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9,(10):11-17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甜瓜靶斑病是近年新突发病害,通常引起叶部靶斑症状,对甜瓜生产造成重要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控甜瓜靶斑病,系统研究了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广西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深入探讨了该菌的最适产孢,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KNO_3,最适温度是27℃,最适pH是6~9,最适产孢培养基是寄主干叶培养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pH是5~8。  相似文献   

2.
番木瓜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棒孢霉叶斑病叶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山扁豆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t.et Curt.)Wei。它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分别为7~10和5~9。9种碳源中,蔗糖、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糖较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木糖较有利于孢子萌发;9种氮源中,酵母浸膏、蛋白胨和牛肉浸膏较有利于其菌丝生长,牛肉浸膏较有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与完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在武汉黄陂发现黄瓜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并对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这是多主棒孢霉在武汉引起黄瓜靶斑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宜p H值为6~9;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木瓜弯孢霉叶斑病叶进行组织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番木瓜生弯孢Curvularia caricapapayae Sricastava et Bilgram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0~35℃,适宜pH值分别为6~11和6~8。供试碳源中半乳糖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果糖和葡萄糖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氮源中,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完全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 1994~ 1999年研究 ,明确了生长最适温度苹果轮纹病菌为 2 5~ 2 8℃ ,苹果炭疽病菌为 2 8~ 30℃ ,最适 p H值苹果轮纹病菌为 p H7~ 8,苹果炭疽病菌为 p H4~ 7。 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均以蔗糖为最佳碳源 ,天门冬素和硝酸钠为最佳氮源 ,硫酸铵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燕麦粉对菌丝生长不利 ,但能促进轮纹和炭疽病菌子实体的形成。轮纹病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子实体。短光波 36 0~ 4 0 0 nm黑光灯连续照射有利于 2种病菌子实体的大量产生。苹果叶片、果实组织液能激发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9,(3):8-12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2015年10月在我国广西武鸣甜瓜主要种植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原菌疑似通常危害植物叶片引起叶斑病的多主棒孢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多基因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菌落中间墨绿色,边缘浅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圈,气生菌丝茂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微弯曲,具0~13个隔膜,大小为(3.1~6.4)μm×(14.0~138.9)μm。克隆测定该病原菌的4个保守序列ITS1,2、ITS4,5、ACT和TUB2。分离纯化的病原菌回接到甜瓜幼苗,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症状,符合柯赫氏法则,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该病原菌也可侵染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及离体叶片使其发病。  相似文献   

7.
以具典型根腐病症状的辽藁本病根组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EF-1α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明确辽藁本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不同培养基对辽藁本根腐病菌的生长量和菌落致密性有显著影响,在PDA培养基生长最快,7 d菌落直径达85 mm,菌落致密;病菌以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可溶性淀粉次之,对乳糖利用较差;最适宜的氮源为牛肉浸膏,其次为尿素和硝酸钾;在20~30℃温度范围生长较快,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光照处理对菌丝也有影响,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中国辽宁省设施栽培辣椒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辣椒叶斑病,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枝 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病菌 菌丝生长以V8 汁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山梨醇和麦芽浸膏最佳;菌丝适宜生 长温度为20 ~ 25 ℃;最适pH 6 ~ 8;光照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77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适 宜温度为20 ~ 30 ℃;最适pH 7;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  相似文献   

9.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致病菌,对采集自新民市兴隆堡镇的香葱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病原菌为葱细丝葡萄孢(Botrytis byssoidea),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铵、酵母膏和蛋白胨;10~3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35℃菌丝停止生长;p H为5.0~11.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 H为7.0;对光照敏感,24 h连续光照和12h/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快,24 h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海南冬瓜种植基地发现的冬瓜新病害病原菌种类,将从澄迈县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为冬瓜褐斑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鉴定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序列比对结果与多主棒孢同源性为100%,且与不同地区的多主棒孢均属于同一分支,确定病原菌为多主棒孢。  相似文献   

12.
黄瓜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靶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以30℃左右最适。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以25~30℃最适;同时要求90%以上的相对湿度,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紫外线对孢子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晋  曾桂萍  宋莉莎  赵致  李忠 《园艺学报》2020,47(1):169-178
为明确在贵州发现的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萱草叶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XCS369)的菌丝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中心隆起呈灰褐色,背面橄榄绿色,培养15d表面可产生白色孢子粉;分生孢子光滑,无色,椭圆至长椭圆形。在以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XCS369与古巴炭角菌(Xylaria cubensis)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99%,结合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古巴炭角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 7,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粉的利用最高,菌丝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5.
刘波 《吉林蔬菜》2016,(6):42-43
以天女木兰叶斑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不同碳、氮源对天女木兰叶斑病病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菌丝生长碳源是乳糖与葡萄糖;适合菌丝生长的氮源是硝酸铵;最适合孢子萌发的碳源是葡萄糖;适合孢子萌发的氮源是硝酸铵;25益适宜菌丝的生长,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是20~25益;全光适宜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适合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PH8与PH7。  相似文献   

16.
山药漆腐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主产品种‘铁棍山药’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田间发病株率为6.6%。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病斑圆形褐色,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孢子堆。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其分生孢子座碗状或浅盘状,分生孢子梗呈笤帚状分枝,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棒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棒形、长卵形或梨形,透明无色,不分隔,两端钝圆,大小为1.7~2.5μm×4.9~6.8μ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毛状,产生大量墨绿色胶质状分生孢子团,呈环状排列。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KY36916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的一致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pH 5~10之间该菌生长良好,光暗(12 h/12 h)交替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丙氨酸,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酵母。  相似文献   

17.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在黑龙江省西瓜生产中,每年因枯萎病导致西瓜减产1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枯萎病菌株形态均为典型的尖孢镰刀菌;致病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6℃,pH值=7,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周雪梅  盛洁  宋策  陈龙  陈典 《北方园艺》2016,(23):111-116
以黑龙江省3个地区洋葱紫斑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洋葱紫斑病病原菌,对获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以及16srDNA ITS序列分析,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为葱链格孢菌(Alternaria porri(Ell.)Cifferri),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产孢量最高,但菌丝生长量最低;在以氯化铵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都达到最高。32℃,pH 7,光照条件为12h光照/12h黑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量最高;24℃,pH 8,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活体外细胞壁降解酶产生条件、活体接种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活体内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6种酶均有特定的最适培养条件,持续振荡培养利于各种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Cx和β-葡萄糖苷酶在培养9 d时活性达到高峰,PG和PMG在培养12 d时活性达到高峰,PGTE、PMTE在培养15 d时活性最高;PG和PMG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 ℃,PGTE、PMTE、Cx、β-葡萄糖苷酶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8 ℃;PG、PMG、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pH为6时最高,PGTE和PMTE的活性在pH为8时达到最高峰。4种果胶酶的活性在接种后第3天活性最高;而两种纤维素酶在接种后第5天活性最高。病菌在活体内和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