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乳仔鼠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RIP)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RIP可以提高缺乳仔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效果最佳的RIP剂量随日龄增大而减小;RIP可以增加缺乳仔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3+T淋巴细胞数量在7-28日龄时,A、C、D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7-21日龄时,A、C、D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有所下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RIP可以促进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固始鸡和固始鸡胚胎免疫器官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和发育分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胚胎时期,胸腺内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低,表现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和不成熟的胸腺细胞均较少;出壳后,固始鸡胸腺内成熟T淋巴细胞增多,占胸腺细胞的30%左右,但大部分仍是未成熟的胸腺细胞.(2)脾脏内T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占淋巴细胞的60%左右.胚胎时期脾脏内CD3~+水平低,出壳后2周已达脾脏内正常水平(60%左右).(3)法氏囊内有少量的成熟T淋巴细胞(10%左右).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固始鸡胸腺内增殖分化和成熟,脾脏和法氏囊内的成熟T淋巴细胞均来源于胸腺. 相似文献
4.
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毒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来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作者通过A组风湿病者lO例以蜂毒治疗为主,用蜂针或蜂毒注射剂,停用其它药物;B组健康人5例不用药,C组风湿病者5例作常规治疗。三组病人均先查T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组完成两个月的治疗后三组同时复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蜂毒治疗组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而健康对照组和患病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差别。初步证实蜂毒能使失调的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0只14日龄蛋公鸡随机均分为3组(板蓝根多糖高、低剂量组,对照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14日龄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点眼滴鼻免疫:同时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12.3mg·mL^-1)、低剂量组(6.17mg·mL^-1)分别肌肉注射板蓝根多糖0.3mL/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d;免疫后7、14、21、28、35、42d随机取8只翼下静脉采血后分离血清,检测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14、21、28、35、42d随机取4只放血致死后称重,摘取脾脏、胸腺、法氏囊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大多数试验组鸡的抗体效价与免疫器官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低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6.
锌对鹅免疫器官发育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鹅随机分成4组,A组喂以玉米大豆为基础饲粮未加锌的饲料,另三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ZnSO4·H2O,使锌含量分别为40mg/kg(B组),110mg/kg(C组)和2000mg/kg(D组)。分别于15日龄、30日龄和55日龄测定体重以及胸腺、脾脏、腔上囊重量,分离血液淋巴细胞进行α-醋酸萘酯酶染色试验,计算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结果表明,A组和D组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其绝对重量和生长指数低于其他组。适当增加锌含量(110mg/kg)能显著增加成熟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验共选用72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37.5、62.5mg/kg的大蒜素。将肉鸡饲养至21、28、35、42日龄进行相应处理,测定了21、35日龄肉鸡免疫器官的相对重量及28、42日龄肉鸡T淋巴细胞阳性率。测定结果表明,大蒜素处理的Ⅱ、Ⅲ、Ⅳ组的肉鸡,35日龄法氏囊重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Ⅲ、Ⅳ组21日龄胸腺和Ⅳ组35日龄脾脏重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T淋巴细胞阳性率相比,Ⅲ、Ⅳ组28和42日龄T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以,在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可促进21、35日龄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28、42日龄肉鸡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板蓝根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取300只14日龄蛋公鸡,按照板蓝根多糖注射剂量分成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此300只免疫公鸡的血清,检测鸡新城疫(ND)血凝抑制(HI)的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10~50d内,平均10d随机取1只公鸡放血致死后称重,摘取法氏囊、胸腺和脾脏进行称重且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新城疫抗体效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免疫器官指数: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结论:板蓝根多糖对新城疫抗体效价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板蓝根多糖对免疫器官具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对两者产生的影响中板蓝根多糖低剂量注射要优于高剂量注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杂志》2014,(9)
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失败母猪血液中的CD4+、CD8+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探讨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随机采集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母猪血液样品,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挑选出猪瘟抗体阴性的母猪,以猪瘟抗体阳性母猪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分析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和IL-4。结果表明,母猪猪瘟疫苗免疫后,该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刚能达到标准,仍有26%的猪群免疫失败。猪瘟抗体阴性组中CD4+T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猪瘟抗体阳性组,CD3+、CD8+细胞百分数、CD4+/CD8+以及IL-4、IFN-γ浓度在阴性和阳性组中各指标差异不显著,证实母猪CD4+细胞百分数较低可能是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改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缙云麻鸭与绍兴鸭免疫器官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健康绍兴鸭和缙云麻鸭公雏各50只,分别于10日龄和70日龄各任选8只检测胸腺、脾脏、法氏囊重量和指数、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与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①缙云麻鸭在10日龄时的免疫器官重量和指数以及10日龄和70日龄时的IFN-γ水平、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绍兴鸭;②绍兴鸭在70日龄时的免疫器官重量及10日龄和70日龄时的IL-2水平均高于缙云麻鸭;③70日龄的绍兴鸭与缙云麻鸭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差异(P〉0.1)。