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98 0年起 ,大连自然博物馆就注意采集、研究大连海域的各种藻类。由于资料限制 ,一些蓝藻标本没有及时研究。近年 ,作者一方面收集蓝藻研究资料 ,另一方面进一步做蓝藻标本的专题采集、研究。现发现 3种新植物 ,分别为小型伪瘤皮藻 Pseudoncobrysa minus;颗粒伪瘤皮藻 P.granulose和獐子岛眉藻 Calothrixzhangzidaoensis,本文将对它们做详细的描述。1.侧面观 ;2 .顶面观1.e latere visa;2 .e vertice visa图 1 小型伪瘤皮藻Fig.1  Pseudoncobrysa minus S.M.Zhang,sp.nov.文中所涉及的标本分别采自大连海域的小平岛、七贤岭、营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利用加压使蓝藻细胞内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因失去浮力而下沉的原理开发了一些控藻技术,如加压控藻船、深井加压控藻等,已应用于缓解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的蓝藻水华堆聚问题。但对加压后下沉蓝藻的去向及其可能导致的水质生态风险尚缺乏研究。为探讨加压后微囊藻的生长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加压对微囊藻的伪空胞、细胞形态、群体粒径、光合活性、漂浮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未加压和加压微囊藻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在0.7 MPa、30 s加压条件下,漂浮在水体表面的微囊藻群体在加压后迅速下沉,漂浮率由95%下降至1.99%;藻细胞内的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变形萎缩,群体粒径变小,光合活性下降,但细胞膜未破损。未加压和加压后的藻样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培养的第3天,加压下沉的藻在光照条件下有17.91%重新上浮至水体表面,并且其光合活性逐渐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上浮藻细胞内有伪空胞重新生成;同时反转录PCR结果表明,实验第3天光照加压处理组伪空胞gvpA和gvpC基因表达较其他实验组显著上调,也表明细胞进行了伪空胞合成过程。所有处理组水体中溶解性总氮(Dissolved Total Nitrogen,DTN)含量在前3天无明显变化,但3天之后均不断上升;且加压后水体中DTN含量在无光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更高。综上所述,加压控藻技术能使水体表面的水华微囊藻迅速下沉,减少表层水华;但下沉的微囊藻在有光条件下3天内能部分重新上浮,而在无光条件下更易衰亡释放有机物导致水体DTN含量增加。建议宜及时清除加压后下沉的蓝藻,避免蓝藻再次上浮形成水华,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3.
长湖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并进一步探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湖形特征设置5个采样点,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长湖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蓝藻18种(属),主要优势种为棒胶藻属(Rhabdogloea sp.)、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伪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二维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长湖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5、6、8月的蓝藻生物量较高,为6.88~15.50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0%~43.8%;冬季和初春较低,为0.13~0.29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5%~2.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气压、总磷、降雨量和溶解氧是影响蓝藻的重要因素,共解释了蓝藻生物量变化的70.0%。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环境因子与蓝藻生物量的关系,气温和溶解氧的上升可促进蓝藻的生长,而气压、总磷和降雨量正好相反,环境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改变湖泊的湖沼学特征影响蓝藻生物量。本研究可为长湖蓝藻水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7)
近几年来,笔者在邳州各地接触猪伪狂犬病就达30例。根据收集到的流病学、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的资料,分析猪伪狂犬病在邳州市高发的原因,提出了紧急预防接种、消毒等一系列的防制措施,以期对防控该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3)
通过多批次随机采集种猪饲养场的存栏猪只血清监测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汕头市辖区种猪场(父母代)存栏种猪存在感染该病毒的情况且较严重,建议加大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地养猪生产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陈平  罗淑琴 《畜禽业》2006,(8):38-4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对照血清:标准猪伪狂犬病阳性血清、标准猪伪狂犬病阴性血清由购买的试剂盒配备。 1.1.2待检血清:采集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三多寨镇、大山铺镇、新民镇、新店镇养猪场户养的527头份血样,详细记录所采血样对应的猪的年龄、品种、地域分布等数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种猪场呈爆发流行趋势,已成为我国养猪业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肉食品安全,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患病牛具有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等典型临床症状。该病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可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伪狂犬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要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工作人员及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猪伪狂犬病做了详细的阐述,该病常继发胸膜性肺炎,咳嗽过程不断排毒感染其它猪群,母猪直接传染给仔猪,结合临床实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华崧 《畜禽业》2023,(7):74-76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是中小型养猪场最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且难以防控的疫病之一,一旦发生,很难将病原彻底清除,给猪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分析了中小型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相关防控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净化防控措施,为同类型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坤  翟凯旋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水产学报》2022,46(6):1085-1093
