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给永登县日光温室生产中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多年的试验和调查,总结分析了永登县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灰霉病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管理因素,提出了以清洁田园、合理密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等农业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治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低毒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使百克1000倍液、80%大生-M8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最好,32.5%丰收纯800倍液次之,其它供试药剂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试验425%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葡萄安全,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2 500~3 500倍液,将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正反面,连续喷药3次,每次间隔7~10 d,可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浓度80%腐霉利WP进行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公顷用药量(有效成分)333-500mg/kg兑水750kg,对葡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2次。药后7d防治效果在77.06%-82.34%之间,对葡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给葡萄生产带来的损失较重。介绍了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并提出了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供葡萄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葡萄病害防治药剂的品种及用量,特选用6种低毒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和白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施佳乐l000倍液、50%农利灵l200倍液和50%速克灵1500倍液对灰霉病和白腐病的防治效果都很好。应做好葡萄园田间病情监测,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把病害控制在未发生之前或初发病阶段。  相似文献   

8.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葡萄灰霉病症状、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药性、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迅速发展,保护地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于保护地小气候环境条件特殊,在利于生长发育、提早结果和延后收获、增加效益的同时,葡萄虫害、病害也困扰着保护地葡萄的健康发展,不能及时预防、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治疗,轻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经过2年的观察实验,肃州区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黑豆病,蚜虫、白粉虱、红蜘蛛。通过使用不同农药,同种农药不同浓度试验,研究葡萄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黑痘病五类常发病害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效最佳的化学农药及最佳防治浓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太康县立地条件下,设施栽培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特点、发病规律,总结了葡萄设施栽培灰霉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力求为豫东地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种植业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病虫害,我国的新疆盛产葡萄,但是随着病虫的危害,使葡萄的收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新疆吐鲁番鄯善县的实践,总结了葡萄的主要病害(白粉病、霉霜病、灰霉病等),再根据葡萄病害防治药剂的品种和用量,用不同复配杀菌剂对白粉病、灰霉病、霉霜病进行防治试验,再根据试验的效果进行实施。做好葡萄的病情监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放农药,最好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选用 4种低毒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2 5 %使百克 1 0 0 0倍液、 80 %大生—M 80 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最好 ,3 2 5 %丰收纯 80 0倍液次之 ,其它供试药剂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Pers.)引起的,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在30%~50%,重病年份发病率高达60%~90%,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商品率,影响经济收入。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很多,为了探索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经济有效的杀菌剂,笔者在2004年对当地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和嘧霉胺对葡萄灰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以多菌灵和嘧霉胺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在田间进行了臭氧水溶液防治葡萄果实灰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次臭氧水溶液对葡萄果实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0.54%,其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63.10%),和扑海因(74.75%)、速克灵(80.21%)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刘红霞 《农村科技》2009,(12):31-32
为探索施佳乐400SC和扑海因500SC对葡萄采后贮藏期青霉、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解决葡萄保鲜和贮运难题,特在2008年进行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葡萄灰霉病菌新型高效低毒复配杀菌剂,以轮换或替换常规化学药剂使用,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进行了咯菌腈、咪鲜胺不同比例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咪鲜胺及其5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咪鲜胺分别以6∶1、3∶1、1∶1、1∶3和1∶6的配比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0.061 9、0.061 4、0.060 3、0.059 3和0.058 9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07、1.35、2.07、1.03和1.05。咯菌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稍低于咪鲜胺,咯菌腈与咪鲜胺1∶1配比对葡萄灰霉病菌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6,(6)
正灰霉病是指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的一类真菌性病害。果蔬类作物经常发生灰霉病的有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果蔬低温高湿时尤其容易发病,严重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灰霉病发生条件灰霉病的病原灰葡萄孢以空气为传播媒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