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山稻田套养薄壳田螺(本地螺)是稻田综合种养中农民比较容易操作管理的一种模式。薄壳田螺由于营养丰富、肉味佳,一直是百姓家中、农家乐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但现在田间的田螺已经很少了,主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粮施肥用的氨水或碳酸氢铵等过量,把田间原本固有的螺种淘汰了。为了恢复改善薄壳田螺的生态环境,2018年3月我们选择了海拔725米的福建省闽清县下祝乡小洋稻田基地进行生态养殖田螺和生  相似文献   

2.
螺类田螺,《本草纲目》:"(田螺)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田螺肉主治:1.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2.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3.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4.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  相似文献   

3.
稻田生态养殖薄壳田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养螺,以海拔800m~1100m左右水稻田为基础,稻田水质好,螺稻在田间共育而互利共生。薄壳田螺以壳薄而著称,是珍贵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销售趋势看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稻田养螺的投资小,见效快,根据浙江省庆元县600多农户利用120万平方米稻田养殖田螺计算,每亩稻田平  相似文献   

4.
田螺的人工养殖技术田螺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市场价格也稳中有升。在稻田、水沟、鱼池中配养田螺,是一项成本低、收益高的增收好门路。人工养殖技术如下:一、场地要求。田螺适应能力较强,在稻田、水沟、鱼池中均可配养。但场地水底应该有...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田螺     
中华国出螺,俗称田螺,又叫田赢、池螺、螺蛳,广泛分布于水田、池塘、稻田及沟渠中,是淡水螺中较大型的食用螺,由于其肉质鲜香肥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田螺养殖业也随之兴起。现将田螺及其稻田养殖作一介绍。1田螺的生物学田螺圆锥形,具一枚螺旋形的贝壳,质薄,头部发达,具一对眼,一对触角,成体雄性右触角向内弯曲,变为交接器,这是鉴别田螺雌雄的一大特征。田螺的足相当发达,适于爬行生活。田螺雌雄异体,为印胎生,母体产出即为小田螺,一年后才达到性成熟。一般4月份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殖田螺是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水田综合效益的好举措。1999-2000年,我站在洋中镇进行了200亩的稻田养殖田螺试验,获得亩产田螺140公斤,亩增加经济收入600元的好成绩,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养螺稻田的选择 养螺田块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自如,且腐殖质土壤,洪涝不淹、天旱不干的田块。 二、稻螺工程建设 田埂加宽、加高,并在田块进出水口设置较密的栅栏或密网。螺种放养前10天,先翻耕稻田,以每亩(带水10-20厘米)用生石…  相似文献   

7.
田螺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拥军 《内陆水产》1998,23(2):22-22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大型淡水螺。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并且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镇静脑神经的功用,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品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饲养,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条创收门路,大力发展。田螺养殖简单易行,现将其饲养技术简介如下:l田锐的习性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他沼、田注和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摄取混杂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  相似文献   

8.
吴其仁 《河北渔业》2007,(1):16-16,23
稻田生态养螺,是以海拔800~1 100m左右水稻田为基础,利用稻田水质好,螺在田间活动,螺稻共育、互利共生,使之在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主要摄取浮游生物及硅藻类.薄壳田螺以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煮汤清澈、壳薄而著称,是珍贵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销售趋势看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稻田养螺投资小、见效快,是农民增收、创收的好项目.该县农户每667m2稻田养殖田螺平均增收1 000~1 5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型田螺是以非洲田螺和阿根廷田螺杂交的热带淡水田螺。该田螺可用蔬菜皮进行养殖,其它如萝卜叶、卷心菜、白菜、西红柿、黄瓜、马铃薯及米糠等亦可饲养。但以蔬菜皮养殖的成长快、形体大、繁殖力强。该田螺为雌雄同体,体重在30克时,便开始产卵,一年可产卵12~16次,每次产卵200~800粒,  相似文献   

