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为提高传统曝气复氧工艺对黑臭河道河水的处理效果,该文比较了不同曝气强度、不同微生物投加量、不同砾石填料高度的影响,通过现场模拟河道试验手段,验证了投加微生物和设置砾石填料层与河道曝气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复合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现有曝气工艺的处理效果,并能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苏南地区城镇化迅速发展,使原本距城市较远的乡镇变成了非规划中的"城市郊区",乡镇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导致水质变化,形成黑臭水体。以苏南某城市郊区乡镇黑臭河道为例,经现场调查之后,依据河道生物相、底泥底质及水质现状,并融合江南村镇水景观设计理念,将河道分为5个治理段,分别采用不同的物理-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清淤、截污、复氧、湿地造流活水、生态提升)进行设计、施工。工程完工6个月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治理工程可对重污染河道中的污染物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可使其浓度保持在1.5、2.0、0.3、34.7 mg/L左右,去除率分别为66.52%、79.21%、44.44%、42.55%,河道整体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要求。同时,河道中的溶解氧(DO)、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稳定在5 mg/L、60 cm、50 MV左右,经公众评议黑臭消除,创造了一个自然、活泼、美丽的镇区生态景观。经核算,工程总投资约120万元,年运行费用6.1万元,NH_3-N、TN、TP、COD年减排量分别可达36.09、92.28、2.91、310.86 t。 相似文献
3.
4.
5.
为加快推动贵州省农村地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对贵州省现状农村黑臭水体进行调查,分析农村黑臭水体的位置分布、主要类型、水域面积大小、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黑臭水体主要的类型为沟渠和塘,存在面积小、外源类型单一、内源污染量小、容易开展治理等特点,但也容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因此,需对黑臭水体所在区域的水文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确定主要污染源,系统分析污染成因,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以控源截污为根本,因地制宜地实施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以广东省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省各地的排查结果,结合现场调研与资料调查,对广东省典型农村黑臭水体分布情况、水体类型、污染成因及污染特征等进行分区分类分析,综合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措施提出水体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为推进广东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细河流域土壤污染情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测定细河流域不同剖面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氮、碳和磷含量,采用稀释平板分析法,对污染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供试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细河上游重金属污染严重,3类微生物数量均最低,中游污染次之,下游污染较轻。供试土壤微生物氮量和磷量与重金属污染程度呈负相关。细河下游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生境条件较好,土壤质量较优。[结论]细河流域土壤污染情况与土壤微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黑臭底泥硝酸钙原位氧化的温度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低温的影响, 在室温下(12~22 ℃)模拟研究了投加硝酸钙进行底泥原位修复反硝化除硫的效果, 同时在恒温条件(30 ℃)下研究了硝酸钙投加后、反硝化期间和硝酸盐耗尽后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全过程变化。结果表明, 硝酸钙对底泥硫化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其中温度是影响硫化物去除的关键因素, 当温度低于15 ℃, 硫化物去除缓慢。DGGE联合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投加硝酸钙促进了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原泥、投加硝酸钙当天、反硝化期间和硝酸盐耗尽后4个时期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原底泥以兼性硫氧化菌Sulfuricurvum sp.(相似度96%)为主, 投加硝酸钙后, 异养反硝化菌Thermomonas sp.(相似度99%)数量增加;而在硝酸盐耗尽末期, 反硝化菌条带变弱, 而具备丙酸盐氧化功能的Smithella sp.(相似度97%)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研究结果可为黑臭底泥硝酸钙原位氧化提供技术参考, 同时从微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解释了硝酸钙对底泥硫化物和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标志性海岛城市舟山市的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抑制剂对海岛城市黑臭河水的黑臭进行治理试验,探索适合于海岛城市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化学抑制剂。[方法]通过自配河道水体模拟水体黑臭变化,并对黑臭后的水体使用环保的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来进行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结果]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时,双氧水与漂白粉使用量分别为5 mL/m~3、10 g/m~3,二者使用间隔时间为45 min。[结论]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可为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典型黑土水分物理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黑土的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个土壤层次可划分为0~50cm的高孔隙度区和50~100cm的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18.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沋河城区段水质指标空间变化,对渭南市沋河水库至沋河公园河段进行采样,测定样品的离子指标和总可溶解固体(TDS)、pH值、溶解氧、电导率,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离子空间差异度较大,其中K~+、NH_4~+、Na~+、Cl~-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在沋河各段中,由河流上游至下游,NH_4、Cl~-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_4~(2-)呈增加趋势,NO_3~-呈下降趋势。沋河城区段主要受K~+、NH_4~+、Na~+、Cl~-、SO_4~(2-)的影响,其中K~+、NH_4~+、Na~+、Cl~-均可被水体净化;SO_4~(2-)含量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该离子在研究河段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对SO_4~(2-)人为来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