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秋色叶树种的概念,对浙北平原地区桐乡市秋色叶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应用种类共有23科32属45种,对其在平原生态建设的4种应用类型和3类应用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浙北平原秋色叶树种应用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市城市主干道、公园、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及学校的秋色叶树种的种类、分布、叶色的物候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常用的秋色叶树种约有31种,主要为乔木和灌木,其中,最常见的有银杏、滇朴、复羽叶栾树;从对11种秋色叶树种的物候观测可知,川滇无患子的变色起始时间最早,叶色观赏时间最长;在秋色叶植物的应用上,昆明各类园林景观秋色叶树种配置形式相对单调,以孤植和列植居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昆明秋色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秋色叶树种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现赏树种之一,我国秋色叶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秋色叶树木资源对我国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了秋色叶树种内涵,初步探讨了它们在城市绿地中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丹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20-21,41
秋色叶树种具有独特的叶色,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发挥不着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秋色叶树种的概念及类型,概述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川西低山区木本彩叶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了解川西低山区彩叶植物资源现状,筛选适用于盆周低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彩叶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类型,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及网络查询等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低山区木本彩叶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地区有野生木本彩叶植物33科56属78种。其中樟科(Anaceardiaceae)、漆树科(Anacarabiaceae)、槭树科(Acer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为优势科;生活型以乔木为主,占到总种数的71.79%;观赏类型以秋色叶植物为主,占到总种数的53.85%。对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园林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秋色叶树种的概念,对浙北平原地区桐乡市秋色叶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应用种类共有23科32属45种,对其在平原生态建设的4种应用类型和3类应用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浙北平原秋色叶树种应用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7.
余剑波  杨晓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66-167,219
以秋色叶树种在丽水市的利用为主题,调查了常用的秋色叶树种有16种及其应用形式,指出存在问题;并从乔灌结合的植物配置、丰富秋色叶色彩、不同变色期树种的应用、落叶景观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秋色叶树种在丽水市园林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区秋色叶树木资源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海龙  唐志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85-4486
通过对秦巴山区秋色叶树种的调查研究,掌握了不同秋色叶树种的观赏特性,分析其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和应用前景,提出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秋色叶树种是指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较长、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该文以秋色叶树种在丽水市莲都区的应用为主题,调查了常用的秋色叶树种种类和种植形式、应用形式,探讨分析其在丽水市莲都区的应用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秋色叶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经详细分析近3a上海地区的气象资料,发现2003年上海地区的气候与往年相比,更有利于秋色叶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较大的光照强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及色素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及花青素的形成;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秋色叶形成。影响秋色叶变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光合产物的变化,外部因素为光照、气温、水分等。  相似文献   

11.
周伟伟  王雁  韩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00-201,204
针对北京屋顶绿化植物的应用,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目前应用的植物种类及分析其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评价北京市目前屋顶绿化植物的应用现状,总结北京地区屋顶绿化植物应用的特点,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小龙门地区有毒植物种类、毒物成分、分布特点做了调查和研究.据我们不完全调查统计,小龙门地区共有有毒植物14种,其中毛茛科5种,天南星科2种,大戟科、杜鹃花科、防己科、景天科,卫矛科、百合科、罂粟科各1种.  相似文献   

13.
北京高校校园木本地被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稀碧  王露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14-14018
根据对北京市10所高校校园木本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以及木本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提出北京高校可以作为木本地被植物应用的匍匐灌木类、低矮灌木类、地被竹类和木质藤本类共21科38属53种(含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北京高校校园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7种:行道绿篱地被、整形装饰地被、空旷地被、林缘及疏林地被、林下地被、假山置石地被、立体绿化地被。以行道绿篱地被的应用最多。最后提出建议,包括重视对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丰富木本地被植物的种类;加大对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力度;丰富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颐和园进行了常见野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除按实用性质分类,并写出总名录。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字母出现次序先后排列,经整理鉴定,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属167种5变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草本植物159种。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耐阴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得知,杭州城市绿地中耐阴植物种类共54种,分属33科、39属。其中乔木10种,灌木23种,藤本4种,草本15种,应用较多的(≥3种)科有石蒜科、百合科、小檗科、夹竹桃科、忍冬科和冬青科,占到总科数的18.8%。分析总结了耐阴植物在杭州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石河道公园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栽培管理,通过对石河道公园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群落配置等现状情况的调查,对植物种类组成、落叶常绿树种、乔灌草和2个群落结构等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景观配置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丰富地被植物种类,构建复层群落;增加水生植物种类,改善水生环境;丰富墙面立体绿化植物;因势利导与周边景观进行结合。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冬季低温对北京市的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于2010年春季对部分苗圃、公园、绿地等的植物进行了冻害调查,并按照冻害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如下:(1)受害最为严重的植物有:石榴、紫薇、大叶黄杨、丝兰,冻害等级达到了5、6级。竹子的冻害等级为5级。雪松达到了4级;(2)一些冻害等级为5的灌木,如梾木、八仙花、山梅花、木槿等,进行及时的修剪,当年仍能开花,不影响观赏效果。(3)海棠、丁香、玉兰、荚迷、白蜡等的大部分品种表现出较强抗寒性,适合北京地区栽植;(4)‘绿宝石’黄杨、‘冬美’黄杨、‘约翰’黄杨、‘福克纳’黄杨、‘绿丝绒’黄杨等黄杨新品种,抗寒等级达到1级,成功抵御了冻害。此次园林植物冻害的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北京地区的植物引种、园林养护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