10.
5种螺蛳属动物和中国圆田螺COI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腹足纲,田螺科,螺蛳属(Margarya)的5种动物和中国圆田螺(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肝脏组织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纯化后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包对序列进行编辑,MEGA软件绘制基因N-J树和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COI基因大小为636bp,系统树显示,螺蛳、滇池螺蛳、牟氏螺蛳、 乳顶螺蛳共同组成一个大支,阳宗海螺蛳与上述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成为螺蛳属中单独进化的类群;中国圆田螺与螺蛳属动物的遗传距离达0.404% ~0.518%,亲缘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11.
田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高,脂肪低,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此外,田螺还含有丰富的钙和维生素A。现在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田螺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稻田养殖田螺前景广阔,而且稻田养殖田螺具有短、平、快的优点,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将稻田养殖田螺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田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中,在种植稻谷的同时养殖田螺,不仅可以提高稻谷产量,还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商品田螺,且投入少、效益高,是一条比较适合农村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一、田螺的生物学特性在动物分类学上,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而田螺科包括圆田螺属等4个属,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其中中华圆田螺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黄河平原和长江流域,其个体大、生长快,是最适合进行人工养殖的品种。田螺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土质柔软和肥沃、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最适生长温度20℃~28…  相似文献   

13.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也是一种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国内很多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下面简要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三月田螺四月鳝”。农历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冬季潜伏在泥中休眠的田螺便纷纷爬出泥土。此时采食田螺可谓一大乐事。田螺是我国长江流域城乡居民普遍喜食的螺类,其分布很广,在江河库塘、水田沼泽各处都盛产。我国出产的田螺主要有中华圆田螺等两种。此种螺外形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环棱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曹正光,蒋忻坡(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200433)上海地区湖泊、河沟及池塘的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的腹足类隶属于6科6属共9种,以田螺科的环棱螺属的梨形环棱螺。方形环棱螺和铜锈环棱螺种群生物量为多,在河道中尤以梨...  相似文献   

16.
地处粤北的韶关市,下辖10个市(县、区),到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在茂密的森林中,在幽深的峡谷间,溪流淙淙,一条条小河纵横交错,奔流不息,逐渐汇集,到达市区就集中成了北江。  相似文献   

17.
田螺肉质厚实,鲜嫩可口,营养十分丰富,每100克田螺肉中含钙质214毫克,维生素B 0.4毫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稻田进行田螺养殖试验,探讨稻螺结合模式,在管水、施肥、施药方面作了探索。经过10个多月的饲养,在不降低稻谷产量的前提下,亩产田螺140kg,亩增加经济收入614元。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中国圆田螺保存技术,促进螺蛳粉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初始体质量为(21.71±2.70)g的健康中国圆田螺1 500只,探讨了低温(4℃)无水条件下0 、14、28、42和56 d等不同时间中国圆田螺存活、形体指标、一般营养组成、脂肪酸、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4℃短期存放(14~28 d)中国圆田螺的存活率均超过93%,但是超过42d后存活率降至78%以下。低温28和42 d的肝重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低温56 d体质量降了7.6%,而肝重显著提高。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组间肌肉的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均无显著影响。而粗脂肪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8、42和56d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原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4 与56 d差异显著。脂肪酸结果显示,SFA和MUFA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28~56 d均显著低于对照和14 d组;28 和42 d的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中所有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对照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 d,但显著高于42 d。除42 d的胰蛋白酶外,其余处理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含量显著少于对照。42 d的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且42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酶活性也均显著低于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4℃条件下无水保活超过42 d会导致中国圆田螺出现较高的死亡率,由于42 d后体内的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内环境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高的死亡率。胁迫期间中国圆田螺主要以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其次是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更好的保留下来。本研究为了解中国圆田螺在低温无水保活不同时间下的生理生化适应对策及改善其储存运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素来有“清明螺 ,赛过鹅”之说。意即田螺在清明节时 ,怀上小田螺 ,是一年中最肥腴之时 ,蛋白质含量高 ,炒、煮、炖均宜 ,吃肉喝汤确别有滋味 ,不失为佳肴珍味。可近年来由于捕捉过度、农药毒杀 ,自然资源锐减 ,田螺身价倍增 ;于是有人开始养起田螺这种小水产品。由于田螺繁殖率高 ,生长快 ,群众喜吃 ,填补市场之缺也确实能赚钱。当前市场价在4~5元/公斤。如诸暨市一养殖户 ,去年春挖塘养鱼、养日本沼虾的同时 ,也混养了田螺。五亩八分水面 ,水深不满70厘米 ,在二月底放了20公斤田螺种 ,春节前已出售300多公斤 ,当今除留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