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
《世界林业动态》2006,(6):F0002-F0002
2006年2月15日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表示,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公约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湖南林业》2012,(1):8-15
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也明确提出,新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今年11月28日,在罕见的连绵阴雨中,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194个国家,700多个联合国、政府间、非政府组织,500多家媒体的1.5万名代表聚集南非德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COP17)将在南菲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次大会将决定《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延续,这将决定COP存亡及全球减排规则和新经济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更加关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2009年12月7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为期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适当缓解行动,以及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备受关注。联合国专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官员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2005年,全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均是负增长,只有中国在过去15年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徐进 《湖南林业》2010,(12):37-38
同济大学从2003年开始绿色校园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在国内各个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也得到了认可。同济大学应邀参加了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会上介绍了同济大学的绿色校园建设成果,得到各国专家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以下简称"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应气候大会观察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邀请,经局领导批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和碳汇办3名代表于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林业行动"和"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两个边会,并在边会上作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与水源涵养"主题报告。还与法国林业局进行交流并实地考察了枫丹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依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并以相应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月29日至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6次缔约方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近200个《公约》缔约方以及来自非政府组织、商业团体、研究院所等机构共约15万人聚集坎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最终达成了涵盖一揽子问题的草案文件《坎昆协议》。  相似文献   

11.
张峰 《绿化与生活》2011,(11):44-44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下,世界各国纷纷履行责任,加入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来,目前公约缔约方国家已达195个。各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先后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协议》等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与文件。其中,林业碳汇以其成  相似文献   

12.
生态视窗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采取7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今天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日子,在我国政府为此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代表团团长刘江说:"议定书的生效和有效实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产业》2010,(10):44-45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模式,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标准2012年到期,各国期望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签署第二期减排协议。由此,全球围绕碳排放展开了攸关国家发展的激烈博弈,这就是“碳政治”。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利益和责任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了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签订后,  相似文献   

15.
叶浪 《国土绿化》2008,(4):24-25
一、关于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1%。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森林清查的范围、技术和重要性都可能因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对话的结果而发生改变。首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有成员国都必须依照公约的规则来评估和报告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发达国家每年报告一次,发展中国家定期提供报告。其次,《京都议定书》增加了一些监测和说明碳储量的新规则。因此,已经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必须依据公约在承诺期内每年提供详细而精确的补充评估报告。到2006年底,这些国家还必须实施清查制度以记录来源于森林的碳消除和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2次会议上,倡议“为了地球种植10亿棵树”,旨在动员全球各个领域采取虽微小但却实用的一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遏制地球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杨永杰 《中国林业》2011,(21):51-51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附件Ⅰ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履约机制。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至2011年7月18日,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共有3051个,  相似文献   

19.
12月7日起,192年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世界各国的政府代表团和民间机构云集非洲之角的美丽海滨,为了全球气候的未来进行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