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左右、体重[(22.75±1.20)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和20GS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 10GSPs和20GSPs组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20GSPs和40GSPs组的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眼积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20GSPs组宰后1 h的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20GSPs和40GSPs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0 mg/kg BW。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产后健康肉母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每头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0、300、360 g/d的葡萄渣。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采集尾静脉血,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与凋亡率及其抗氧化水平。【结果】(1)试验第20天,3个试验组肉母牛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40天,试验Ⅱ、Ⅲ组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个试验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2)试验第20、40天,试验Ⅱ、Ⅲ组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40天,随着葡萄渣添加量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呈线性下降(P<0.0...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2.75±1.20)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组和20GS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各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20GSPs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20GSPs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3)各组粪氮、尿氮无显著差异(P0.05)。20GSPs组的摄入氮和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4)40GSPs组的尿中尿囊素、总嘌呤衍生物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5)10GSPs和20GSPs组的摄入总能、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GSPs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0GSPs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以改善高精料育肥模式下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摄入总能、表观消化能、表观代谢能、总能表观消化率和消化能代谢率,以20 mg/kg BW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王军  吴树清 《饲料研究》2023,(11):27-30
试验旨在探索日粮中添加发酵黄芪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随机选取60只体况相近的羔羊,分为对照组、乳酸菌组(试验Ⅰ组)、未发酵黄芪组(试验Ⅱ组)、发酵黄芪组(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Ⅲ组羔羊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羔羊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羔羊CD2+-T淋巴细胞(CD2+)、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羔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公羔羊生长性能、精液品质及睾丸和附睾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体重[(22.75±1.20)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在基础饲粮饲喂基础上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GSPs。试验期共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40GSP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GSPs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GSPs补饲组的附睾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附睾指数在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Ps补饲组附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0GSPs和对照组(P0.05)。4)睾丸组织中,20GSPs组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组间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附睾组织中,20GSPs和40GSPs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GSPs补饲组GPx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补饲适量GSPs可以促进绵羊公羔生长,提高睾丸和附睾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精液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GSPs最适补饲量为20 mg/kg BW。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GG(LGG)是否可以缓解轮状病毒(RV)感染对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LGG处理(添加109CFU/kg LGG饲粮或不添加LGG饲粮)和RV感染(灌服RV或无菌培养液),RV攻毒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试验期为19 d。结果表明,RV感染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料重比(F/G)和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液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 A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血清中IL-2和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RV-Ab)的含量(P<0.05)。饲粮添加LGG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F/G和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有提高断奶仔猪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趋势(P=0.09),显著提高了血清中Ig G和IL-4的含量(P<0.05)。而与饲喂对照饲粮的RV感染仔猪相比,饲喂添加LGG的饲粮显著降低了RV感染仔猪F/G及血清尿素氮、IL-2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RV感染仔猪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清IL-4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LGG可能通过缓解RV感染对免疫功能和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改善了RV感染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与黄芪多糖(APS)对生长育肥猪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80头健康状况、体重[(33.5±0.8) 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10~8CFU/kg复合益生菌(复合益生菌组)、基础饲粮+0.1%APS(APS组)、基础饲粮+5×10~8CFU/kg复合益生菌+0.1%APS(复合益生菌+APS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第57天和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溶菌酶(LZM)活性(P0.05),有提高第29天血清LZM活性的趋势(P=0.068);饲粮添加APS有提高第29天血清LZM活性的趋势(P=0.090)。2)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29天生长育肥猪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互作趋势(P=0.075),对第57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第29天和第57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值存在互作效应(P0.01)。主要表现为,第29天,与对照组相比,AP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57天,与对照组相比,AP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极显著提高(P0.01);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饲粮添加APS有提高第85天血清IFN-γ(P=0.067)和白细胞介素-2(IL-2)(P=0.093)含量的趋势。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85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存在互作趋势(P=0.055),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第85天血清IL-6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5);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85天血清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57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第57天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与APS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57天血清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极显著提高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1)。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29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第29天血清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APS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29天血清ALT活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免疫功能,并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中发挥免疫增强作用,但对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则不稳定;饲粮添加APS对生长育肥猪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中主要发挥抗炎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主要发挥免疫自稳作用,并促进其氧化平衡状态的保持;复合益生菌与APS在生长育肥猪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调节、抗氧化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互作效应,复合益生菌的添加容易引起血液指标大幅度的变化,而APS对于这种大幅度的变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将12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400 mg/kg抗菌肽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于正试期第14天注射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于正试期第14(免疫前),28,56天采血测定各组的体液免疫水平(IgA、IgG、IgM、IL-4、IL-10水平及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细胞免疫水平IL-2、TNF-α、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T-AOC、T-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结果表明:正试期第28天,各试验组的血清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  相似文献   

9.
