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进行实地调查,从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民居接待与餐饮服务、集体接待表演、民族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村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发展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较少、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益无法挂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应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层次,增加群众受益;把握"不参与就是最大参与"的原则,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民俗实物博物馆;营造浓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加强与周边村寨的旅游合作,尽量做到"产业链本地化";创建肇兴侗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带来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旅游开发层次较浅,未构建起民旅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体系,利益分配体制存不合理性;其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已经受严重负面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苗族文化保护,促进村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转变;打造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构建苗族文化传承平台;加强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措施,深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农耕文化开发;完善村寨景区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积极拓展村民参与形式与途径,以及协同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贵州占里侗寨旅游发展的资源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围绕旅游基础措施、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民族语言等方面展开介绍。建议结合当地适宜的环境和多彩的侗族文化,通过加大资金及政策投入、提升民族品牌加强宣传、提高村民参与旅游意识等,来发展占里民族村寨旅游,走当地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贵州黔东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黔东南地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分析了其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旅游扶贫是指以贫困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在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扶持下,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实现脱贫目标。选取下片马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得出旅游扶贫开发对下片马村的影响,包括提升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增收渠道、丰富文化生活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正面影响,也包括收益不均、传统建筑风貌破坏、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下片马村未来旅游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耕文化的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民族村寨地区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涵深厚,具有很强的原始神秘性,开发当地农耕文化资源能为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带来新契机。总结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当地特色农耕文化文化资源,提出3点解决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罗永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6-7978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特点和游客的体验需求,指出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民族村寨日益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而围绕体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具体分析民族村寨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有形民族文化,过程性、事件性民族文化以及无形民族文化4方面旅游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指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该通过"主题提炼—形象塑造—场景设计—氛围营造—项目安排—意象设计—宣传营销"等步骤来进行,建立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帮助游客实现"意象建立—购买冲动—参与互动—深刻体验—达到预期"的过程,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民族村寨,合理利用村寨民族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程阳八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层面分析旅游发展对村寨产生的影响,针对景区内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当地物价上涨、村民出现抵抗情绪、旅游噪音的增加、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出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减少贫富差距、壮大文化传承队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产业融合等对策,以期为助推程阳八寨旅游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生态"战略行动的提出,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发展空间更大、发展形势更为多样,挑战则在于发展模式受限,必须要尊崇自然规律,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在此语境下探讨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简介贵州少数民族组成及分布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及特征,分析了其开发的条件,并提出了其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通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123-127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6-12098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笔者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寨沙侗寨为例,构建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寨沙侗寨生态环境的优良性属于优势项目,需要继续保持;娱乐活动多样性与特色性、餐饮价格合理、乡村风貌的原真性、乡村卫生状况、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水平、旅游厕所数量、旅游车位数量属于劣势项目,亟待改进。建议寨沙侗寨应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注重乡村风貌原真性、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吴忠军  潘福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28-5829
主要从民族村寨农民的视角,通过分析目前少数民族村寨农民利益分配现状来剖析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农民在利益分配博弈中的弱势地位;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真实的诉求,探讨民族村寨利益开发中农民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以后,在提升品位时总是极力去挖掘历史,甚至强烈去争抢文化品牌.意识到历史文化对城市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有关的遗存.作为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会贵阳,城市远古的文化历史与民族村寨有着紧密联系,守住两三个民族村寨也就守住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向延平  陈友莲 《现代农业》2007,(11):158-159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区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系统的民俗展示,是一种独特民俗风情。本文以德夯苗寨旅游为例,根据德夯苗寨旅游发展情况,对德夯苗寨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8.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是侗族村民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家园,也是侗族村主要的文化交流地,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但鼓楼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通过对占里侗寨的调研发现鼓楼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人、传承功能、创新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制定合理行业标准,完善政府扶持机制,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等促进乡村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震前北川青片乡羌、藏民族旅游村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探讨了村寨旅游中的现状与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关系、功能等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珊珊  李巍  阚保强  王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54-17356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藏区政策的实施,藏区中心城镇必然会出现各种扩张,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好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使藏区的民族文化具有持续吸引力,发展藏区的特色旅游业,促进藏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甘南藏区自治州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现在和今后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