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以10 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基于NCBI 基因组数据库中EST 序列信息,应
用SSR 标记及高分辨 率溶解曲线技术筛选出用于大白菜杂交种纯度鉴 定的SNP 位点及复合 SSR 位 点,并
根据 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 种子纯度鉴定的需要 ,对单粒种子育苗条件、单株植株提取 状态、快速DNA
提取方法、复合PCR 体系的建立等关键 技术进行了摸索及优化。结果显示:经过48 h 破壳状态的单粒
种子,采用改良CTAB 法可于3 h 内得到较高质量的DNA;同时经7 d 达到苗期状态的单株叶片,采用
chexe-100 法亦可于40 min 内完成DNA 提取;筛选得到的SNP 位点可对6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复合SSR 位点可对10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RT-PCR 技术从黄瓜中克隆了植物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C-repeat-Binding
Factor3,将其命名为CsCBF3,GenBank 登录号为JQ900769。CsCBF3 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615 bp,
编码204 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CsCBF3 隶属于CBF 基因家族,与葡萄CBF3 蛋白亲缘关系最近,
而与黑麦草、水稻CBF3 蛋白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CBF3 编码的蛋白包含保守的
AP2 DNA 结合域,N 端的核定位信号区和C 端的酸性氨基酸富集区,且该蛋白中的一些磷酸化位点及二
级结构在与DNA 互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显示低温可诱导CsCBF3 的表达,且
其表达量在迅速达到峰值后又降低,说明CsCBF3 是一个快速响应基因,推测其在黄瓜耐冷过程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控制白菜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积累的QTL定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孙日飞  邓杰  武剑  王晓武 《园艺学报》2011,38(7):1283-1290
 利用黄籽沙逊油菜L143和大白菜Z16杂交,再用Z16回交2代,然后进行小孢子培养构建了包含120个BC2DH株系的分离群体。应用135个InDel标记构建了包含10连锁群覆盖全基因组总长度为559.08 cM的遗传图谱。利用HPLC法对不同年份中亲本及BC2DH群体株系叶片中不同结构硫苷的测定,发现亲本间3–丁烯基硫苷积累差异极显著,结合MapQTL4软件与MQM作图法分析,共发现了两个控制3–丁烯基硫苷积累的主效QTL位点NAP-QTL-A03和NAP-QTL-A09,其中NAP-QTL-A03能解释51.0%(2007年秋)和64.2%(2009年春)的变异,两个QTL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7.90%(2007年秋)和73.10%(2009年春)。结合白菜基因组进一步分析认为NAP-QTL-A03为控制烯烃基硫苷生物合成的关键位点AOP,且可能的候选基因为BrAOP2,而NAP-QTL-A09位点附近存在另一个调控硫苷生物合成候选转录因子MYB28。  相似文献   

4.
 以129份大白菜 [Brass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DH系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生长的大白菜叶片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129份材料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成分,包含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3–丁烯基硫苷(NAP)、4–戊烯基硫苷(GBN)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是大白菜硫苷的主要组分,占总硫苷含量的60%。筛选出了6份高硫苷含量的材料。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苷NAP、GBN和PRO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某些吲哚族硫苷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季节间差异显著;芳香族硫苷2–苯乙基硫苷(NAS)的含量在季节和季节 × 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硫苷间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NAP与GBN、NAP和GBN与总硫苷在两个年份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片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以感病对照品种B27、中抗疫病品种A3、高抗疫病品种A11为试材,用辣椒疫霉菌诱导处理6叶期幼苗,进行接种前后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采用3条锚定引物5′dT12A/G/C 3′和20条随机引物(B0301-B0320)组合,进行反转录差异显示PCR,克隆并分析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共获得差异表达片段7条,经BLAST检索,发现T12C/B0312-251(GenBank登录号EU280142)与粉蓝烟草的推测编码ml基因的部分mRNA有90%的同源性;T12C/B0312-248(GenBank登录号EU280143)与辣椒编码区序列ERD15 mRNA有99%的同源性;T12G/B0312-339(GenBank登录号EU280144)与番茄mRNA序列113946R克隆有92%的同源性,片段T12C/B0307-170,T12G/B0317-374,T12A/B0320-235,T12A/B0320-195未发现其与已报导的序列有同源性.该试验所得的差异片段推测为与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在低氮胁迫下,以黄瓜品种津研4 号叶片为供试材料,以cDNA 为模板,依据黄瓜基因组数
据库中Csa002986 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 软件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黄瓜钙依赖蛋白
激酶基因(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该基因全长1 584 bp,编码527 个氨基酸。预测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存在蛋白激酶结合区、EF 手型钙结
合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N 酰基化位点等多个位点。CDPK 基因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黄瓜
各部位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氮条件下,CDPK 基因在茎尖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茎;在低氮条件下,
CDPK 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尖和叶;在正常及高氮条件下,CDPK 基因在茎尖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茎和叶。CDPK 基因在叶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氮及低氮胁迫下CDPK 基因表达量增加,
随着氮浓度的降低,CDPK 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在高氮胁迫条件下,CDPK 基因的表达量
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将预先调整氮、磷、钾含量后的沼渣作为肥料应用于珍珠岩与蛭石混合基质栽培苗用型大白菜,
研究2 种无机基质配比及3 个沼渣施肥水平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
比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有显著影响,沼渣施肥水平次之;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珍珠岩与蛭石为1V∶2V 的
基质处理的苗用型大白菜各形态指标、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单株干鲜质量及产量均高于2V∶1V 的基质
处理;在相同基质配比条件下,随着沼渣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苗用型大白菜的株高、最大真叶长、最
大真叶宽、真叶数、单株干鲜质量、产量及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但36.6 g 单株施肥量处理与44.0 g 单
株施肥量处理间除最大真叶宽、硝酸盐含量外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采用珍珠岩∶蛭石为1V∶2V
的混合无机基质、单株沼渣施肥量36.6 g 的栽培效果较好,苗用型大白菜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品
质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MS 质谱技术在甘蓝柱头内鉴定出1 个受自花授粉诱导
上调表达的BYPASS1 蛋白(BPS1)。利用PCR 技术扩增甘蓝BPS1 基因的编码序列,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 059 bp,编码352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8.7 kD。氨基酸同源
性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甘蓝BPS1 与拟南芥BPS1 亲缘最近,氨基酸同源相似性达85%;与烟草
BPS2 关系较远。RT-PCR 检测结果表明:甘蓝BPS1 基因在开花前1~2 d 的花瓣、萼片、花药、柱头和
叶片中均有表达,柱头中的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 定量PCR 分析结果表明:甘蓝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在
自花授粉后逐渐升高,异花授粉后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相似文献   

