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养猪生产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频繁,养殖业将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仅达50%,而世界上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的规模养殖比例高达80%,这些国家很少出现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因为规模养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强,而且对市场投入会有一个基本的定位。而散养户没有预见性,通常习惯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来按排自己的生产,没有能力预测未来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规模养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养猪业发展迅速。养殖户在养殖方式上,散养所占比重很大,因其具有方便、量小、风险小、综合效率高等优点。但散养户在饲养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养殖业还在低谷徘徊,而与养殖业相关的粮食价位却在持续走高,同时许多地区的疫情虽然稳定,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这必将使得养殖户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中国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散养户的比例还是占有主导地位,而大规模的养殖户的数量毕竟有限,而散养户的抗风险及养殖水平都不高,再加上养殖积极性的低迷,所以在08年上半年,养殖行情的恢复还将缓慢。  相似文献   

4.
防范农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农村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正逐步壮大,农村散养户逐年减少,有利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但我国现阶段农村养殖业还处于竞争发展状态,限于养殖者的专业素质和养殖理念,农村养殖业的风险,这当中有外部的天灾、市场等因素,也有内部的人为因素,造成养殖业比较效益低。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猪的饲养量居世界之首。虽说规模化养殖将成为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散养户仍然可以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做好散养户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优势分析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一直困扰着养殖业,尤其是生猪养殖近年来最为明显。一种观点认为散养户多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发展规模养殖,减少散养户,才能减小波动幅度,缩短波动周期。作者认为猪价周期性的波动,不能完全把责任归咎在散养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生猪养殖行业兼并重组将成为热点。有专家预测,2014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严峻,散养户的退出会明显加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全面治理环境措施,对养猪业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挑战—由于散养户的养殖观念落后,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环保意识薄弱,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机遇—国家实行农业产业转型,促使越来越多的猪场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与产业化,对规模企业的发展显然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养殖模式从传统的家庭饲养和农户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未来养猪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以50~100头的小型农村养殖占绝大多数,该类型养殖场存在管理方式落后、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养殖密度大等缺陷,造成猪传染病频发,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1冬季猪呼吸传染病特点冬季是猪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季节,由  相似文献   

9.
散养户具有自给部分饲料资源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以及可形成生态良性循环体系的基础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生猪规模化养殖取得长足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散养户的生存状况不断恶化,疫病流行成为家庭散养户最无法抗拒的亏损因素,养殖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使散养户的养殖风险骤升,加之政府的奖励、扶持政策又相对较少受惠,并在生猪销售价格上常处于劣势,使散养户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就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生猪养殖  相似文献   

10.
规模养殖是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适度规模养殖有利于养猪场(户)科学配置资源,有效规避行业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生猪散养户逐步退市,规模养猪场(户)日渐增多,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高,为增加养殖户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把适度规模养猪场(户)建设的更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建议各地应切实把握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生产方式落后叙永县目前尽管整体养殖数量较大,但是规模小,散养户仍占主体。圈舍设计不标准、品种质量差、饲养不科学、防疫意识差、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正处在规模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散养户逐渐消失,规模化养殖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时候也是生猪养殖行业最脆弱的时候。如何深入破解养猪业困局,使我国的猪场规范、系统有序、循环。提高肉品质量。稳步发展生猪市场,并防止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最好的办法是提高进入门槛,建立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9月,对云县生猪存栏和出栏、3个行政村中的60个散养户及12个规模化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散养户发展速度快,仍然是云县生猪养殖的主体;坝区、半山区和山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差异显著;规模化养猪的技术提升速度快,效益比散养户好;云县生猪产业发展稳健,已经由原来增加基数转变为提质增效;全国的生猪养殖快速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云县的散养户能繁母猪和出栏商品猪还在增长,散养还将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发展迅速,但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散养生猪,还是占全国重要地位. 我国经过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猪价低谷,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蓝耳病,2007年下半年的原料暴涨,2008年春的低温天气、雪灾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使得我国的养猪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重点扶持规模场、龙头企业的同时,不能轻视广大农村生猪散养户,在养殖数量上,散养户减少1%,万头猪场就要增加10%.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国家取消了生猪和饲料的指令性计划 ,养猪业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完全受价值规律的调控 ,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规模化家庭养殖、专业户养殖及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养猪企业等中小规模经营方式 ,由于起步晚 ,信息不灵 ,市场预测能力差 ;缺乏科学养猪知识 ,疫病控制技术落后 ,发病率高 ,出栏率低 ,因而抗风险能力弱 ,市场竞争力不强 ,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中小规模养猪的生存能力和经济效益 ,提出以下看法 ,供参考。1 养猪业发展历史回顾80年代以前 ,以农户散养为主 ,目的是副业和积肥种田 ;一些国营和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几千年的习惯就是以吃猪肉为主,对猪肉情有独钟,在我国,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似乎养猪业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13亿人的泱泱大国,人人都有养猪情结。其实我国的养猪业是个弱势产业,风险很大,既有养殖风险(主要缘于复杂的疫情),又有市场风险(主要缘于产能过大、养殖水平过低、商品安全隐患过多),据说60%的养殖场户并不赚钱。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对北京郊区生猪养殖场(户)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实证分析生猪养殖场户的用地类型、用地效率、用地需求以及对相关用地政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生猪规模养殖相对于散养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但生猪规模养殖却普遍存在用地难的问题,由此提出对符合规定的生猪规模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和尽快将村内散养户迁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前养猪业高成本、高风险、收益不稳定的特点,大量的散养户和部分小规模户纷纷离开,中国的生猪养殖正处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的转型关键期.在调查的基础上,文中就邵武市养猪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如何转型升级可持继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行情当前的养猪业,不论是散养户,中小型猪场,还是集约化规模养猪场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市场行情变化。如今市场风云变化无常,行情上下波动较大,投资风险加大,导致散养户、中小型养猪场纷纷退出养猪的历史舞台,规模化养猪场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不得不压缩存栏数量。市场行情的好与坏,决定着生猪养殖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生猪饲养方式一直以散户饲养为主,这种养殖模式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也就是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虽然我们的养猪历史悠久,但养殖的水平却一直发展很慢。这与我国以农村散养户的养猪数量占有相当份额有很大关系。虽然也有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但他们所占的比重过小,其饲养的总量在养猪产业中总的比例不大。这样就使得生猪饲养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