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加拿大深度抽吸(HCI)模式从常规烟气指标、有害成分含量、无机元素成分含量3个方面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4款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烟气释放物进行研究,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4款加热不燃烧制品的常规烟气释放物中水分含量最高,水分占总粒相物的最高占比为67.13%,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16倍;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烟气烟碱含量最低含量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2.60%;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焦油释放量的最低含量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0.00%;加热不燃烧制品的危害性指数最低为10 mg传统卷烟的17.11%;加热不燃烧制品的5种重金属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10 mg传统卷烟;加热不燃烧制品与传统卷烟的感官抽吸主要区别于烟气量和烟香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获取烟草材料指纹图谱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方法,对国内外6个品牌加热不燃烧卷烟(HNB)和国内3个品牌传统卷烟(TC)的烟草材料成分进行了测定,基于烟草材料的Py-GC/MS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计算,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烟草材料的组成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Py-GC/MS法所获取的HNB、TC指纹图谱中共筛选出32个共有峰,其中HNB相对T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乙酸甘油酯和甘油,而T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为糖类物质的裂解产物;HNB与TC裂解产物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低(0.304~0.703),而HNB之间、TC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分别为0.878~0.999和0.986~0.998;通过聚类模式识别,TC和HNB烟草材料完全区分为两类,HNB烟草材料根据制备工艺的明显差异又分为两类。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烟草材料的区分提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SHS-GC/MS)、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分析仪(TG-DSC)、卷烟动态吸阻测量仪,对比分析了加热卷烟中PLA膜材料和PLA丝束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挥发成分,同时研究这2种降温材料在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及对加热卷烟的动态吸阻和烟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重温度从50℃升至240℃,PLA丝束材料的失重率要比膜材料的失重率高,DSC曲线上相应材料的熔融峰也有所差别;随顶空处理温度的升高,PLA膜材料和PLA丝束材料中挥发物的种类及其挥发量均大幅度地增加;在高温烟气下,PLA膜材料和丝束材料都先发生快速收缩,然后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熔融黏连的面积逐渐增加,孔道也逐渐减少直至大量消失。不同的是PLA丝束基本只在端面发生熔融黏连;PLA膜的前后段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黏连,PLA膜更有利于抽吸过程烟气的流动;抽吸过程中降温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变对烟支的动态吸阻及烟雾量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知,PLA材料的形态对加热卷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以烟支长度分别为60、66和72 mm的样品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的加热曲线参数进行抽吸,测定了加热卷烟逐口动态吸阻和主流烟气气溶胶捕集量(ACM)以及烟碱、甘油、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分析了单支逐口烟气释放量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研究了其对主流烟气中烟碱、甘油和水分转移率以及单位质量烟草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ACM、烟碱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72 mm卷烟最高。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当烟草段长度为30~42 mm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ACM、烟碱、甘油及水分释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连芬燕  李斌  黄朝章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74-4078
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不同滤嘴通风度对卷烟燃烧锥温度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通风度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吸时随着滤嘴通风度0~31.04%范围内,烟支燃烧高温区体积呈下降趋势;随着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卷烟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滤嘴通风度呈线性负相关;通过增加卷烟的滤嘴通风度可减少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绝对释放量,但不能起到选择性降低有害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开发葫芦巴作为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固体香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为加热卷烟香料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青海、甘肃和新疆3个产地葫芦巴,研究其对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热裂解香味成分和赋香功效。[结果]多糖含量高的葫芦巴更有利于提升再造烟叶物理性能,添加2.0%多糖含量为12.0%的葫芦巴固体香料后,再造烟叶较对照样抗张强度提升46.67%,松厚度降低10.08%,密实感和均匀性明显提升;葫芦巴的中性香味成分,尤其是内酯类中性香味成分可明显地提升烟香,碱性香味成分可通过中和烟草原料中的酸性成分改善香气质和口感。[结论]适用于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的葫芦巴应具有较高含量的多糖,同时应以中性、内酯类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众香子叶油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众香子叶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36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43%),并确认了其中的29种成分,之后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30.84%)、4-甲基-5-(3-甲基-5-异恶唑基)-噻唑(11.86%)、异丁香酚(10.44%)、桉树脑(6.01%)、1,5,5,8-四甲基橙花叔醇(3.64%)等。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众香子叶油能有效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明显改进烟气质量,其中施加量为0.02%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热处理温度高粱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未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挥发性成分有30种,90℃、180℃热处理分别鉴定出39和44种挥发性成分,250℃热处理后减少到38种。挥发性成分以醛酮类和酯类为主,酯类占绝对优势。180℃热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丰富,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增香效果。将其应用到卷烟中,感官评吸总分提升2分,在丰富烟香的同时,提升甜润感和烟气质感,赋予产品特殊的韵调。  相似文献   

