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是全面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根据各市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及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分布情况,201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万hm2,其中太原市1.2万hm2,大同市2.3万hm2,阳泉市0.3万hm2,长治市1.5万hm2,晋城市0.8万hm2,朔州市2.1万hm2,晋中市1.7万hm2,运城市1.8万hm2,忻州市2.9万hm2,临汾市2.7万hm2,吕梁市2.7万hm2。二是继续抓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坝滩联合整治工程等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2.
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土壤固结性、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土层单薄,甚至母质、母岩裸露,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油茶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能种植,且产出的茶油品质上乘。本文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从园地建设、育苗定植、园地管理三个方面介绍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种植油茶技术,既能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又能促进油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预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合理布局和工程设计的基础。黑龙江省东宁地方铁路(绥阳—东宁段)水土保持方案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结果是东宁地方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192.73 hm2,损毁水保设施152.67 hm2,弃土弃渣28.19万m3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20.01万t,并分析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工程不同施工区域特点,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预防和治理,减少和控制因项目建设产生的新增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信丰县安西镇境内的莲丰小流域,通过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追加项目的实施,一举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的稀土尾砂剧烈水土流失这个大难题,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极力称赞。  相似文献   

5.
2007年,我省将突出抓好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一是按照全省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2007年开工并建成淤地坝2 000座,增加坝滩地1.7万hm2;二是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万h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3.3万hm2,确保水土流失年治理度达到3  相似文献   

