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刈割茬次对苎麻饲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以饲用苎麻"中饲苎1号"和纤饲兼用苎麻"中苎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年内不同刈割茬次的测产和营养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在不同茬次间的产量性状中,干鲜比的变异幅度最大;而在不同茬次间的饲用品质上呈现"前两次优于后4次"的变化规律,且不同茬次间,茎的饲用品质变异幅度大于叶。在实际苎麻生产过程中,可利用干鲜比估测苎麻植株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川饲苎2号"为材料,探索首茬刈割时期(以下简称"首刈期")及留茬高度对饲用苎麻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饲苎2号首刈期从常规时期(70~80 cm)至延期20 d内,鲜草均具有较高的综合饲用价值(相对饲用价值RFV≥109.3,粗蛋白CP≥18.0%);延期30 d,其综合饲用价值大幅度降低。留茬15 cm处理的总株数(20.56万株/公顷)、出苗率(92.2%)最高,缺蔸率(5.0%)最小;留茬10 cm处理的鲜草产量(117.96 t/hm2)、干生物产量(16.36 t/hm2)、地下根茎生物量(17.47 kg)均最高;留茬0 cm处理的饲草产量低,其根蔸生长明显受到影响,不利于苎麻生长,缺蔸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饲用苎麻,纤用苎麻具有品种多、种植面积广等优势,因此开展纤用苎麻的饲草化研究可加快南方地区"麻改饲"的应用和推广。文章以纤用苎麻"中苎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不同高度处理下的生长性能、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变化,进而确定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饲草化的最佳刈割高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9月份之前,"中苎2号"旺长期的生长速率高于苗期,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年风干物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着刈割株高的增加而增加,饲用品质和叶茎比随着刈割株高增加而下降。"中苎2号"在湖南长沙地区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牧草化的最佳刈割株高为:3月6日~4月22日阶段建议为120~130 cm;4月23日~7月22日阶段为100~110 cm;7月22日~9月2日阶段为95~110 cm;9月3日~10月27日阶段可以在60~65 cm收获,如刈割期提前超过10 d,建议在90~100 cm左右刈割。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适宜于高寒区青稞多元化利用最佳刈割留茬高度,以昆仑14号、昆仑18号和柴青1号为试验材料,以未刈割为对照(CK),于分蘖盛期开展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处理,探究留茬高度对青稞农艺性状、籽粒产量、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留茬高度的降低,各青稞品种青苗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青苗中粗蛋白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纤维类物质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使青苗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降低。各青稞品种秸秆饲草产量随刈割留茬高度的降低而降低,且降幅随留茬高度的降低而增大。刈割使青稞秸秆中粗蛋白含量增多,纤维类物质含量减少,相对饲喂价值升高。留茬8 cm有助于促进青稞穗部、茎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使籽粒产量升高;留茬5 cm会抑制青稞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使籽粒产量锐减。各品种在留茬8 cm时综合经济产值最高,其中昆仑14号综合经济产值最高,为2.86×104元·hm-2。参试材料中,昆仑14号为高寒区最适用于粮饲兼用的青稞品种,8 cm为适宜于青稞饲草与籽粒兼收的最佳刈割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频繁刈割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分株、生物量及败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湘苎3号、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分株数先增加后降低,湘苎7号分株数上下波动,4个苎麻品种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频繁刈割引起苎麻败蔸。在频繁刈割下,苎麻败蔸率为中苎1号多倍体1号湘苎3号湘苎7号。  相似文献   

6.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 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7.
刈割间隔时间对饲用型甜高粱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饲用型甜高粱刈割两茬不同刈割间隔时间(72d和94d)对其产量、茎秆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间隔72d二茬刈割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饲用型甜高粱产量和茎秆品质,促进甜高粱饲用和糖用价值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草种和刈割周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显著,留茬高度对草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草产量的影响为:RA>RC>RB,即品系>刈割周期>留茬高度。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2品系,GC1581柱花草; B4留茬高度,40 cm;C2刈割周期,60 d。  相似文献   