为探究洪湖碘泡虫在被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不同感染阶段的差异,实验采用显微镜镜检、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相结合手段,对发病及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肌肉、伪鳃、鳃、头肾等11个组织器官进行了广泛检测分析。显微镜镜检发现,在发病鱼的咽、伪鳃和鳃能观察到孢囊或成熟孢子;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咽上壁与副蝶骨间结缔组织、伪鳃及其血管周边观察到大量棕黄色结节,并含有洪湖碘泡虫的成熟孢子。不同组织器官DNA样品PCR检测发现,在发病鱼除肌肉外的其他10个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存在,其中伪鳃检出率最高(100%);隐性感染异育银鲫在咽上壁组织、伪鳃、头肾、体肾、脾脏及卵巢中检出洪湖碘泡虫,伪鳃检出率也为最高(26.7%)。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发病鱼咽上壁内分布着大量蜂巢状孢囊及成熟孢子,伪鳃被严重侵占和破坏;残存伪鳃鳃丝周边能观察到增殖和发育阶段的孢子生成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洪湖碘泡虫在发病和隐性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差异,发现伪鳃可能是洪湖碘泡虫寄生和发育成熟的重要器官。结果为洪湖碘泡虫病的准确检验检疫和进一步开展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3,(5):27
<正>猪目前所有的疾病当中,很多人认为伪狂犬是控制的最好的一个病,很多场不再做伪狂犬疫苗免疫。但近年来一些规模化猪场在没有发生任何伪狂犬临床疾病症状的情况下,所有的伪狂犬的野毒抗体忽然间在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转阳率高达80%、90%以上。在预防其他众多疾病的同时,伪狂犬疫苗一定还要免疫,不可掉以轻心。现有的伪狂犬疫苗,如果伪狂犬的疫苗抗体能够达到80%、90%以上的话,还是可以阻断伪狂犬野毒的感染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分类近年来大连沿海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织纹螺属的3个大连沿海新记录种:半褶织纹螺 Nassarius sinarus (Phillippi,1851)、群栖织纹螺 Nassarius gregarius (Grabau & king,1928)和胆形织纹螺 Nassarius pullus (Linnaeus,1785)。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及浅海或稍深的沙质、泥沙、软泥或岩礁质海底。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5)
近几年来,猪伪狂犬病从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等方面较以往相比有了新特点、新变化。文章综述了笔者近几年收集的驻马店市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地调研得出的该病出现的新变化情况,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采集曾发生过喉孢子虫病养殖池塘的 2 龄健康异育银鲫的鳃(丝)、伪鳃、中肾、头肾、 肌肉、脾脏、肝脏、卵巢、血液等 9 个组织器官, 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分析了不同组织器官的感染率和相对感染强度。结果显示, 所采集的 30 尾异育银鲫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但鱼体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为 100%, 均为隐性感染个体; 各组织器官间的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 除肌肉未检出外, 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伪鳃(100.0%)、卵巢 (83.3%)、鳃(73.3%)、脾脏(70.0%)、中肾(36.7%)、头肾(23.3%)、肝脏(10.0%)、血液(6.7%)、肌肉(0)。不同组织器官的相对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伪鳃(14.4349±70.0529)、卵巢(0.9556±1.5627)、脾脏(0.3644±0.7854)、鳃 (0.3339±0.2682)、头肾(0.2722±0.3761)、中肾(0.0379±0.1055)、肝脏(0.0019±0.0022)、血液(0.0012±0.0011)。研究表明, 洪湖碘泡虫可系统感染异育银鲫多个组织器官, 其中, 伪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 可以作为该病早期检测和疫病监测的首选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6.
江西鱼类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江西鱼类的研究,前人曾做过大量工作,解放以来进行过多次调查,但多偏重于波阳湖鱼类,种类记载亦欠齐全,未能完全反映江西鱼类的全貌,尽管如此,前人的辛勤劳动,为现在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我所原有鱼类标本的基础上,笔者自1981年以来,又断断续续进行了江西鱼类标本的收集,采集地点除波阳湖区的九江、彭泽外,还有赣州、修水、贵溪、景德镇、萍乡等山区。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10)
伪狂犬病又叫阿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所致犬、猫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的症状。实验以自然发病的病犬为研究对象,以其不同组织的病理切片为基础,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伪狂犬脑病毒核酸呈阳性,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肺间质增宽,细支气管出血、有渗出物;脾脏组织结构疏松,淤血;肝淤血,肝细胞肿胀、变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Real-timePCR分析和比较sox9与amh基因在雄、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及其伪雄鱼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ox9基因在这三种鱼性腺、脑、脾、肝以及脑垂体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性腺组织中,sox9基因在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伪雄鱼(P<0.01),而在伪雄鱼中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普通雌鱼(P<0.01)。脑组织中,雌鱼sox9的表达显著高于雄鱼和伪雄鱼(P<0.05)。Amh基因在性腺和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该基因在伪雄鱼性腺和脑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雄鱼和雌鱼(P<0.05)。结果表明,外源雄激素的诱导可导致伪雄虹鳟性腺和脑组织中sox9和am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雌性虹鳟,促进其性腺的雄性化发育。本研究可为全雌性虹鳟制种技术研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焦河蓝蛤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鲜活饵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焦河蓝蛤已被大量采捕,资源下降。我们对渤海湾南岸焦河蓝蛤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研究,得到了较完整的资料,为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焦河蓝蛤资源,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一、材料和方法焦河蓝蛤标本采自渤海湾南岸大口河与沾利河的滩面上,每月采集3次,繁殖盛期每月采集5次~6次,每次均在同一取样区采捕。采集标本带回岸上后随机取样50个,测量壳长、壳高、壳厚,称量体重,同时鉴别年龄,再逐个剥开将肉和贝壳放入烘干箱内,在70℃条件下恒温烘干24小…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11):36-37
伪狂犬病属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易感畜种多,其中,以猪最易感,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猪是伪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其重要传染源。猪场一旦爆发此病,两周龄内患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临床多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持续高热、共济失调、震颤等。成年猪一般不会发病,但会终身携带并持续向外界排毒,加大了控制和根除猪伪狂犬病(PR)的难度。就PR的基本情况、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