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氮离子处理双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系 HDY-8种子 ,M1 出现了一株失绿黄化而后复绿的突变体 ,其 M2 仍有三分之一的植株出现黄化反应。叶绿素含量测定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黄叶、黄绿叶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绿叶 ,而叶绿素 a与叶绿素 b的比值又大于绿叶。黄叶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少 ,形状不规则 ,膜结构已解体 ,无类囊体 ,叶绿体内无淀粉粒 ,嗜锇颗粒较多 ;黄绿叶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较多 ,形状规则 ,基粒片层清晰可见 ,内有淀粉粒 ;绿叶细胞内叶绿体较多 ,形状规则 ,基粒片层清晰 ,其内淀粉粒多而大 ,嗜锇颗粒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高光效种质资源,研究来自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NY18)突变体,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的叶绿素缺失突变体yl1.调查和测定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现与野生型NY18相比,全生育期里yl1的整株都表现出黄化,经济性状与野生型存在显著差异;苗期...  相似文献   

3.
在中油821大田中,发现一株特长荚变异株。经多代鉴定,其长荚特性能稳定遗传,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一变异株的后代被命名为鄂油长荚,最明显的特征是荚长、粒多、粒大。平均荚长达10cm以上,千粒重为5.5g左右,均接近普通油菜品种的2倍。每果粒数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抗HYP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幼胚培养,结合EMS诱变处理,以羟脯氨酸(HYP)为选择剂,选择出抗羟脯氨酸的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发现抗性系比原始系耐聚乙二醇(PEG)、NaCl及低温的能力加强,抗性系再生植株后代具有早熟、耐菌核病、优质的特性,产量比对照高49.3%,含油量比对照高18.3%,油酸与亚油酸总量达到86.22%,芥酸和亚麻酸有所降低。结果说明抗羟脯氨酸突变体应用于油菜的品种改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呈3∶1分离。在933044×721—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比例3∶13。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的黄籽性状受1对显性黄籽基因和1对上位显性黑籽基因互作控制。用Yc—yc和Bc-bc表示2个基因座的2对等位基因,Yc为显性黄籽基因,Bc为上位显性黑籽基因。黄籽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69.88%~86.18%,表明突变体933044黄色种皮性状有较高的遗传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抗除草剂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诱变技术快速创造变异类型丰富的油菜新材料用于油菜遗传改良,分别用0.4%、0.8%、1.0%和1.2%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发现:(1)1.0%的EMS溶液是处理中双9号干种子的最适浓度,4种不同浓度处理M2代表型变异率依次为11.26%、14.82%、27.19%和12.38%;(2)EMS诱变具有器官特异性;(3)M2代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苯磺隆抗性突变体,突变率约为10-4。现已创建了包括子叶、叶片、花器、株型、角果等多器官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库,为油菜遗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9.
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测定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是一种热带果树,至今对其突变体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波罗蜜叶片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叶片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的可能原因。(1)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法测定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及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2)用叶绿素酶Elisa试剂盒测定叶绿素酶活性;(3)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色所产生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对波罗蜜叶片的叶绿素酶活性进行测定时,发现其活性出现显著差异,但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性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4)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超微形态结构时,发现正常绿叶的叶绿体形态完好且数量较多,白化叶和返绿叶的叶绿体内部结构存在缺陷,其原因是叶绿体基粒构建阶段受阻;基于测定波罗蜜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和叶绿素酶活性,并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推测是在叶绿素合成阶段,原脱植基叶绿素合成叶绿素时受阻及叶绿体发不良导致波罗蜜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为今后进一步综合研究波罗蜜突变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棒状”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傅廷栋院士在5148-2与黄籽DH系YN90-1016的杂交F1代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群体中,发现了一个“棒状”突变体。其表现为矮杆、株型紧凑、主花序及分枝短小簇生、角果不易炸裂、花期集中,非常适合高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利用SSR技术,我们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油菜细胞诱变及抗草酸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一号愈伤组织为材料,用EMS、NaN3进行诱变处理.以草酸为选择剂进行了抗性筛选。经2%EMS处理的愈伤组织扩增3代后,从872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7块抗(耐)3.5mmol草酸的愈伤组织,其中有5块抗性稳定。抗性克隆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无甚变化,但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种子发育40天时,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花色素的含量在种子发育45天时达到高峰.随种应由绿转黄或转紫红最后转黑,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含量均降低。黑籽花色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黄籽。不同品系间及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间,叶绿素、叶黄素和花色素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1植株自然授粉结实正常,F1植株自交结角率为97%,平均每角2l粒,雌性不育花粉对F1育性无异常影响。电镜扫描发现:FS-M1柱头乳突细胞扁平干瘪,发育畸形,可能是形成FS-M1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甘蓝型油菜四种纯合芥酸基因型的双列杂交F_1、F_2和回交世代,按Hayman—Jinks方法进行了分析。t~2检验、b(Wr,Vr)回归分析及Wr—Vr的方差分析都表明,双列杂交F_1、F_2及回交世代的芥酸含量均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作用较小。F_1代和回交世代其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F_2代不显著,显性度为0.05—0.11,显性方向为正。芥酸存在一定的母性影响,其中又以F_1代最为明显。芥酸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高,除回交世代的狭义遗传力为96.8%外,其余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硫苷性状差异很大而其它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及其F1、F2植株为材料,通过建立高硫苷和低硫苷亲本基因池来筛选表现差异的SSR引物,利用差异SSR引物对F2代植株硫苷含量性状进行标记分析,确定其与硫苷性状相连锁的关系。结果表明,SSR引物CB10364与硫苷性状连锁,连锁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F=46.32,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标记CB10364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为34.36%。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甘蓝型油菜无花瓣品系为主要材料,共配制多个组合各若干世代,在不同年度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花瓣数目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花瓣数目的遗传受细胞核中具有重叠效应的四对主效基因作用,四瓣亲本基因型为P_1P_1P_2P_2P_3P_3P_4P_4,无瓣亲本基因型为P_1P_1P_2P_2P_3P_3P_4P_4,后代分离时,凡带有1个或1个以上显性有辩基因的个体(≥1P),则都表现为有瓣类型。继续分析有瓣类型中正常四瓣与缺瓣(1~3)性状的遗传,发现缺瓣类型很不稳定,在后代中的传递至少受到两对互补修饰基因(Ru_1Ru_1Ru_2Ru_2)的影响,据此作者推测了花瓣数目的遗传模式,F_2代中四瓣·缺瓣:无瓣的分离比为231.25:23:75:1,B_1为9.5:5.5:1。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品种及杂交后代叶片的硫甙含量及组份,研究了两个低硫杂交组合不同时期油菜叶片硫甙总量及组份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油菜叶片硫甙组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ol/g,随后持续下降;而低硫油菜品系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6098/1008和6098/M1两个杂交组合在薹期和花期叶片硫甙含量表现较高的负向优势,硫甙含量显著下降;两个杂交组合叶片硫苷组份中2-羟-3-丁烯、4-甲亚砜丁基、5-甲亚砜戊基、3-丁烯基、4-戊烯基等脂肪族硫苷均表现出负向优势,而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在不同组合中优势表现不同,在6098/1008组合中仅3-吲哚甲基硫甙表现为负向优势,其他成分均表现为正向优势,在6098/M1组合中所有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成分均表现为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自交系“3529”的种子经快中子及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等联合处理后,其后代中出现了幼苗黄化突变体,自交纯化得到幼苗黄化突变株系T_1。遗传研究表明,这种幼苗黄化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性状易于转育,可作为指示性状用于油莱杂交种种子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