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二粒荚长、宽相关QTL间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大豆二粒荚长、宽QTL,并分析QTL间的上位效应和与环境(QTL-by-environment, QE)的互作效应。【方法】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及其F2:14-F2:18代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利用混合区间作图法,对2006-2010年连续5年一个地点的大豆二粒荚长、宽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检测到8对有加性效应的二粒荚长QTL,加性效应的总贡献率27.2%,与环境互作总贡献率达到10.19%;6对有加性效应的二粒荚宽QTL,加性效应的总贡献率16.27%,与环境互作总贡献率达到12.18%。9对影响二粒荚长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的QTL,可解释该性状总变异的9.02%;8对影响二粒荚宽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的QTL,可解释该性状总变异的8.81%。【结论】上位效应和环境效应在二粒荚长、宽性状的遗传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该考虑对效应起主要作用的QTL和上位性QTL,又要考虑微效多基因的聚合。  相似文献   

2.
大豆杂交后代粒荚比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荚比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对F1代及F2代粒英比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粒英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F2代粒英比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F2代粒英比有广泛分离,属于数量性状遗传;F2代广义遗传力各组合平均为51.9%。  相似文献   

3.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豆荚粒性状之间以及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并定位控制其性状的QTL。【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所衍生的474个重组自交系,通过3年2个重复的试验结果,用多年多点联合分析方法对荚粒及产量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定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百粒重、粒长、单株粒重、2粒荚、3粒荚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三年两地共定位了6个产量QTL、4个百粒重QTL、10个单株粒重QTL、2个粒宽QTL、5个粒长QTL、7个1粒荚QTL、5个2粒荚QTL、7个3粒荚QTL和5个4粒荚QTL。【结论】在不同年份和环境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荚粒性状改良的候选染色体区段,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豆种质资源中荚粒性状与产量性状(百粒质量)间的关系,以102个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2个大豆材料中除了荚长、荚宽和粒长这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比较小外,其他性状的比较大,且性状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表明试验中种质资源间有很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百粒质量性状与这7个大豆荚粒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7个性状对百粒质量的总效应排序为:粒宽>荚宽>荚质量>荚长>粒长>粒厚>荚厚。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Ⅳ类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与其他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若用第Ⅳ类大豆资源与前三类群大豆进行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次以大豆四粒荚突变体为材料,采用Illumina/Solexa技术对未授粉子房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55 582个表达基因和2 06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上调DEGs 1 381个,下调DEGs 679个,log2 ratio值大于10的DEGs 75个。GO和KEGG差异显著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几乎参与了如糖、脂肪、氨基酸、激素等所有主要物质的代谢、转录、翻译及信号转导等过程。该测序结果将为四粒荚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对今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培育优良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20个大豆不同组合不同世代荚数、粒数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大豆育种过程中应借鉴的后代不同世代的选择重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北豆6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五种密度下大豆个体和群体的花数、荚数、粒数等状况,从而分析不同密度下花、荚、粒的发展规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对选育的12个菜用大豆品系的7个鲜粒荚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株荚重、分枝数、株高、百粒鲜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相关性上,株高与主茎节数间的相关系数和分枝数与单株荚数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00%。在12个育成品系中,4个主成分都好的品种有3个,3个主成分都好的品种有2个。  相似文献   

10.
蔡利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84-3585
[目的]了解大豆杂交后代荚数、粒数的变异系数及其与杂交世代的关系。[方法]以59个大豆杂交组合在2003~2006年杂种圃考种所得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荚数、粒数的变异系数按组合和世代高低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同组合不同世代荚数、粒数的变异系数随世代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表现较好的9922、99259、9260、005、00190、020等组合早期荚数、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荚数、粒数的变异系数随世代的高低变化并没有太大差异,荚数的变异系数略大于粒数的变异系数。若不计各组合的第5世代,2~7世代荚数、粒数变异系数的变异系数呈递减趋势,随着世代的增加逐步趋于零。[结论]该研究为大豆杂交后代的选拔提供了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日本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开花期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开花期基因对其开花期影响.[方法]对由大豆品种FT-Abyara和C01杂交而来的99个F7世代的重组近交系在中国新疆和日本筑波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开花期的QTL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新疆的春播栽培条件下,只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在了一个主效QTL(E1基因).然而在日本筑波的夏播栽培条件下,除了在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了一个主效QTL外,在10号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一个QTL(E2基因).[结论]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大豆开花期的基因作用不同.在新疆地区春播大豆的开花期主要由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E1开花期基因控制.春播大豆的品种选育上,要注重E1开花期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QTL Analysis of Major Agronomic Traits in Soybea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ybean is a main crop, and most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 are quantitative; therefore, there is vely important studying and applying value to locating these traits. A F2:10 RIL population containing 154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Charleston as female and Dongnong 594 as male parent,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A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with 164 SSR primers, which were screened with the two parents and amplified on the 154 lines. 12 agronomic trait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QTLs of all the trai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oftware 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 The agronomic traits included quality traits: protein content, oil content, and content of protein and oil; yield traits: pods per plant, seed weight per plant, and 100 seeds weight;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plant height, days to maturity, branches, nod number in main stem, average leaf length, and average leaf wid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8 QTLs in total were found for the 12 agronomic traits. The number of QTLs per trait varied from 3 for the average leaf width to 11 for 100 seeds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and was 5.8 on average. Good accordance was seen in many QTL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ther similar studies; therefore, these QTLs may be valuable for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in soybean. In this study, 68 major QTLs of 12 important traits of soybean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大豆食心虫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3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栽培管理条件下,对虫食数、虫食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同节同荚好豆百粒质量与其余好豆百粒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大豆食心虫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的虫食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虫食数与单株粒质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虫食率与单株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虫食同节同荚好豆百粒质量与其他好豆百粒质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的10个性状进行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主要载荷因子,并构建与鲜荚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方程。[方法]通过对8个鲜食大豆品种10个有关性状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与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相关的性状。[结果]经主成分分析挑选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主要因子与鲜食大豆产量关系密切,并证明与鲜食大豆产量呈线性关系,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鲜食大豆产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结论]单株荚重、百粒重、单株荚数3个性状主要影响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其数学表达方程为y=816.732+4.145X6-0.718X8-0.985X9(X6:单株荚重, X8:百粒重, X9:单株荚数)。  相似文献   

16.
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食心虫是危害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根据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对其进行防治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虫食量,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采用赤眼蜂和白僵菌,文章综述了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油分含量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与高蛋白品系东农594杂交得到的154株RILs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在亲本之间表现多态的SSR引物对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已有的遗传图谱,利用浙江大学朱军的QTL-maper2.0对各年各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油分含量LOD值(≥2.50)的大小,确定6个QTL位点位于3条连锁群上。Qsoil 1、Qsoil 2、Qsoil 3分别位于遗传图谱GM1-A1连锁群Satt449-Qsoil 1、Qsoil 2-Satt545,Satt571-Qsoil 3-Satt522四个引物之间。Qsoil 4、Qsoil 5位于遗传图谱GM3-B1连锁群Satt229-Qsoil4-Satt197和Sat_113-Qsoil 5-sat_099四个引物之间。Qsoil 6位于遗传图谱GM2-A2连锁群Satt327和Satt468两个引物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