10.
以鲜罗汉果和干罗汉果为原料,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得到鲜罗汉果水提物、鲜罗汉果醇提物、干罗汉果水提物和干罗汉果醇提物4类罗汉果提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这4类罗汉果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罗汉果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4类罗汉果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差...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卷烟辅材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不同规格卷烟感官质量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相同烟丝制备的不同接装纸透气度的常规、中支及细支卷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3种规格卷烟的物理指标、感官质量、烟气指标、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接装纸透气度同卷烟吸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卷烟的总通风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均随烟支圆周的降低而变大;2)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和中支的感官影响均比细支卷烟显著,随接装纸透气度增加,常规和中支的感官质量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对于细支烟,感官质量总分呈先上升又略有下降的趋势;3)接装纸透气度与卷烟的单口焦油、单口CO及单口烟碱释放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对单口焦油、单口CO的影响程度常规及中支大于细支卷烟,对单口烟碱的影响程度中支及细支大于常规卷烟;4)每克烟丝所释放的烟气化学成分,总量上由大到小为中支卷烟,细支卷烟,常规卷烟.其中,酮类、醛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高于常规及中支,酚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低于常规及中支,烯类、酯类、呋喃类及醇类质量分数细支与中支卷烟相当,高于常规,氮杂环类、酸类质量分数细支与常规相当,低于中支.  相似文献   

12.
使用卷烟国标中规定的卷烟主流烟气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检测试验,对检测结果使用区间估计等统计分析方法,了解和评价不同卷烟制造点对同类产品加工、制造后的主流烟气指标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刘娟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91-194
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氨会刺激人体的眼及呼吸系统,长期吸入会对人体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设计了水蒸气蒸馏处理烟草及滤片,用稀硫酸溶液吸收,基于靛酚蓝反应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及卷烟烟气粒相物中游离氨的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显色剂的浓度、显色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测试条件的影响。同时评价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等。结果表明:检测限为0.004mg/L,烟草RSD为3.4%,烟草加标回收率在99.8%~108.6%,空白加标回收率在96.7%~108.8%,卷烟烟气粒相物RSD为4.1%,烟气粒相物加标回收率在81.4%~105.6%。  相似文献   

14.
MATLAB在不同烤烟品种间主要烟气成分差异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MATLAB 5.0分析云南地区3个烤烟品种的主要烟气成分,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性差异的烟气指标,云系列与K326品种间为总粒相物、烟气水分、焦油量、一氧化碳量;云系列和红大品种间为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红大和K326品种间为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立军  施丰成  戴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21-3422,3450
[目的]探索国内外卷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多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卷烟绿原酸、芸香苷及多酚总量要明显高于国外卷烟。不同类型卷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其总量差异显著,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及多酚总量的大小顺序是国内烤烟型〉国外烤烟型〉国内混合型和国外混合型卷烟。不同价位国内烤烟型卷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其总量差异显著,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及多酚总量的大小顺序是一类〉二类〉三类〉四类。[结论]不同类型卷烟中主要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且存在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16.
朱立军  唐士军  施丰成  戴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2-5603,5746
[目的]探索国内外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差异。[方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①国内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要明显低于国外卷烟。②国内烤烟型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要明显低于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国内混合型卷烟石油醚提取物要明显低于国外混合型和烤烟型,国内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之间以及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③从不同价位国内烤烟型卷烟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来看,四类卷烟要明显低于一、二、三类卷烟,一、二、三类卷烟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国内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样品中石油醚含量明显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7.
王理珉  张强  和智君  马剑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0-5601,5659
[目的]为了提高烤烟型卷烟焦油量预测精确度。[方法]采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找到相关参数,对卷烟焦油量经验模型进行修正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烤烟型卷烟焦油量修正预测模型为:Ts=Tc×(1-0.65×D/100)×(1-E/100)。[结论]该修正模型大大提高了烤烟型卷烟焦油量的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3-羟基吡啶含量,为卷烟感官评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N-甲基-N-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MSTFA)-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化学手段,建立了3-羟基吡啶快速、高效、可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用剑桥滤片采集卷烟烟气粒相物加内标(苯酚-D5)后用三氯甲烷进行超声萃取,衍生化后的萃取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3-羟基吡啶衍生物能在较短时间内出峰,色谱峰型较好,检出限(3S/N)为31 ng/支,加标回收率在97.3%~98.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2.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3-羟基吡啶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海锋  汤德芳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22-14024,14027
[目的]为中式低焦油卷烟设计中应用沟槽滤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不同透气度接装纸和不同吸阻沟槽滤棒对常规烟气成分、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的影响。[结果]尽管随着沟槽滤嘴中接装纸透气度或沟槽滤棒吸阻的增加,常规烟气成分、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对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中7种物质释放量的影响作用却有明显的异同。[结论]通过打孔接装纸和沟槽滤棒的配伍性,可以全面有效降低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中的7种物质,实现沟槽滤嘴在中式低焦油卷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 MS)技术对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旨在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风味的组成及特征,并依据果实主要香味物质含量对不同基因型黄瓜进行划分,为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戊烯 3 醇、樟醇、1 戊醇、(Z) 3 壬烯 1 醇、乙醛、1 壬醇、(Z) 2 庚烯醛、丙醛、(E) 2 戊烯醛、(E, Z) 2,6 壬二烯醛、(E) 2 壬烯醛、(E) 4 壬烯醛、壬醛、石竹烯等23种物质为黄瓜果实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次, 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按风味特征分为4大类型:第1类包括基因型Q23、24 6、6、27、29、3、14 1,黄瓜味、清香味淡;第2类包括基因型16、4、26;第3类包括基因型1 2,黄瓜味、清香味浓;10 1自成一类,为第4类,果实果香味浓,清香味淡。可见,不同基因型黄瓜香气物质种类、含量的差异导致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风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