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墨引系列和广西引种系列共26份剑麻种质进行叶色、叶缘类型、株高、叶长、叶宽、叶厚、叶基厚、单叶重、抗寒性等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抗寒性进行鉴定评价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一种质内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叶基厚、单叶重和叶长是影响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叶长、叶宽、叶厚、叶基厚和单叶重6种性状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多数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仅株高和叶宽相关性不显著。通过抗寒性鉴定评价,鉴定出14份抗寒性较强的剑麻种质。上述结果为今后剑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点取样对剑麻营养元素的测定,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增施N、P、Zn将导致剑麻叶片产量、单叶纤维重、单叶重、纤维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增施Ca、Si虽可促进单叶重显著提高,但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增施K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应注意麻田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剑麻单叶农艺性状与鲜叶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剑麻叶片4种主要农艺性状叶长、叶宽、叶厚、鲜叶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片鲜叶重离散程度较大,叶长与叶宽居中,叶厚离散程度最小。4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叶宽与叶厚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长与鲜叶重相关系数最高,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2.213x-928.18(R=0.8816;r_(0.01)≥0.254),表明剑麻叶长与产量间存在高度关联,该特性将为剑麻生长模型和产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点取样对剑麻营养元素的测定,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增施N、P、Zn将导致剑麻叶片产量、单叶纤维重、单叶重、纤维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增施Ca、Si虽可促进单叶重显著提高,但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增施K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应注意麻田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区分布着大量野生剑麻,收集其种质资源和分析其纤维品质,有利于剑麻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种。试验通过调查和收集广东省兴宁盆地的历史产业和种质资源,分析和比较了野生剑麻和栽培种东一号形态、含麻量和纤维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兴宁盆地历史上曾经有完整的剑麻产业链,目前仍至少有5个镇有大量野生剑麻分布,其主要生境为干旱贫瘠坡地。形态和产量结果显示,东一号和野生剑麻的叶长相近,野生剑麻的叶宽和叶基部厚度高于东一号剑麻,野生种的单叶重约1345 g,大约是栽培种的3倍。野生种叶片不同部分的含麻量(1.51%~2.19%)比东一号(2.60%~2.82%)低0.41%~1.31%,野生剑麻纤维长度为44~60 cm,约为栽培种的一半,其纤维直径(0.15~0.19 mm)比东一号(0.12~0.14 mm)高0.04 mm。总的来看,兴宁盆地分布的野生剑麻资源较多,耐干旱和耐贫瘠性好,叶宽、叶基部厚度、叶片重量和纤维直径指标优于主栽品种东一号,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黄麻的株高、茎粗及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黄麻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份黄麻种质为材料,对黄麻株高、茎粗、单株鲜皮重、生物学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黄麻的株高、茎粗、生育期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黄麻种质各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品种间变异系数在8.30%~21.39%之间;综合来看,梅峰6号、梅峰7号、闽麻5号、新选1号、黄麻179和D154等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黄麻新品种的选育和实现黄麻的丰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卡布  T.W 吴德相 《江西棉花》1992,(2):46-48,F003
用普通的育种方法将商用品种与含PD种质的品种或种质系杂交,同时根据其后代的丰产性和纤维强力进行选择,共选出11个优良的品系。商用品种为5个东南及中南地区栽培品种;含PD种质的品种或种质系共28个,其中19个正在生产上应用,9个已被陶汰。根据籽棉产量对F_3单株及F_4株行进行田间选择,同时测试中选株的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力及麦克隆值。中选优株于1986年在南卡罗来纳城的佛罗伦萨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鉴定其丰产性、纤维品质及纺织特性。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第二年,11个中选株系又于提福顿、佐治亚、杰伊、佛罗里达、布来克维尔及佛罗伦萨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以前曾报道过的结论,即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力之间的连锁在现在的PD种质内已被打破,所以在棉花的品质改良中,PD种质是一个优秀的高纤维强力基因源。中选株系是从PD系品种与下列品种杂交后代中选择而来的:DES 422,Delcot 311,Deltapine 41,McNair 220和McNair 235。在DES 422,McNair 220及McNair 235的祖先中含有PD种质,但不携带控制高纤维强力的基因;Delcot 311的祖系中含有三交种种质;而与大部分中南地区栽培品种相比,Deltapine 41则具有较高的纤维强力,几乎接近于PD种质系品种。此外,我们用常规育种方法将7个中国品种与含PD种质的3个正在应用的及5个已过时的品种或种质系杂交。对后代进行选择,与对照PD-1、PD-3相比,结果并不理想,除了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以外,其它性状都不好:衣分低,纤维短、粗,而且强力较差。