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降水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 2 1年的降水特点和降水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 31 1 .4mm ,降水集中在 5 - 9月份。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70 .1 % ,年平均降水日数约 76天。≥ 5 .0mm、≥ 1 0 .0mm的降雨日数全部集中于 3— 1 0月份。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多发生于夏季 ,占 85 %。相对于年平均降水量 31 0mm而言 ,本地正常降水年份占 43%。异常降水年份占 5 7%。最长干旱持续期出现在冬春两季 ,约占 80 %。 2 1年平均降水量波动较大 ,并存在总体下降的趋势 ,可能与 1 999- 2 0 0 2年的年降雨量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侵蚀性降雨是黄土高原地区剧烈土壤水蚀的原动力。利用黄土高原6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0年以上的断点雨强资料和30年的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侵蚀性降雨的发生频率、次降雨量、次降雨历时、次降雨侵蚀力以及降雨时程分布的统计特征:(1)黄土高原6个站侵蚀性降雨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7.0~13.4天/年,各站侵蚀性降雨的场雨量均值介于19.17~25.38mm,但变异性很大。各站次降水量、降雨历时和次降雨侵蚀力的频率分布都近似为指数分布。(2)根据本文设定的雨峰标准,黄土高原单峰降水占总降水次数的65%,双峰降水占30%,三峰降水占5%。峰值雨强的频率分布函数大致为Gamma分布中的一种,或者是偏正态分布,侵蚀性降水多为前锋型。上述结果可作为降水过程的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全面深入研究土壤水蚀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50年青海降水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青海省3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对降水量年际、月际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功率谱和GIS方法揭示该区降水量的振荡周期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50年来,青海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小幅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3mm/(10a);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6.1%,月际正负距平变化相对较大;年代际降水变化阶段性明显,特别是21世纪以来增加态势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近20年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除冬季),均呈增加趋势;青海降水量空间格局基本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形势,且该区大部分降水量线性倾向率大于1.5mm/(10a);功率谱分析则显示该区降水振荡周期为准2a和3-4a。  相似文献   

