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多场挑选出人工驯养斑嘴野鸭突变白羽个体组成基础群,按公母1:3配比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0世代白羽斑嘴母鸭只均产蛋数39.3个、孵出苗鸭28.2只,高于目前饲养普通斑嘴野鸭(褐羽)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2.
翘嘴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斑鳜和翘嘴鳜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对2种鱼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蛋白质含量为18.77%,高于翘嘴鳜的16.77%;但斑鳜脂肪含量为0.37%,低于翘嘴鳜的1.50%。从氨基酸组成来看,每g翘嘴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为776.4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mg,4种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11.7mg:而每g斑鳜肌肉千重的3者含量分别为812.9,317.9,324.9mg。因此,2种鳜鱼营养价值高,都是优良的养殖品种:相比较之下,斑鳜的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和灰分较低,营养价值高于翘嘴鳜。  相似文献   

3.
对斑鳜和翘嘴鳜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对2种鱼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蛋白质含量为18.77%,高于翘嘴鳜的16.77%;但斑鳜脂肪含量为0.37%,低于翘嘴鳜的1.50%.从氨基酸组成来看,每g翘嘴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为776.4 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 mg,4种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11.7 mg;而每g斑鳜肌肉干重的3者含量分别为812.9,317.9,324.9 mg.因此,2种鳜鱼营养价值高,都是优良的养殖品种;相比较之下,斑鳜的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和灰分较低,营养价值高于翘嘴鳜.  相似文献   

4.
揭示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F1[翘嘴鳜(♀)×斑鳜■的同工酶生化遗传特性。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检测技术,分别进行了斑鳜、翘嘴鳜3个组织(肌肉、肝脏、肾脏)以及杂交鳜F1代5个组织(肌肉、肝脏、心脏、肾脏、脑)的3种同工酶(LDH 1.1.1.27、MDH1.1.1.37、EST3.1.1.1)酶谱特征的研究。3种同工酶均存在较稳定的物种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征;杂交鳜F1代同工酶酶谱的组织表达与双亲(斑鳜、翘嘴鳜)之间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和特异性,除了斑鳜和翘嘴鳜肾脏中的MDH同工酶谱以外,3个不同鳜种间的酶谱特征均存在较明显的种属特异性,肝脏、肾脏中的LDH和EST同工酶谱以及肌肉中的EST同工酶谱均存在显著且稳定种属特异性差异表达,可作为鉴别3种鳜鱼种质特性的重要遗传生化参考指标。该研究结果为鳜鱼的种质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 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 h 45 min,胚盘隆起;2 h 30 min,进入卵裂期;3 h 15 min,进入桑椹期;4 h 15 min,进入囊胚期;11 h,进入原肠期;13 h 40 min,进入神经胚期;14 h 20 min ,进入胚孔封闭期;17 h 20 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0 h 10 min,进入视泡期;25 h,进入尾芽期;26 h 40 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1 h,进入晶体出现期;35 h 10 min,进入心跳期;49 h 10 min,进入眼色素形成期;51 h 20 min,进入血液循环期;59 h 10 min后,开始出膜.整个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偏向于母本翘嘴鳜.  相似文献   

6.
对翘嘴鲌、大鳍鳠和斑鳜肝脏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描述了3种鱼肝脏的的外形特征、门静脉、肝管及胆囊。在3种鱼比较解剖的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肝脏的位置及外形特征,翘嘴鲌肝脏的2种特有结构,鱼类的肝门及门静脉;进一步探讨了3种鱼肝脏解剖学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问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斑嘴野鸭的繁殖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导致不能全年均衡生产,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然而通过反季节繁殖技术可以让斑嘴野鸭在非繁殖季节持续高效地进行生产,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本文通过阐述野鸭反季节繁殖的机理、调控方法、配套措施,并结合当前生产实践中的现实案例,为斑嘴野鸭反季节生产真正实现科学化、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培育白羽斑嘴野鸭,观察成鸭外貌特征,测定17周龄商品野鸭体重体尺,与普通斑嘴野鸭进行比较;测定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为白羽斑嘴野鸭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羽斑嘴野鸭羽毛以白色为主,半潜水长〉普通斑嘴野鸭2~2.6㎝,体型体重及其他外貌、体尺等与普通斑嘴野鸭均无明显差别。1~6周生长较快,第7周开始增重速度明显下降,12周龄基本停止生长,13周以后体重缓慢下降,至17周龄体重基本稳定,平均为1108g。全期只均总耗料9133g,料重比8.47:1。  相似文献   