因此,用PD种质与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杂交,欲获得满意的结果,必须采用更复杂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柱头外露种质系与陆地棉亲本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产量上,而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铃数降低造成的,柱头外露种质系纤维长度不低于参试的陆地棉亲本;籽、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间相关性极为密切,衣分、铃重和衣指子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子指在性状相关中具有桥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11份综合性较好的材料;24份亲本在遗传上可分成5个遗传类群,柱头外露种质系间及它们与陆地棉亲本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育成的红麻品种和对照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对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熟麻和干茎产量、纤维品质、皮骨比值、硫酸盐牛皮浆得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17”品种的熟麻和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2.47%和17.5%;皮骨比值和硫酸盐牛皮浆得率比对照品种提高0.1和1.84%;束纤维品质和单纤维长度亦优于对照品种,表明“917”是一个造纸、纺织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此外,对“917”品种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不同花生品种与剑麻的间作效应,研究以仲恺花1号花生、仲恺花2号花生、仲恺花12号花生、仲恺花99号花生和东一号剑麻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增城区剑麻园进行田间间作试验,测定剑麻、花生间作的土壤pH值、含水量和电导率,新生剑麻叶长和宽、纤维质量、纤维长度和直径,花生根长、主茎长、侧枝长和荚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剑麻园间作花生提高土壤电导率,降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剑麻、花生间作能有效促进剑麻生长,提高新生剑麻叶片纤维率,提高剑麻产量和品质;剑麻、花生间作还能在保证剑麻园丰产稳产的情况下使花生增收,从而提高麻园的经济效益。其中与仲恺花99号花生间作的剑麻生长和产量效果较理想;花生品种仲恺花1号和仲恺花2号产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云南花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搜集保存的266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初步筛选出早熟种质77份、高产种质52份、高脂肪含量种质68份、高贮藏性种质23份、抗叶斑病种质40份,为我省早熟、高产、优质、耐贮、抗病的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白肋烟品种叶片主要性状的差异及与单叶质量的相关性,以8个白肋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间单叶质量、叶片主要性状差异及单叶重与叶片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单叶质量有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叶位单叶质量也有差别,不同品种叶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及评吸质量均存在差异;单叶质量与叶面积、...  相似文献   

16.
对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筛选杂交的亲本、创新种质资源、拓宽棉花种质基因库、选育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因而对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聚类分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单株成铃集中在22.0~32.0个,单铃重集中在5.1~6.0 g,但有一半以上材料的衣分低于4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中绒类型(52.0%),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强(47.8%)和强(33.7%),马克隆值大部分属于C2类型(71.7%);变异系数大于10%的有2个性状:单株成铃数(19.9%)、单铃重(10.5%)。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单铃重、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生育期、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Ward法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为10 时可划分为5大类,第Ⅰ类群的15份材料属于高产、长纤维、低马克隆值材料,第Ⅱ类群的28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Ⅲ类群的9份材料属于生育期短、优质材料,第Ⅴ类群的27份材料属于大铃、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云南2花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搜集保存的266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初步筛选出早熟种质77份、高产种质52份、高脂肪含量种质68份、高贮藏性种质23份、抗叶斑病咱质40份,为我省早熟、高产、优质、耐贮、抗病的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177份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利用豆芽机进行豆芽生产实验,采用SAS 9.2对大豆百粒重、大豆芽鲜产量、大豆芽干产量、大豆芽芽长、大豆芽根长、成芽率和维生素C含量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上7个性状变异广泛,各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芽维生素C含量与干产量和成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芽鲜产量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以大豆芽VC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份高VC含量的大豆芽芽用种质,为选育高VC含量的优良芽用大豆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对18个陆地常规非抗虫棉品种铃壳重与7个产量性状、6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铃壳重与全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子棉重、衣指、整齐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综合分值无显著相关。铃壳重较轻与光合产物较多的提供给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促进子棉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