6.
柳林县昌盛农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地处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县城以东6 km的龙头山流域,总土地面积4.3 km2。该园区创建于1996年5月,是以股份制形式购买"四荒"始建的全县首家"以工补农"型股份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22年来,累计投资达1.8亿元,完成坡改梯53.33 hm2,营造生态林66.67 hm2,栽植经果林66.67 hm2,种植花草13.33 hm2,建旱井、水窑、水池和淤地坝等水利水土保持工程60多处,开发水面养殖2.67 hm2,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有效治理,综合效益较显著。总结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该区域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同时,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以干旱区某飞机场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为例,从项目和项目区现状出发,采用资料统计法和类比法对水土流失预测内容进行了定量分析,预测结果是:施工期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10.88 hm2,自然恢复期为101.55 hm2;水土流失总量为29 971.79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 904.17 t;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是飞行区、民用航站区等,这两个区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7.87%、30.88%。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赣县以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国家水土保持资金的"药引子"作用,不断探索,积极引导,成功吸引各类民间资本1.98亿元投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参与"四荒"资源开发治理3 346.7 hm2,建立以脐橙、油茶、花卉苗木为特色的农林基地49个,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部门配合、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之路。介绍了赣县民间资本投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法防治 注重效益 全面推进江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年来 ,江西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 ,积极出台与水土保持法相配套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五”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0 0万hm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进入良性发展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壤坡地长期定位试验(1998-2011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坡地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观测年限内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油茶林区>湿地松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流量分别为287.4,124.7,85.7,51.2,21.3m3/hm2。泥沙流失量大小顺序为农作区>湿地松区>油茶林区>草地区>自然林区,年均产沙量分别为117.7,16.7,15.3,6.9,5.4kg/hm2。5种红壤坡地利用方式年际径流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农作区下降幅度最大(年均33.8m3/hm2),自然林、草地利用方式下降幅度平缓。农作区的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的规律并不一致,年际间波动较大,自然林、草地、油茶林和湿地松4种方式在试验后期(2001-2011年)年泥沙流失量较小,稳定保持在0~50kg/hm2。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红壤坡地采用油茶林和湿地松利用方式,短期内(5年)水土流失就可降低到较稳定阶段;采用自然植被恢复或者草地利用方式,1~2年内水土流失量就降低到较低水平;农作区径流量虽然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但是泥沙的流失风险较大(年际波动较大),不适宜在坡地耕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以每年造林 3 3 3 3万hm2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3 3 3万hm2 的速度推进。至 2 0 0 0年底全区黄河流域 (片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5 6万km2 。“十五”期间 ,全区将治理沙漠化土地 666 67万hm2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6 67万hm2 。提出了“十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1年对湖南省祁阳县标准径流场进行的定位观测,研究8种不同生态模式自然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全年发生地表径流17次,发生月份为3-11月,其中有13次分布在5,6月和8-10月,地表径流与降雨分布特征总体一致。(2)不同生态模式年径流量平均为865.99m3/hm2,变幅为238.12~1 422.08m3/hm2,年土壤侵蚀量平均为25.163t/hm2,变幅为0.072~67.570t/hm2。不同生态模式间年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3)各模式地表径流量表现出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大雨量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产沙的主要因素。>50mm的大雨量降雨和高强度降雨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具有明显影响。降雨量对不同生态模式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强,中,弱"的特点,各模式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降雨量的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在湘南坡地开发利用中,梯田油茶模式在油茶幼龄期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8种处理模式中仅次于撂荒地(对照)与顺坡作物模式;梯田油茶+稻草覆盖模式、梯田油茶+花生+植物篱模式及梯田油茶+豆科牧草模式水土保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信丰县委、县政府创新水保生态理念,在金龙山稀土尾砂综合治理开发区建立了水土保持警示教育基地,积极探索水土保持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唤醒了人们水土保持生态道德意识,全县因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每年下降了11.8%,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国土总面积6 98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 250 km2,占到60.8%。现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 763.89 km2,治理度达65.03%。"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20余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 993.33 hm2。通过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省城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淤地坝运行管理中,创新思路,推行了"一坝一人"和"一坝一表"的淤地坝管护人员持卡管护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一是积极争取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信丰县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万亩生态园 ,建立水土保持教育基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警示教育 ,使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大为增强 ,有效地赢得了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领导和群众对水保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水土保持国债项目自 1998年实施以来 ,共投入国补资金 12 15 0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5 3 5km2 ,新增基本农田 113 0 0hm2 ,造林 67460hm2 ,封禁治理 5 3 2 3 0hm2 。介绍了项目实施中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7.
红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改造梯田33.4hm2,新增坝地2.01hm2,营造刺槐林250hm2,侧柏林35hm2,经济林25hm2,封禁治理890hm2,建淤地坝3座,生产道路4km,排洪渠2km,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6h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29.3hm2,治理度达到73.89%,林草覆盖率达到47.13%。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流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吴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村,园区面积610 hm2,共有生态修复保护区、水土保持成果示范推广区、水土保持苗木展示区、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区五个区。园区科学布设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园区积极培育无公害茶叶和无公害经济林果,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营造旅游景点,形成"茶、果、林、旅游观光"治理模式,每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园区展馆面积500 m2,分为展示厅、多媒体教室、公共空间展示区和办公区域,采用声、光、  相似文献   

19.
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种植苎麻的水土保持效果。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以25°自然坡面,选种植玉米为对照,研究坡耕地种植苎麻收获纤维(每年收获3次)、饲料(株高60cm时收获)、不收获(在生长季内不收获产品)三种方式下坡耕地径流和产沙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土壤侵蚀模数和平均径流系数变化规律为,饲料用处理>玉米小区(CK)>纤维用处理>不利用处理;经济效益纤维用处理最大为32 040.8元/hm2、不利用处理为7 466.9元/hm2、饲料用处理为15 489.6元/hm2、玉米处理为19 748元/hm2。由此表明,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可以达到水土保持效果,且苎麻不收获方式和收获纤维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谢传金 《中国水土保持》2021,(1):F0002-F0002
福建省闽清县霞溪村在搞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治理与美化、致富多赢,建成了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守得住乡愁”的水土保持生态村。一是实施村庄四周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四地”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造林补植、荒地种植油茶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 hm^2,打造绿水青山。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打造水土保持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