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依据2019年1月(枯水期)、5月(平水期)和7月(丰水期)西藏拉鲁湿地的采样点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拉鲁湿地水质综合状况时空变化特点,分析大致的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水体环境指标浓度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其NH3-N、TP、COD和TN的平均值处于随时间推移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水体pH和DO的平均值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湿地在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情况比枯水期表现更为良好。枯水期,东北部表现为Ⅱ类水质,其余地区皆为Ⅰ类水质,其水质综合状况区域分布特点为由东北部向西部逐渐变好;平水期和丰水期,整体水质表现为Ⅰ类水质。枯水期,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平水期,TP与NH3-N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丰水期,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枯水期到丰水期,西藏拉鲁湿地水体中DO、NH3-N、... 相似文献
3.
刘吉霞 《新农村(黑龙江)》2013,(12):208-208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各国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针对流域湿地的这一突出作用现提出将流域中湿地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水质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选取1987~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洞庭湖区地面覆盖类型,对比4期数据并根据水文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湖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湖区湿地总体呈退化趋势,林地面积增加24 481 hm2;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者在湿地退化上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西洞庭湿地总体面积减少最多为9 434.3 hm2,南洞庭湖次之,东洞庭湖最小。 相似文献
5.
6.
拉萨河流域高寒湿地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滦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 ~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滦河干流CODMn和NH3-N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污染物浓度较低,而平水期浓度则较高;2007~2011年污染物浓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即水质有所改善.以2010和2011年为例,对滦河干流进行简单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郭家屯和乌龙矶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差,水量较小时水质较好,呈现面源污染的特点;滦县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好,水量较小时水质相对较差,呈现点源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博斯腾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博斯腾湖大湖区内17个固定采样点2000—2017年监测数据,分析近18年博斯腾湖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普通克里金差值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博斯腾湖8种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博斯腾湖8种水质指标含量呈上升趋势,水质逐渐恶化;2010—2017年,虽然博斯腾湖水位逐渐下降,但博斯腾湖水质逐年回升,截至2017年博斯腾湖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达到Ⅰ类标准,氨氮达到Ⅱ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总氮达到Ⅲ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为Ⅳ类标准,矿化度属于微咸水类;(2)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博斯腾湖湖水总磷与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氨氮与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3)通过普通克里金差值分析可知,博斯腾湖水质存在空间分布极为不均的情况,其西北部和东南部水质指标含量较高,湖中心区和西南部水质指标含量较低。建议改变博斯腾湖的出水口,以便利于博斯腾湖的水体循环。 相似文献
9.
10.
湿地草本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选取广州市海珠区上涌果树公园湿地自然生长演替形成的13个优势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水质总磷、总氮、氨氮等7个指标,并运用综合加权评价法进行评分,研究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渗滤水水质差异以及各自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群落、水蓑衣群落、纸莎草+红鞘水竹芋群落、鸢尾群落4种群落下的渗滤水水质情况较好;凤眼莲和星毛蕨的植物残体对水体的水质影响最小,有一定自我降解能力,而红鞘水竹芋、三棱藨草的影响最大。合理构建水体植物群落,可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拉鲁湿地拥有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的美名,20世纪60年代以来,湿地水环境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为保护其水环境.实施了相应的工程措施,2002~2010年湿地水源得到了保证。采用标准指数法对拉鲁湿地水环境质量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安邦河湿地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同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 H′)、生物学污染指数( BPI)和Chandler生物指数( CBI)对安邦河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共采集底栖动物431个,鉴定出底栖动物37种,隶属于5纲7目,其中昆虫纲种类最多,为27种,腹足纲4种,瓣鳃纲3种,寡毛纲2种,蛭纲1种。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卵萝卜螺( Radix ovate)和白旋螺( Gyraulus albus)。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较低,为(390±422)个· m-2。典型对应分析( CCA)表明,水深是影响安邦河湿地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安邦河湿地水质呈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牡丹江2008—2010年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未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但是超标断面比例呈减少趋势,达标断面比例呈增加趋势。各断面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总氰化物、石油类都已达标,且呈逐年变好的趋势,经过牡丹江市区段,即江滨大桥—柴河铁路桥段,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牡丹江水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牡丹江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辞方面相互矛盾的日趋尖锐。湿地资源的潜力和功能遭受破坏,因此如何评估湿地资源面临的各种压力、分析湿地所处在的状态、揭示湿地的演变规律,对保护湿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86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以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花溪河小泉支流红旗村、红星村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按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两断面水质属劣Ⅴ类,小泉支流无法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原因为上游污水过境污染,建议增强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有效整治河流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影响及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将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影响,反过来湿地通过水文和物质循环来影响陆地水文循环、碳储积、局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的影响和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开展区域湿地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