9.
以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11A-47 与黄色花菜薹联记特选34 号甜菜心杂交获得的F1,F2
BC1、BC1′ 群体为试材。将6 个世代的种子经4 ℃低温春化处理15 d 后调查子叶颜色,研究菜薹橘红色花
的遗传规律;同时,采用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进行分
析,鉴定菜薹橘红色花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or 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橘红色花菜薹11A-47 与黄色
花菜薹杂交F2 群体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3,χ2=1.938 9 < χ2
0.05=3.841;BC1′ 群体
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1,χ2=1.369 7 < χ20.05=3.841。说明菜薹的橘红色花为质量
性状,由1 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与控制大白菜橘红心球色
的基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真菌病害,
遇低温高湿的条件易于发生流行。该病害在我国各
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大白
菜,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60%,是大白菜生产上
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掌握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油青60 天菜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可溶性糖含
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薹茎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薹叶,而薹叶中
的蔗糖含量则高于薹茎。适宜浓度的蔗糖处理可显著地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而过高浓度处理则抑制可
溶性糖的积累。叶面喷施50 mg·L-1 蔗糖可以极大幅度地提高菜心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果糖和
葡萄糖含量。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单株产量影响均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96 份魔芋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魔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魔
芋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8.1%,其中芽形状的变异系
数最大,为130.6%;裂片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6%。对魔芋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Pearson 相
关系数15 作为聚类阈值,将96 份魔芋品种分为11 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 个黄瓜品种和52 份黄瓜种质
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 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 个品种D07194
(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 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
56 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 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 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 份黄
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 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
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 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
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WI998(厚皮网纹、纯雌株甜瓜品系)为母本,以3-2-2(薄皮、雌雄异花同株甜瓜品系)
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单粒传得到了含有124 个F6:7 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608
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引物150 对,多态率为24.67%;该图谱包含17 个连锁群,覆盖基
因组长度为1 246.6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59 cM。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单果质量(Fw)、果
实硬度(Ff)、果实长度(Fl)、果形指数(Fsi)及果肉厚度(Ft)等性状进行QTL 分析,共检测到15 个
QTL,分别分布在第1、4、5、6、8、10、13、14、15、17 连锁群上,其中8 个QTL 贡献率超过10%,
位于第13 连锁群的QTL Ff13.2 贡献率最大, 为26.45%。标记ECM87 与Fsi8.2 位于同一位点, 标记
CM33 与Fsi15.1 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6 cM。  相似文献   

15.
中白61 是由B80067 与B80032 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秋播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60 d(天)左右,
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外叶深绿,叶面稍皱、少毛。株高36.5 cm,开展度56.0 cm,叶球叠抱、短筒形,球叶浅绿,耐热、
高产。球高27.3 cm,球径15.4 cm,净球质量2.2 kg,净菜率72%,球形指数1.8。每667 m2 净菜产量5 500~6 000 kg。抗病
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适宜辽宁、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夏末秋初种植。  相似文献   

16.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 年
6~8 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 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
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
Botrytis elliptica(Berk.) Cooke。病菌菌丝在5~30 ℃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30 ℃菌
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 ℃菌丝不生长,但在35 ℃培养7 d 后转放至20 ℃培养,可于5 d 后恢复生
长。菌 核产生温度为5~25 ℃,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
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 ℃条件下3~5 h 即开始萌发,
15 h 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 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 个隔膜。  相似文献   

17.
以京育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西北地区结球甘蓝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灌溉(1 960 m3·hm-2)和节肥20%施肥量(氮304 kg·hm-2、磷204kg·hm-2和钾72 kg·hm-2)处理的结球甘蓝VC、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均显著优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氮素表观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91、132 t·hm-2,虽然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有节水节肥、保护环境的优势。综合评价,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的灌溉和比当地传统施肥量节肥20%的施肥组合为较适宜当地结球甘蓝生长的水肥供应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d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g·hm-2)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d,高、低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d。喷施丙环唑后3~7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mg·kg-1之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年第2、3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