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类黑穗病是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消灭的对象。近年来,由于调种频繁,不少地方三麦黑穗病和大麦条纹病有回升趋势。江苏局部地方的严重田块,病穗(株)率高达40%以上,对三麦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推广应用的石灰水浸种法虽然防效显著,但有时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为了探索新的有效的种子处理方法,缩短处理时间,消灭黑穗病为害,1973—1975年秋播前我们以大麦散黑穗、大麦条纹病、小麦散黑穗、小麦腥黑穗为对象,在室内和田间进行了萎锈灵处理麦种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3.
甘南青稞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高寒阴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甘南州常年播种面积为1.5万hm2左右,居各类农作物之首.2000年以来,在我区推广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中,有的品种易感大麦散黑穗病,感病后通常对产量造成5%~10%的损失.为了更好的发挥青稞的增产潜力,我们对青稞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大麦病害,近年来在局部地区发病较重,苏啤3号、沪麦16、港啤1号、苏引麦3号、单2大麦等品种均有发病,病株率高的约3%,一般在0.5%至1%之间。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包括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腥黑穗病与麦散黑穗病、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麦蚜等方面,以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大、元麦条纹病和黑穗病在局部地区有回升趋势,据1984年及1985年在如皋的伴今、夏堡,海安的迮庄,泰兴的段庄等地调查,67块田早熟3号和矮早三大麦,有60块田发病,田块发病率90%左右,平均发病株率9.44%,严重田块发病株率达45%。感病品种主要是本地大麦当家品种早熟3号及矮早三,其他品种大麦及元麦发病较少。 大、元麦黑穗病也普遍发生。感病品种主要是浙114元麦及76-31大麦。浙114元麦平均病穗率5.38%,病穗幅度0~18.1%;76-31大麦病穗率0~4.54%。  相似文献   

7.
介绍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包括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腥黑穗病与麦散黑穗病、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麦蚜等方面,以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地区大麦种植面积比较大,随着多年的连茬种植,为大麦条纹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病害发生更普遍,危害更严重,成为影响大麦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大麦条纹病的侵染途径和发病规律,总结出了大麦条纹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玉米生产的常见病害,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文在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等病理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措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冀北丰宁地处燕山深处,海拔梯度、温差变化大,无霜期差异大,尤其中北部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常年发生率3-5%左右,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可达60%,造成不同程度减产,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结合丰宁实际提出今后防控对策,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危害损失,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采用5%烯唑醇超微粉体种衣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该种衣剂对大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药种比1:400~500处理大麦种子,可提高大麦出苗率,调控幼苗生长,植株干重、鲜重显著增加;对大麦条纹病(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根腐病(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4%~88.7%、90.1%~91.8%、100%~83%,增产16%~12%。  相似文献   

13.
“莆大麦5号”选育与大麦抗白粉病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福建大麦品种白粉病重,影响大麦扩大种植和产量提高,选用抗白粉和黄花叶病,耐湿性强,熟相好,品质优的四棱大麦“木石港3号”与本省大面积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杂交,育成了丰产性好,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品质优良的饲用型莆大麦5号新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经验是:正确制定育种目标,突出抗白粉病性和丰产性状,广泛开拓抗源,科学选配组合,创造发病条件,严格选择抗病单株,加代  相似文献   

14.
宁化薏苡黑穗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宁化薏苡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熊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本主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来源,侵袋机制,症状表现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利用抗病品种.有选择性的使用种衣剂和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并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等方面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其发病原因是土壤菌源基数大、施入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的抗性差、种衣剂使用不正确等,通过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方式、提高种衣剂的使用技术等综合防治手段,使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淮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作了介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麦发芽过程中外观形态分形维数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的发芽过程是高度复杂的生理过程,其内部和外观变化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可以用分形维数描述大麦发芽过程的结构和生理变化.分别用自来水、1%和2% NaCl溶液浸泡培养大麦,每24 h取样检测大麦内部成分含量,对大麦进行拍照,图片处理后用分形软件测定其分形维数.结果显示大麦发芽期间大麦胚部的分形维数变化不大,而大麦胚乳部分和大麦边缘的分形维数有趋于集中的趋势,并呈现均匀化.在自来水培养条件下,这种变化最明显,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大麦边缘分形维数变化趋于不明显.在2% NaCl溶液培养条件下,大麦分形维数基本不会呈现均匀化的变化.麦芽中还原糖和α-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大麦图像的分形维数呈现正相关性,而β-葡聚糖含量变化与大麦图像的分形维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