自拟配制中药复方制剂,探讨该方对患子宫内膜炎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繁殖激素等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产后患有子宫内膜炎肉母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复方制剂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试验组每天分别灌服400 g/头、500 g/头、600 g/头剂量的中药复方制剂,连续给药14 d。试验结束后尾静脉采集血液样本,预处理后对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凋亡率、血清中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生殖激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比例、IL-4、AMH、E2和INHB均极显著升高(P<0.01),IgM和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低、中和高浓度组中CD4+/CD8+T细胞较对照组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C...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外周血免疫和肠道免疫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1日龄遗传胎次、体重接近的断奶仔猪180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组分别饲喂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30%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回肠CD4~+淋巴细胞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一定程度提高断奶仔猪回肠CD8~+和CD20~+淋巴细胞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能一定程度提高断奶仔猪外周血免疫和肠道免疫,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选取24只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25±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10%、20%和30%沙棘果渣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1)10%和20%水平组羔羊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水平组(P0.05),10%水平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0%水平组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水平组羔羊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30%水平组羔羊的肝脏、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网胃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大肠和小肠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水平组羔羊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肌酐(CRE)和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0%、20%和30%水平组羔羊的背最长肌中亚油酸、反油酸、花生四烯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ΣUF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酸、总饱和脂肪酸(ΣSFA)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ΣPUFA)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育肥羔羊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生长性能的提高,适宜添加水平为10%~2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羔羊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高血糖素样-2(GLP-2)浓度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品和开食料,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20%能量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于羔羊20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采集血清用于测定IGF-1和GLP-2的浓度,40日龄和60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PR组、ER组、BR组40日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到60日龄仅ER组羔羊小肠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小肠重量降低主要由于空肠重量的降低。2)PR组、ER组、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及6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ER组、BR组6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3)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4)ER组60日龄血清GLP-2浓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间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营养限制抑制了羔羊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形态发育,同时能量限制可降低血清GLP-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青蒿组方中药对鸡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三黄鸡120只,平均分为4组:感染给药组(1组),感染不给药组(2组),不感染给药组(3组),不感染不给药组(4组).感染组人工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接种后第4、7、10 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二者的比值.结果:1组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其比例在接种后第4、7、10 d均高于2组,差异显著(P<0.05);2组CD4^+、CD8^+T淋巴细胞平均比值低于其他3个组.结论:青蒿组方中药可促进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生成,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4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湖羊羔羊96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的木薯渣,配制成等能等氮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渣对羔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呈一次线性升高和降低(P0.05)。2)随木薯渣添加比例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7),对照组最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1),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一次线性降低(P=0.010)。4)随着饲粮中木薯渣添加比例的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呈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白球比(A/G)、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甘油三酯(TG)和球蛋白(Glb)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尿酸(UA)和肌酐(Crea)含量呈一次线性变化(P0.05);各组之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葡萄糖(GLU)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饲粮木薯渣添加比例对生长羔羊瘤胃液的p H,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无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添加木薯渣提高了羔羊生长性能,但高添加比例的木薯渣会对羔羊抗氧化能力和肾脏造成损害,建议木薯渣添加比例低于2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复方彝药(JYB)对羔羊的促生长效果,将40只健康羔羊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只羊。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8 g/kg、5 g/kg和2.4 g/kg的JYB,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羔羊的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和尿素氮(Bun)均降低(P<0.05或P>0.05),而血清中的总蛋白(T-Pro)、肌酐(Cre)、总胆固醇(T-Cho)、甲状腺素(T4)、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生长激素(GH)均升高(P<0.05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红蛋白(HCB)和红细胞总数(RBC)有升高的趋势(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显著升高(RDW-CV)(P<0.05),而淋巴细胞数(LY)、中间细胞数(Mid)、中性粒细胞数(Gran)及白细胞总数(WB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5)。