10.
对翘嘴鲐、大鳍鳗和斑鳜肝脏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描述了3种鱼肝脏的的外形特征、门静脉、肝管及胆囊.在3种鱼比较解剖的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肝脏的位置及外形特征,翘嘴鲐肝脏的2种特有结构,鱼类的肝门及门静脉;进一步探讨了3种鱼肝脏解剖学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用脱毛剂量(28mg/kg体重)的环磷酰胺。对春季换毛前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进行肌注。研究其脱毛机理。在注药后的不同时间,取其背部皮肤样品少许,分别固宇下10%的福尔马林和2%的戊二醛中。采用常规的石蜡和超薄切片法制片。对其毛皮、毛被及皮脂等影响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注药后第1天毛囊结构已发生变化;第7天针毛囊和毛球角质经;第15天毛囊结构基本正常。毛囊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几种生态因子(温度、人为干扰、笼舍大小等)对笼养川金丝猴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扫描技术、焦点动物取样法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对济南市动物园的13只川金丝猴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温度、人为干扰、笼舍大小等因素都对金丝猴的行为及时间分配产生显著影响。温度变化对金丝猴的取食、休息、运动、睡眠、拥抱等行为有显著影响。当游客人数较多时,对金丝猴的休息、运动、梳理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小笼舍内,金丝猴94.47%的时间用于取食、休息与睡眠,其他行为非常少,但出现了特殊的转圈行为。[结论]该研究为笼养川金丝猴的迁地保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8日至5月22日,对北京动物园圈养的一只雄性东北马鹿鹿茸生长进行了研究。每间隔8~12d对鹿茸进行拍照,按比例测算鹿茸的相对长度,在锯鹿茸当日测定鹿茸重量。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东北马鹿鹿茸主干生长随时间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即呈缓慢、快速和减速生长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0~29天,平均生长速度为0.17cm/d;第2阶段为第30~56天,平均生长速度为1.30cm/d;第3阶段为第57天后,鹿茸平均生长速度为0.94cm/d。鹿茸3个阶段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第72天鹿茸锯下时重量4.0kg,平均增重0.05kg/d;右角主干长度54.5cm,平均生长速度0.76cm/d;左角主干长度56.5cm,平均生长速度0.78cm/d。  相似文献   

14.
采用饥饿法对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进行强制换羽观察,试验鸡群6 369只,为62周龄母鸡.换羽前平均体重4 230 g,产蛋率35%.对换羽期死淘情况、体重变化、产蛋率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强制换羽后42天见蛋,见蛋后6周产蛋率上升到66%,种蛋平均合格率95%以上;恢复产蛋前死亡155只,占全群2.43%,第2周死亡最多,达38只;换羽第4周累计失重920 g,失重率21.7%.该次换羽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苯酚对多刺裸腹溞表皮和蜕皮的影响,试验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苯酚处理组(0.25,0.75,1.25,1.75,2.25 mg/L),分别对苯酚胁迫24,48 h后,观察多刺裸腹溞表皮的显微结构和蜕皮次数。结果表明,在苯酚胁迫24 h时,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皮厚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苯酚质量浓度为0.25 mg/L时,表皮达到最厚,在2.25 mg/L时,较对照显著降低;胁迫48 h时,表皮厚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蜕皮次数在24,48 h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苯酚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蜕皮次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苯酚对多刺裸腹溞的表皮厚度和蜕皮次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随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试验结果可为全面阐明虾蟹乃至枝角类等甲壳动物周期性的蜕皮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扎龙湿地11种野生和笼养鸟带菌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系统,对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11种野生和笼养鸟类共178个个体的口咽部分泌物,泄殖腔内容物及新鲜粪便中肠杆菌科,孤菌科细菌和非发酏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带菌的状部进行了研究,其分离鉴定出25种细菌,分属5科14属,研究发现不同类群的鸟类带菌状况存在的差异,同种鸟类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也存在着差异,食种子雀形目鸟类大肠杆菌的带菌率极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及其营养成分差异。【方法】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采食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2年饲养数据的统计,研究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同时,检测投饲竹及其各部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能量、钙、磷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地圈养大熊猫嗜食各种竹笋,喜食巴山木竹叶、白夹竹茎和苦竹茎;主食竹笋中三月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白夹竹笋与方竹笋,粗纤维含量则最低;竹子中,粗蛋白变化规律为茎>枝>叶,粗纤维则呈现出叶>枝>茎的规律,且具显著差异性。【结论】圈养大熊猫具有选择CP和能氮比相对较高,而CF含量相对较低,适口性相对较好的竹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胡阳  侯超  李琦华  王绍卿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16-117,123
为探索圈养林麝的秋季日常行为,2020年8—9月,每月定期10 d,采用行为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云南昆明麝达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观察并记录9只林麝(6只成体雌麝,3只成体雄麝)的日常行为.共记录林麝24种行为,可归纳成7种行为型,即摄食、运动、反刍、卧息、站立、排遗及嗅闻行为.通过对秋季林麝各行为类型的统计与比较发现,雄性林麝的活跃度高于雌麝,不同性别间卧息、嗅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排遗和站立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可能与性别、圈养方式和雄性林麝刚结束产麝周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蜕皮是昆虫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理行为,研究与昆虫蜕皮相关的基因不仅有助于了解昆虫蜕皮发育机理,还有利于寻找新的杀虫靶标;对昆虫蜕皮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新型杀虫剂开发领域的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系统归纳了目前已报道的几类昆虫蜕皮基因及其功能,分析和探讨了这些基因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