接影响,虽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试剂PVP(聚乙烯吡咯啉酮)和Vc(抗坏血酸),PVP比Vc对褐化的抑制作用更大。培养温度对褐化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培养温度高于30℃时,外植体的褐化程度非常严重,褐化发生率(褐化外植体数/总外植体数)为100%;而当培养温度为25~26℃时,褐化率大大降低(17.6%),褐化程度也较轻。此外,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褐化也有影响,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大都使褐化现象变得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不同防褐剂对烟草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烟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现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VP和柠檬酸对烟草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PVP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最好的浓度是2g/L,褐化率为35%;柠檬酸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最好的浓度是8mg/L,褐化率为25%;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可以用8mg/L柠檬酸抑制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12.
几种抗氧化剂对水稻愈伤组织抑制褐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4种抗氧化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离体稻胚作预处理,研究其抑制水稻愈伤组织褐变的效应。结果表明,每种抗氧化剂抑制愈伤组织祸变都有其最适浓度,PVP、V_c、柠檬酸和DTT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5%,0.1%,0,1%和10mg/L或500mg/L且各抗氧化剂抑制愈伤组织褐变的有效浓度及其有效性程度与培养期有密切的关系。作者根据研究,提出了用上述抗氧化剂防止水稻愈伤组织褐变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汾阳核桃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碰到的污染和褐变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80μg/ml青霉素和3 g多菌灵浸泡处理核桃外植体,控制污染效果显著;而用250 mg/L的PVP预处理核桃外植体和用100 mg/L的PVP作为培养基附加成分,外植体褐变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从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发生的原因,发生的条件和现象分析了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产生的机理。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褐变的防控措施:选择魔芋的外植体年龄越小、切取外植体的体积适当的较大、避免在高温季节采收外植体并对其进行预培养;培养基中生长激素2,4-D浓度适当的降低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对提高;把培养基放在低温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接种时将培养体切面浸入培养基中,将初代接种后的外植体尽快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活性炭(500mg/L)、半胱氨酸、二氧化硫、(100mg/L)PVP(聚乙烯毗咯烷酮)或抗坏血酸(Vc)等都能有效降低魔芋组织培养中的褐变率。  相似文献   

15.
青梅果汁加工过程非酶褐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果表明:在青梅果打浆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异抗坏血酸钠,可防止果汁氧化褐变而保持天然淡黄色泽;减压浓缩较常压浓缩明显抑制了非酶褐变的发生;随着果汁含量和加工温度的提高,非酶褐变加快,色泽加深;低温有利于青梅浓缩汁的贮藏,冷冻贮藏是最佳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降低软籽石榴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及防褐剂含量对石榴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淮北黄里软籽石榴的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软籽石榴茎段组织培养褐化率最低的培养基。[结果]淮北黄里软籽石榴茎段组织培养褐化率最低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IAA 0.50mg/L+PVP 2500mg/L+蔗糖30 g/L+琼脂7g/L,各因素对褐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VP〉6-BA〉无机盐〉IAA。[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软籽石榴快速繁殖系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防褐剂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10-10412
[目的]在马铃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外植体褐化现象。外植体表面的酚类物质容易氧化而生成褐色醌类,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适当控制培养条件可抑制褐化。[方法]选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活性炭、维生素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5种抗褐剂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抗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培养基为1/2MS+0.3%琼脂+1.5%蔗糖+1.0mg/LNAA+2.0mg/L2,4-D,于15℃下暗培养,每周转瓶1次。最后,统计褐化率,比较不同抗褐剂的作用效果。[结果]各种抗褐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抗褐效果,其中,2.0g/L的硫代硫酸钠和8.0mg/L柠檬酸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到15%以下。[结论]对生长的外植体添加一定的防褐剂有助于抑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嫩叶、茎段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预处理方法、抗褐化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香港四照花褐化的影响以及6-苄基腺膘呤(6-BA)、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3种外植体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港四照花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 g·L-1氯化汞消毒5 min;最适基本培养基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 plant medium,WPM);用1.0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浸泡3.0 h,3种外植体褐化率明显下降;1.0 g·L-1柠檬酸(CA)是嫩叶的最佳抗褐化剂,褐化率为27.4%;2.0 g·L-1 PVP为茎段和带芽茎段的最佳抗褐化剂,其褐化率分别为13.3%和16.7%;嫩芽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1.0 mg·L-16-BA+0.2 mg·L-1NAA+0.1 mg·L-12,4-D;茎段和带芽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均为WPM+2.0 mg·L-16-BA+0.5 mg·L-1 2,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