缙云麻鸭和绍兴鸭的免疫系统发育与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Bo?ena Obmińska-Mrukowicz Marianna Szczypka Bartosz Gaw?da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Suw?n-si, Korea)》2006,7(2):157-16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ubsets of T lymphocytes in the thymus, spleen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s well as the subsets of B lymphocytes in the spleen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in mice administered chitosan adipate (20 mg/kg) intraperitoneally once or four times at 24 h interv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adipate de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immature CD4+CD8+ thymic T cells and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mature CD4+ and CD8+ thymocytes. The most significant stimulating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four injections. A single exposure to chitosan adipate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D4+ mesenteric lymph node cells, but four injections of the drug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D4+ and CD8+ mesenteric lymph node cells. Chitosan adipate had no effect on the subset of splenic T cells. In contrast, chitosan adipate administered either once or four time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D19+ splenocytes but had no effect on the percentage of CD19+ mesenteric lymph node cells. Overall, chitosan adipate induces the matu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ymocytes, and regulates the number of B splenic cells and lymph node T cells irrespective of the number of dos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奶牛C D3+、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及细胞因子IL-2、IL-4在分娩前后21d内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此阶段奶牛免疫机能受损的机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IL-2、IL-4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血液中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产前21 d内占(50.8±4.61)%,产后14 d内降低到(39.21±4.98)%,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CD4+淋巴细胞在产前21 d内保持较高水平,达(21.38±0.65)%,产后21 d内维持在(6.89±0.32)%的较低水平,且与产前差异显著(P<0.05) ;CD8+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产犊前逐渐升高,到产犊时达到最高水平(16.90±2.02)%,差异显著(P<0.05) ;CD4+/CD8+淋巴细胞的比率在产前>1,产后<1.IL-2 mRNA的表达量在产后0~14 d内下调,之后上升.IL-4 mRNA的表达量分娩时期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至第7天降到最低.奶牛在围产期阶段尤其是分娩前后14 d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可能是由于自身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及细胞因子IL-2、IL-4 mRNA表达量下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40只1日龄艾维菌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2%及0、4%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Gln均可显著提高14日龄肉鸡的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且有明显量效关系;21、28日龄时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但仅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Gln对法氏囊的发育无明显效果;添加Gln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及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肉仔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P〈0.05),对提高肉仔鸡血清IgG水平亦有一定作用.其中14日龄时以添加0.4%的Gln作用效果最好,而28日龄时则以添加0.1%的Gln效果最好,Gln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细胞亚群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试验旨在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T细胞亚群和IL-6的影响。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苏木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兔黏膜免疫法造模。造模后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SASP灌胃给药21 d。运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IL-6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CD4+T细胞升高、CD4+/CD8+升高、IL-6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苏木组、SASP组CD4+T细胞降低、CD4+/CD8+降低、IL-6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苏木组与SASP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和降低IL-6含量,发挥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大肠杆菌表达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gynecophoral canal protein, SjGCP)。将重组蛋白rSjGCP与FCA、ISA206、ISA70M三种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分析重组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次免疫后小鼠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4、γ—IFN、IL-10等细胞因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SjGCP特异性1gG抗体及其亚型lgG1水平。和空白对照组相比,GCP—FCA组和GCP-206组小鼠脾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GCP-70M组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GCP—FCA组、GCP-206组中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GCP—FCA组、GCP-206组、GCP-70M组血清中特异性IgG1亚型抗体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为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鸡贫血病灭活疫苗免疫后雏鸡免疫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鸡传染性贫血病灭活疫苗免疫雏鸡后,10、20、35、45天检测了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的外周血液、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内CD3+、CD4+、CD8+、γδT细胞亚群、IgG阳性细胞的变化;并且在35天、45天检测免疫攻毒组和攻毒组上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应用贫血病灭活疫苗后免疫组雏鸡的T细胞亚群的CD4/CD8比值出现明显降低,IgG阳性细胞有升高变化;免疫攻毒组雏鸡状态明显好于攻毒组。研究表明,鸡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可以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CTL活化,对CAV攻击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