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MoDC),对这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鉴定以及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DC和MoDC均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基本功能;BMDC和MoDC的分子表型为CD172a+MHC II+,经LPS刺激后表达升高;BMDC和Mo DC均具有吞噬功能,BMDC吞噬能力较强;在TranswellTM迁移实验中,Mo DC具有更好的迁移能力;BMDC和MoDC均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B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MoDC。本研究可为不同体外模型中DCs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转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讨家鸡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探索了体外定向诱导和分化鸡骨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通过体外分离雏鸡骨髓源细胞,加入重组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定向诱导培养获得大量未成熟DCs,经过接种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而激活,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诱导4d后,部分细胞由单一的圆形球状逐渐生长呈短梭状;诱导6d后,细胞在40倍镜下可见基本呈短梭状且部分伸出触手;接种NDV后,细胞体积增大,触手伸长,形态趋于成熟,说明已成功建立体外利用细胞因子诱导分化鸡骨髓源DC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 ,参与机体对某一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过程 ,还可影响偏向性免疫应答。其功能和表型具有多样性。本文就 DC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ch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icken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chBMDCs),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鸡巨噬细胞系HD11来源的NDV Ex刺激未成熟ch...  相似文献   

7.
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为利用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模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 h后,弃掉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上清液,贴壁的基本上是单核细胞,磷酸盐缓冲液清洗5次,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2 m L培养基进行3 d诱导。之后,从培养基顶部小心吸弃1.4 m L的培养基,然后再补加含有GM-CSF和IL-4的1.8 m L培养基继续诱导3 d。每天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7天经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c、CD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1)第2天,一些细胞表面可以生长出刺突并伴随着伪足的生长。第3天,细胞表面的刺突和伪足越来越多。第4、5天,一些带有刺突和伪足的细胞开始聚集和融合。第6天,单核细胞基本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含有大量清晰可见的刺突和伪足。2)经流式检测,CD14、CD11c、MHCⅡ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6.8%、65.0%、75.9%,CD80和CD86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2.0%和1.2%。综上所述,采用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够获得一定纯度的奶牛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机体对某一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过程,还可影响偏向性免疫应答,其功能和表型具有多样性,本文就DC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2):15-17
为了建立一种操作性强、稳定、高效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从10只8周龄成年雄性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睾丸组织分离出细胞得到混悬液,采用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共培养方式,通过添加多种细胞培养液,以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果表明:采用睾丸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共同培养的方式可得到密度较大的生精细胞,且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数量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0):17-20
为了调查华蟾毒精(CBG)对树突状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NSF)和IL-4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经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获取CDllc+树突状细胞。试验组CDllc+树突状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CBG,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阳性对照组加LPS。作用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IL-10及IL-1β含量。结果表明:在适量浓度1050μg/mL范围内,CBG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和IL-1β水平,下调IL-10的分泌水平。说明CBG能够通过调控DCs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蒙古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体外分离、纯化、增殖方法,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化。穿刺法抽取蒙古羊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增殖,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及细胞倍增时间。对第3代蒙古羊BMSC进行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诱导,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采用油红O、茜素红、HE等染色法在组织学水平对BMSC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鉴定。结果显示,蒙古羊BMSC呈现均一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生长增殖能力良好。在不同分化诱导之后,细胞呈现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表明获得的蒙古羊B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所分离细胞确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睾丸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及睾丸免疫豁免中的生物学作用,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分步消化法和1/3浓度的Hank′s低渗液、50mmol/L Tris-HC(l pH7.1)液分别低渗处理及油红O脂质染色法对16~22d的幼鼠睾丸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睾丸支持细胞损伤少、活率高、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90%以上;根据形态学观察及油红O脂质染色法鉴定,睾丸支持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突起很多,核仁清晰,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空泡状脂质小滴。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在抗原识别、递呈、诱导T细胞增殖和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起中枢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细胞还可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这一作用是目前免疫耐受技术研究的热点。作者从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2个角度阐述了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研究现状,并从调节性T细胞、表面抑制分子、成熟状态、微环境、细胞内信号传导5个方面对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作了归纳总结。通过这一综述,以期为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旨在建立崂山奶山羊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成神经分化的能力。取怀孕3个月的崂山奶山羊胎儿股骨,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其细胞倍增时间,利用RT-PCR技术检测Oct4、Nanog、Sox2基因的表达;取P3 BMSCs分别向成神经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从组织学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可表达Oct4、Nanog、Sox2基因;传代接种后第4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前10代BMSCs的平均倍增时间为29.7 h;P3 BMSCs成神经诱导后,尼氏体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紫蓝色,其特异性表达基因ENO2和GFAP表达呈阳性。获得的崂山奶山羊BMSCs具有成神经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惟一能启动初始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一类细胞。论文综述了多糖对DC功能的影响,多糖能够刺激DC分裂增殖,同时能够显著地诱导DC成熟,能够有效增强DC表面分子表达与增强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从而促进DC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硒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试验将硒分别与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和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BMDCs上的MHCⅡ、CD86、CD80和CD40的表达量,测定经硒处理后的成熟BMDCs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并用ELISA检测BMDCs和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β、IFN-γ、IL-6、IL-10、TNF-α、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当硒的质量浓度在0.18~0.09 mg·L-1时,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并且BMDCs上的MHCⅡ、CD86和CD8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也显著增强(P<0.05)。此外,在BMDCs的上清中,IFN-γ、IL-12和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巨噬细胞的上清中,IFN-γ、TNF-α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硒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究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细毛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建立细毛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两步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3种方法分离培养细毛羊毛囊干细胞,通过测定毛囊干细胞的数量、克隆形成率及毛囊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等综合评估3种培养方法的优劣,寻求既能方便获得大量毛囊干细胞,又能减少其分化的理想培养条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均为铺路石状,均表达角蛋白K19和整合素β1,表明成功获得细毛羊毛囊干细胞,建立体外培养体系。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物种采用不同方法培养小鼠、山羊和鸡输卵管上皮细胞(OECs)并检测上皮细胞纯度,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它们支持小鼠胚胎发育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细胞都能很好地生长,培养的细胞几乎全为上皮细胞(Vi-mentin单克隆抗体检测显示,小鼠、山羊和鸡OECs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4±0.3、1.3±0.3和1.8±0.4)。昆明白小鼠原核胚与小鼠、山羊和鸡OECs共培养,发育到囊胚的比例分别为61.7%、57.2%和56.2%,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鸡和山羊OECs能很好地支持小鼠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9.
鲤鱼鳍条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鲤鱼鳍条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摸索出最佳的培养条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取一小块鳍条组织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CO2等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1周可形成单层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成纤维样细胞组成。本研究初步确立了鲤鱼的鳍条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M199,培养温度为25~27 ℃,pH为7.2~7.6,CO2浓度为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15%~20%,连续培养12 d后可得到纯化的鳍条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