由此可见,JYB可通过调节相关激素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造血机能,对羔羊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E2截短基因重组卡介苗对牛的免疫效果,将BVDV抗原抗体阴性牛随机分为rBCG-pMV361-E2-1(1 aa-297aa)、rBCG-pMV361-E2-2(1 aa-345 aa)、rBCG-pMV361-E2-3(1 aa-374 aa)、rBCG-pMV361-E2-4(45 aa-297 aa)、rBCG-pMV361-E2-5(45 aa-345 aa)、rBCG-pMV361-E2-6(45 aa-374 aa)、BVDV对照组、BCG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牛免疫相应疫苗后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BVDV E2截短基因重组卡介苗均可诱导BVDV特异性抗体的产生,rBCG-pMV361-E2-1组抗体水平高于其他重组卡介苗试验组和BVDV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rBCG-pMV361-E2-2组SI为2.038±0.21,显著高于其他重组卡介苗试验组(P<0.01)。牛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rBCG-pMV361-E2-5组牛外周血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PBS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IFN-γ检测结果显示,rBCG-pMV361-E2-1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rBCG-pMV361-E2-1可诱导接种牛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rBCG-pMV361-E2-1、rBCG-pMV361-E2-2和rBCG-pMV361-E2-5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D011.10小鼠的卵清蛋白(OVA)免疫耐受模型,试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5 μg/只OVA,对照组注射PBS,共3次,每次间隔5 d.最后一次注射后的第3天、第12天分别用OVA进行免疫,第1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利用MTT法检测小鼠OVA、OVA323-339肽段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早期断奶仔猪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80头,分为试验Ⅰ、Ⅱ、Ⅲ组及对照组,每组20头,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30%复合益生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期评价其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血清细胞因子和肠道黏膜分泌性球蛋白A(SIgA)水平。结果表明,试验Ⅱ、Ⅲ组末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Ⅱ组腹泻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1);试验组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总蛋白(T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中尿素氮(BU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0 d,试验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0 d,试验Ⅱ、Ⅲ组中IL-6水平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对照组(P<0.01),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0 d,试验组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空肠黏膜SIg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黏膜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含量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缓解早期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脂多糖(LPS)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2±1)日龄、平均体重为(11.79±0.54)kg的断奶羔羊24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LPS组、CSB2L组、CSB3L组,其中CON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CSB2L和CSB3L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 CSB,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试验第28天每组选取3只羔羊进行屠宰,LPS、CSB2L和CSB3L组在屠宰前3 h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CON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SB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CSB3L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PS组断奶羔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低于LPS组(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SB3L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LPS组(P<0.05)。3)断奶羔羊血清中D-乳酸(DL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LPS刺激下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可显著降低LPS注射后的血清DLA含量和DAO活性(P<0.05)。4)CON组肠黏膜形态结构完整且绒毛排列整齐。注射LPS后,空肠和回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绒毛肿胀脱落。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较完整且排列整齐,肿胀程度降低,上皮轻度脱落。LPS组盲肠部分肠绒毛上皮脱落,腺体排列紊乱,结肠绒毛略微脱落。CSB2L组盲肠和结肠有轻微水肿,CSB3L组盲肠和结肠绒毛上皮未见明显脱落和水肿。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均得到缓解。CSB2L和CSB3L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CSB3L组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SB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并能缓解LPS刺激引起的断奶羔羊应激,抑制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维护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囊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0±5)日龄、平均体重(1.94±0.19)k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基础饲粮中泛酸含量为8.91 mg/kg,各组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对照组)、10(Ⅱ组)、20(Ⅲ组)、30(Ⅳ组)、40(Ⅴ组)、80 mg/kg(Ⅵ组)。预试期5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Ⅵ组水貂鲜皮重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2)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增加,Ⅰ~Ⅴ组血清泛酸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血清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肝脏泛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血清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Ⅲ组血清胆固醇(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4)Ⅱ组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Ⅴ、Ⅵ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冬毛生长后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Ⅵ组毛囊深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28.91 mg/kg),水貂皮长增加2.37%,同时增加了血清GLOB含量,降低了血清CHO和HDL-C含量;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8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88.91 mg/kg),降低了水貂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增加了毛囊深度,增加了水貂鲜皮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