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阳县2018-2020年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发生,做到“虾安全、稻丰收”,提升稻虾品质,增加种养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种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水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条件下稻虾连作田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推水模式田溶氧和pH显著高于非推水养虾田(P0.05);各稻田绿藻密度始终在20%以上,蓝藻生物量始终低于20%;稻虾连作田中浮游植物种类均以绿藻门藻类种数最多,浮游动物种类均以轮虫种类最多;当年由常规稻田改造并用于稻虾连作生产的新田在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上均低于多年以稻虾连作方式进行生产的老田,且推水模式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因此,稳定的高溶氧环境可促进浮游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稻虾连作生产模式有益于稻田生态系统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粮食生产安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求做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在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农业的、化学的等措施,在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取环境友好型、技术保障型措施来控制水稻病虫害危害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我县水稻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总结探讨,供广大水稻种植者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虾稻连作"是将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两者有机的结合,形成稻虾共生共养的生态循环农业。该文结合泥河镇实践,从龙虾养殖、水稻种植和推广效果3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提升当地稻田综合效益和生态效应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不仅防控效果不明显,而且在防控过程中会出现农药使用过量、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户应将绿色防控理念融入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中,采取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及化学防治等技术来防控病虫害,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虫害防控较多采用的是化学防控技术,但是化学防控对环境和水稻质量安全有一定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控技术便成为水稻病虫害防控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性,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采用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1盏灯诱杀害虫约为4 500只,这对于水稻虫害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频振式杀虫灯对于益虫的诱杀比例较小(害虫和益虫的诱杀比例大约为247∶1);水稻统防统治方法对稻叶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89%和95%;适当的杂糯间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并且明显提升水稻产量。该研究可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水稻混合栽培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T优7153和丰两优1号对稻飞虱具有抗性优势;新两优6号和天协1号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抗性优势;新两优6号、晚稻153对田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枞阳县老洲镇单季稻病虫害发生演变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和明确主攻目标,抓主带次的总体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