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健  范雪  陈晖  余雄 《中国奶牛》2019,(6):6-11
奶牛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日粮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分解成微生物蛋白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为奶牛提供能量,维持其生产性能。测定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变化,可以检测奶牛机体的变化,为奶牛疾病及代谢的诊断提供依据。此外,实现人工干预瘤胃菌群的组成,可以有效调控奶牛消化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本文归纳了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瘤胃微生物移植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瘤胃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和宿主生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瘤胃微生物移植(rumen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RMT)是将特定供体的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移植到受体中,通过操纵瘤胃微生物群落进行菌群重塑或微生物组修复,改善宿主机能状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并可预防或治疗部分胃肠道疾病的措施。本文就RMT的发展历程、应用、安全性及潜在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RMT在揭示瘤胃微生物组特性或功能、调节宿主新陈代谢、提高生长性能、调控微生物区系平衡、疾病治疗等方面的作用,为RMT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多种代谢性和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潜在规律,以期为改善我国围产期奶牛的健康,尤其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脂肪酸在奶牛瘤胃和小肠内的消化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的脂解、氢化、微生物脂类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饲喂微生物(DFM)能够提高奶牛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犊牛的健康状况。然而其作用模式不是很明确。本文对目前应用在奶牛养殖方面直接饲喂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瘤胃和肠道的关系及作用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皂苷的化学结构、存在形式与分布,皂苷或富含皂苷植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乳脂肪不仅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乳脂肪含量也是评价牛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脂肪的合成涉及到日粮营养物质通过奶牛机体转化为乳营养成分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日粮配方、遗传背景、生理状态、瘤胃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合成的酶类对日粮进行降解,进而对乳脂肪合成前体物质的生成和利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乳脂肪前...  相似文献   

8.
刘旺景 《饲料工业》2022,43(3):50-56
瘤胃微生物菌群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动物的早期发育、健康和生理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与宿主生产力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调控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已经成为畜牧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综述了微生物菌群对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免疫应答、生产性能和甲烷排放等生理参数的作用,探讨了添加剂、饲粮类型、季节变化和饲喂方式等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合理有效地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培育健康高效的反刍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奶牛饲喂甘草茎叶后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健康的泌乳后期(258±12)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苜蓿添加组)和试验组(甘草茎叶添加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胃乙酸、丙酸、戊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总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采用甘草茎叶替代苜蓿饲喂奶牛,对瘤胃液中的纤维分解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总瘤胃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奶牛瘤胃参数,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差异。本试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选取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高乳脂率奶牛(H组)及低乳脂率奶牛(L组)各5头,收集瘤胃液及奶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消化酶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同饲粮条件下,H组和L组的乳脂率分别为5.82%和3.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H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L组(P <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H组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组(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解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  相似文献   

12.
奶牛属草食家畜即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并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和原虫构成及其丰度、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依赖度,实现精准饲养和精细饲喂。选择45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15头牛(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粗料组成的TMR。试验1组以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添加剂部分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试验2组为苜蓿干草组,试验3组为燕麦干草组,预饲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从门水平分析,三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主要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杆菌门。苜蓿组奶牛瘤胃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与苜蓿组相比,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有提高拟杆菌门丰度的趋势。从属水平分析,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度最高,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较苜蓿组有提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 0.05);丁酸弧菌属丰度苜蓿组最高,显著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作者对蛋氨酸、肽类、有机酸、不同日粮类型等对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增强瘤胃微生物的利用率,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奶牛围产期定义为分娩前3周至分娩后3周,其特征是动物生理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瘤胃菌群与奶牛健康密切相关,而围产期奶牛从高纤维饮食向低纤维饮食的转变会导致瘤胃菌群的剧烈变化,了解围产期瘤胃菌群结构、组成及变化规律,对于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至关重要。影响围产期瘤胃菌群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胎次、日粮、饲料添加剂以及疾病因素等。论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组成、变化及影响瘤胃菌群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可以指导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策略,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通过围产期瘤胃菌群调控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预防围产期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胆碱在单胃和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应用,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对于成年奶牛,由于其体内能够以蛋氨酸、维生素B1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合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奶牛的胆碱营养容易忽视。然而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可以满足维持和低泌乳量的需要,对于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常表现为能量负平衡,此时对胆碱的需要量很大。若胆碱供应不足会造成奶牛不同程度的肝脂肪浸润,并伴有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降低。然而,若直接向奶牛日粮中添加胆碱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因此需要对高产奶牛补充能够通过瘤胃的胆碱。1胆碱的生理作…  相似文献   

19.
奶牛过瘤胃氨基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过瘤胃氨基酸的概念、分类、检测方法、应用效果、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四川奶业》2004,(3):24-25
近年来,随着奶牛品种改良及饲养、营养技术的进步,305日产奶量在1万公斤以上的高产奶牛已不在少数。泌乳量的增加,伴随的必然是饲料投喂量,特别是精饲料比例的提高。但是,由于精饲料大量增加,造成奶牛瘤胃内平衡失调,各种生产性疾病正呈多发的趋势。其中,主要的多发疾病有乳酸中毒、瘤胃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膨胀症、蹄叶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