9.
以饲用甜高粱海牛品种为试材,以不同刈割频率为处理:年刈割1茬T_(1-1)、年刈割2茬第1次T_(2-1)和第2次T_(2-2),研究刈割频率对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适度的刈割频率有利于分蘖,会降低株高、主茎粗和节数;(2)刈割2茬较刈割1茬鲜草产量增加10.66%;(3)营养成分方面,刈割有利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却降低了含水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规律;(4)营养价值T_(2-1)和T_(2-2)分别较T_(1-1)增加13.54%和8.23%;饲用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T_(2-2)T_(2-1)T_(1-1),T_(2-2)和T_(2-1)的饲用价值分别较T_(1-1)增加5.62%和1.89%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苎1号"和"中苎2号"苎麻的营养价值进行初步评价,为苎麻作牧草利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苎麻的营养品质优于黑麦草和象草,和苜蓿相近;80cm收割高度下苎麻的叶、茎粗蛋白含量和叶茎比均显著高于100cm和120cm(P0.05)的收割高度,叶、茎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100cm和120cm(P0.05),同时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60cm(P0.05),生长时间相对100cm和120cm分别缩短了8d和13d。此外,"中苎1号"在80cm收割高度下的粗蛋白日增产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收割高度(P0.05)。综上可知,"中苎1号"和"中苎2号"可以做牧草开发利用。综合考虑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时间及成本,"中苎1号"和"中苎2号"在"二麻"高温期间整株收获作为反刍动物的饲草开发利用时,80cm左右是最佳的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1.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连续2 a对7个饲用苎麻新品系的生长动态、草产量及其饲用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再生能力均极强,年均刈青10次,单兜分蘖数随刈青次数增加而增加,年均单兜分蘖数最高的达28株;草产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年鲜草和粗蛋白产量均以1号饲用苎麻品系最高,分别达318.8 t/hm2和12.15 t/hm2,与其他品系差异达极显著,2号品系次之;7个参试品系在平均草层70 cm的粗蛋白含量达20 %以上的有5个,相对饲用价值均可达100 %以上;综合评价为1号和2号2个品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不同类型玉米再生分蘖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饲用玉米品种科多8号(多蘖多穗型)、普通玉米泰玉2号(多蘖单穗型)和郑单958(无蘖单穗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刈割后再生分蘖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刈割主茎后饲用玉米品种科多8号单株分蘖数有所增加,泰玉2号和郑单958单株分蘖数均降低;大喇叭口期刈割显著增加了科多8号和泰玉2号的单株分蘖数,降低了郑单958的单株分蘖数。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刈割后3个品种分蘖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科多8号>泰玉2号>郑单958,并且3个品种均是大喇叭口期刈割处理>拔节期刈割处理>不刈割(对照)。刈割大大提高玉米子粒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玉米子粒的品质,并且能够增加玉米鲜秸秆的产量,缓解了畜牧业饲料来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连续2年对苎麻饲料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不同收割次数田间试验,试验设年收4次(hpy4)、5次(hpy5)、6次(hpy6)3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10.8 m2,研究不同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的积累与茎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收割次数的增加,"中饲苎1号"平均鲜重产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综合考虑含水量、干物质量及粗蛋白总产量等,年收割5次处理组在综合产量和饲料品质上占优。  相似文献   

15.
对"赣苎三号"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苎三号"在纤维产量及其构成的数量性状因子方面,和我国优良苎麻品种"湘苎二号"、"湘苎三号"表现相当,比对照"芦竹青"增产显著,单纤维支数分别比"湘苎二号"、"湘苎三号"和"芦竹青"提高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是一个优质高产苎麻良种。进而对"赣苎三号"的株高、茎粗、鲜皮厚、出麻率和有效株等5个数量性状与纤维产量、质量间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有效株和鲜皮厚对赣苎三号纤维产量、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贡献最大,在大田生产中,适当提高有效株和鲜皮厚的水平是该品种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苎麻在镉胁迫下变化差异性,以对镉积累能力不同的3个苎麻品种"中苎1号"、"华苎5号"、"川苎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5、25、50 mg/L镉胁迫对苎麻生物量、叶片SPAD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会抑制苎麻生长和光合作用,株高、生物量、SPAD值、光合参数都受镉胁迫而下降;不同品种苎麻受镉胁迫时生长变化不一致,苎麻对镉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中苎1号""川苎8号""华苎5号"。低浓度(5 mg/L)镉胁迫对苎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中苎1号"的生长在中、高浓度(25~50 mg/L)镉胁迫下显著被抑制,"华苎5号"和"川苎8号"生长受镉浓度变化影响低于"中苎1号",生长较稳定;不同浓度镉对苎麻光合特性各参数值影响不一致,参数值变化幅度与镉浓度相关性不大,苎麻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3个品种对镉胁迫时光合参数响应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秋水仙素处理对苎麻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湘饲纤兼用苎1号腋芽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显示:用1.8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苎麻株高、茎粗和分株力状况较好;用1.5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72 h,苎麻的原麻产量较高;用5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苎麻的纤维强度较好;用10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72 h,苎麻的纤维支数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茎粗、纤维强度和分株力呈显著性正相关;纤维支数与株高、茎粗和纤维强度极显著负相关。接近半致死剂量的处理组合为10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腋芽72 h,其致死率达到43.33%,秋水仙素诱变当代的农艺性状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9.
"川苎11"(原代号川杂9832)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9451"和优良恢复系"R79-20"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品种.在2002-2004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323.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5.8%,平均单纤维细度1934m/g.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00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41.03%,平均单纤维细度1979.1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629.95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4.3%.经四川省纤维检验检测局测定,川杂9832平均单纤维细度2174 m/g,纤维强力40.89cN.该品种采用种子繁殖,植株整齐、均匀、高大、粗状、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高抗苎麻花叶病毒病和苎麻炭疽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20.
湘饲纤兼用苎1号是从地方品种咸丰大叶绿的自然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的新品种,既可以作为饲用苎麻栽培也可以作为常规纤维用苎麻栽培。2年5点饲用区域试验结果显示:鲜产量为123148.9~138624.7kg/hm^2,平均鲜产量131936.9kg/hm^2,比对照增产17.15%~20.34%,且丰产稳产性好;粗蛋白含量在22.5%,优于对照,粗纤维含量18.5%、粗脂肪含量6.5%、灰分含量13.6%、钙含量3.6%,均低于对照,磷含量0.4%左右,与对照无差异。纤维用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纤维产量2599.5kg/hm2,比对照平均值低5.2%左右;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为2676kg/hm2,减产6.5%以内;平均纤维支数2394.8支,比对照湘苎3号和中苎1号分别提高15.22%、22.06%。表明湘饲纤兼用苎1号是一个高产优质的饲纤兼用苎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