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简述北京城市雨水量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列举居民住宅类、公建设施类、工业厂房类三种典型城镇建设项目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雨水蓄渗措施配置模式及布设要点,对以后构建有效的北方城市雨水蓄渗措施配置模式、加强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缺水与内涝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城市雨水的控制利用工程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选取武汉、苏州、杭州等作为南方典型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及资料分析,结合各城市雨水控制规划,将雨水集蓄利用措施分为雨水径流集蓄利用、入渗利用、入渗集蓄结合和净化四种类型,分析了各类雨水利用措施的构成、特点、作用和适用性;进一步归纳提出市政配套设施类、公建设施类、居民住宅类等几种典型的城市建设项目雨水集蓄利用措施配置模式。研究成果对提高南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效率和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下凹绿地是一种简单的城市雨水蓄渗技术,该技术简单易行,工程投资少,效果好。下凹绿地的蓄渗量随下凹深度、绿地率增加而增加。根据天津市实际情况,经实验测试及理论计算得出,在绿地下凹100mm,绿地率为30%时,对1年一遇和2年一遇的雨水可达70%的蓄渗率,可以有效减少雨水洪峰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绿地用水量。  相似文献   

4.
在对雨水收集、存储、利用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丘陵地区自然、地形和经济条件,研究提出了适宜重庆地区的旱作农业典型雨水集蓄利用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丘陵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减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雨水集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针对江西省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特征,结合红壤水土流失区坡面整治的需要,设计并实施了高山集雨异地灌溉模式、低山丘陵集雨自灌+提灌模式和山塘清淤扩容、塘坝及岸坡整治的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水土保持与雨水集蓄相结合,使两者合理配置、相互促进,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雨水径流蓄利用系统中次降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设计雨水径流集蓄利用系统必须以次降水为基础,该文采用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进行年降水量的分析计算,选用随机相关解集模型法分析计算灌溉年度内的各时段降水量,利用同倍比缩放法确定各时段降水量的次降水量。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次降水模式程序,解算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7.
浅谈西部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城市典型下垫面空间构型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定量研究了城市典型下垫面空间构型与降水蓄渗率的关系.在保证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不变,改变不透水斑块的重要值、形状、均匀度和分离度,测定降水产流量,并计算降水蓄渗率.结果表明,降水蓄渗率随不透水斑块重要值、形状、均匀度、分离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不透水斑块的重要值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最大,不透水斑块的形状、分离度和均匀度对降水蓄渗率的影响也很显著.研究证明,在城市景观中,不透水斑块重要值一定时,合理配置不透水斑块的形状、均匀度和分离度,可以有效调控城市降水蓄渗量.  相似文献   

9.
雨水集蓄措施的充分运用,已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滕州市的实际,通过对雨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分别介绍了房地产项目和工业生产项目运用雨水集蓄措施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保障开发建设项目雨水集蓄利用效果的三项措施,即措施设计重点审查、工程施工重点检查、项目验收重点复查。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实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危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石家庄市某部机关营区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改造,采用部分雨水收集利用、部分渗透或超渗排放的方案,对营区进行了雨水蓄渗工程设计,并对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雨水集蓄利用和就地入渗,雨水收集利用率达到80%~85%,能够消纳1年一遇、日降雨量50 mm的降雨径流,实现小雨不产流、中雨不出院、大雨无涝灾的生态营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详细阐述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雨水资源的集蓄技术和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目前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雨水集蓄利用的环境效应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突现,越来越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在研究当前国内外雨水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雨水集蓄和城市雨水集蓄产生的环境效应。同时根据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一是雨水集蓄利用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二是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三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雨水集蓄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农村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二是技术研究开展的少或者研究深度不够,三是工程配套跟不上或不匹配,四是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4.
补贴措施是政府推广雨水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地定量计算补贴金额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通过示范区雨水集蓄利用现场试验,观测不同降雨条件下集雨桶的储水量及特征气候条件下停车场的洗车需水量;并以该工程为例,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的成本-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综合效益体现在生态、社会效益上,净收益率较低,需要政府扶持和激励.本项目10年的投资净收益率平均为7.05%,扣除物价上涨率4%,实际收益率仅约为3%,低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的收益率.结合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根据可定量计算的生态效益进行现金补助的雨水利用激励措施,相对其他措施,这种补贴方法更加透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雨水集蓄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突现,越来越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在当前国内外雨水利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雨水集蓄产生的环境效应,即农业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区域水土保持;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农艺工程构建;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提高作物产量,同时针对我国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尚未建立雨水集蓄工程(群)对区域环境的评价制度;雨水水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集蓄雨水在利用方面管理不善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雨水径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雨水花园是结合城市景观,以滞留和净化雨水径流为主要功能的生物滞留处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的负面影响。根据在西安市雨水花园蓄渗屋面雨水径流的现场试验,确定在各种暴雨条件下,花园设计及土壤入渗能力不同时,雨水花园拦蓄雨水径流的能力以及花园溢流的时间和溢流量。结果显示,黄土具有良好的入渗能力,达到2.346m/d;在较为湿润的2011年基本没有发生溢流,汇集的雨水径流全部入渗补给了地下水。对于某一重现期的暴雨,雨水花园溢流总量受到降雨强度和历时二者叠加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处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年均降水量为445.9~509.0mm。单从总量来说,降水量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用水要求,但因降水过分集中,造成水分供需错位,从而导致朝阳市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生态环境建设受阻。对降雨进行调控的传统措施是立足于土壤蓄水,但仅靠土壤孔隙储存的水分,远不够解决作物需水亏缺。发展雨水集蓄,是解决当地水分缺乏的关键措施,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是一个以旱地农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发展集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论述了雨水集蓄利用在全县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豫西山区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雨水资源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对降落在山坡坡面、沟道内的雨水和出露的山泉、溪流分别采用相应的开发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生态功能和所取得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开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地制宜建设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为水保措施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具有易管护、自动化程度高、集蓄的雨水干净等特点。提出了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