4.
FY-4A定量降水估计产品(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Estimation,QPE)为深入研究中亚五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数据源。本文首先采用全球降水观测(Global PrecipitationMeasurement,GPM)多星集成降水终级产品IMERG-F(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forGPM Final run)评估FY-4A QPE,然后利用FY-4A QPE分析中亚五国的降水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FY-4A QPE能够精细地反映中亚五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降水估计结果比较合理且与IMERG-F的时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中亚五国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大,且与海拔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超过500 mm,但面积占比不足10%;低海拔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50 mm,但面积占比却超过90%。(3)中亚五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降水范围最广,平均降水量超过50 mm;秋季平均降水量最小,绝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不足40 mm。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季降水相对充足,部分区域季节平均降水量超过480 mm;哈萨克斯坦中西部、乌兹别克斯坦中西部和土库曼斯坦北部季节平均降水量不足40 mm。(4)根据月平均降水量超过40 mm区域的聚集度,中亚五国月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可以大致分为点状离散分布型、干旱型、半干半湿型和三明治型四种分布形态。(5)中亚五国夏季降水多发区的逐小时平均降水量具有“准三小时”周期性日变化特征,午后至前半夜是降水多发时段之一,降水类型以小雨为主,其次是少量的中雨。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西部乌兰敖都地区气温与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1981-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气温和降水关系.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相反趋势.各季节气温升高的月份正是降水量减少的月份,同时,降水量增加的月份正是气温降低的月份.春、冬季气温有逐渐回升的趋势.年降水量波动较大,5~9月降水(279.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7.7%,同期平均降水日数(52.3 d)占年降水日数的70.3%.约有80%的最长干旱持续期出现在冬春两季.夏季和全年的降水量与其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秋、春、冬季降水量与气温相关性依次逐渐减小.24 a来降水量总体下降的趋势可能与1999-2004年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鄂尔多斯盆地5个代表站1981-2000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降水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特征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降水量年内分配比较集中,连续最大4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连续最小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5%以下,盆地北边最大月降水量趋势基本保持平稳,盆地南边最大月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晋陕蒙地区6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晋陕蒙地区近54年来年均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近54年来,晋陕蒙3个省(区):(1)年均降水量都在波动中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晋陕蒙三省(区)减少趋势分别为14.014、10.706 mm·10a-1和0.76 mm·10a-1;空间上内蒙古年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由东部400~500 mm向西减少到200 mm以下,山西年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晋东南在500~800 mm,而晋西北在400~500 mm,陕西年均降水量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特点,陕南地区大于800 mm,陕北下降到400~500 mm。(2)从变化趋势上来看,从东南向西北,降水出现由减少到增多的变化趋势,原来降水多的地区趋于减少,降水少的区域趋于增多,晋陕蒙地区内部降水量差异趋于减小。内蒙古东部减幅为0~1 mm·a-1,而西部增幅为0~1 mm·a-1。山西省南部最大减幅1~3 mm·a-1,而在晋东北减幅在3 mm·a-1以上。陕北和陕南地区减幅较小为0~1 mm·a-1,陕西中部大部分地区减幅较大为1~3 mm·a-1。(3)200 mm和400 mm降水等值线呈明显年代际波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偏西偏北,1980年代和2000年代偏东偏南。近年来夏季风影响范围缩小,内蒙古降水趋于减少,晋陕南部略有增加。(4)年均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大部分在0~1 mm·a-1,此时段内极端降水量未发生突变,极端降水量的增加,使本地区降水处于不稳定状态;极端降水强度方面,山西和陕西的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大于内蒙古,山西和陕西极端降水强度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陕西南部大于50 mm·a-1,而北部降低到30~40 mm·a-1,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在40~50mm·a-1,只有在北部为30~40 mm·a-1,内蒙古极端降水强度由东向西逐步减少,东部为30~40 mm·a-1,西部在20 mm·a-1以下,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内部差异不大;极端降水日数呈弱增长,增长水平不显著,此时段内极端降水日数没有出现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咸阳地区新增葡萄种植面积约2600hm2,主栽品种主要是美国红提、美人指、户太8号、巨峰等,约占葡萄栽培面积的95%。2002年,本地区葡萄炭疽病重发生面积2400hm2,一般果园发病12%,重发生果园发病达30%,造成大量烂果,给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经调查研究,已找出葡萄炭疽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流行原因1)气象条件适宜。葡萄炭疽病菌侵染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8~30℃,若这时降雨超过15mm,24~48h即可完成侵染。本地区2002年5~8月份,降水量超过15mm有9次,最大降水在6月9日,为57.1…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近50a来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津市13个气象站近50年的实测月降水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天津市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98%~60.64%;天津市年降水波动较大,极差在470.00~944.80之间;20世纪70年代是近50年来天津市年降水量最多的十年,80年代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减少,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天津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各站平均下降率为22.97mm/10 a。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通过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日降水数据和同期不同深度土壤(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含水量日连续观测数据,探讨降水事件对荒漠草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降水量对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含水量影响最剧烈,且2层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3层土壤含水量对降水事件响应不显著。②0~10 cm、10~20 cm土壤层的最小有效降水量分别为6.4 mm和8.33 mm。③ 结合最小有效降水量进一步推导0~10 cm及10~20 cm土壤层的有效降水转化率发现,0~10 cm土壤最大有效降水转化率可达到95%,但是大部分都是在70%左右;10~20 cm最大有效降水转化率可达90%,但是大部分都是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运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饲用甜菜FF10000播种深度、施钾量及栽培密度三因素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及施钾量较低的水平下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播深>密度>施钾量;在密度与施钾量较高的水平下为:播深>施钾量>密度。理论产量在9861kg/666.7m2以上的三因素组合为:播深:3cm;施钾量:20kg/666.7m2;密度:8800株/666.7m2。计算机模拟三因素对产量最优组合为:每667m2播深3~4cm,施钾量20~30kg、密度6000~8000株。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旱河谷坡地复合经营系统内竞争及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干旱河谷传统种植制度下耕地和氮植物篱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植物篱不同位置的农作物产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和植物篱枝叶量及其养分含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坡耕地种植方式中各行无显著差异,而植物篱不同处理中,种植带下侧玉米及其秸秆生物量均高于中部和上侧,种植带上侧农作物生物量和经济产量低于种植带下侧。种植带上侧的养分状况也不及种植带中部和下侧,这表明固氮植物篱引入坡耕地系统后坡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状况在顺坡方向发生了分异。这是由于植物篱模式中种植带中仍存在局部土壤侵蚀,种植带上侧侵蚀的土壤由于植物篱的拦截作用在种植带下侧淤积,使上侧土壤恶化而下侧土壤养分相对富集,这是引起表土养分分异和不同位置农作物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植物篱吸收深层土壤的磷、钾,并通过刈割枝叶返还种植带表土。新银合欢、山毛豆等固氮植物篱每年通过枝叶输入种植带的氮、磷、钾、钙、镁分别为79~258kg/hm2、6~21kg/hm2、39~207kg/hm2、7~34kg/hm2、7~30kg/hm2,氮素、钾素可满足农作物一般产量所需,而磷素不足,这表明该系统要使用磷肥。  相似文献   

13.
以"三合模式"的产量性能定量化(mLAI×D×mNAR×HI=EN×GN×GW)为基础,于2007年针对冀西北雨养补灌玉米进行高产挖潜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效密植高产栽培,冀西北雨养补灌地区玉米获得了高于1.845×104 kg/hm2的产量,其产量性能为: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mLAI)达4.22,全生育期(D)...  相似文献   

14.
肥密组合对寒地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籽粒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影响顺序为施氮密度施钾施磷,且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密度施钾施氮;氮肥与磷肥之间的配合对产量的增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要获得≥12231.97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46.24~279.59 kg·hm~(-2),磷肥133.77~151.52 kg·hm~(-2),钾肥82.85~97.16 kg·hm~(-2),种植密度79 676~85 324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缓控释肥的施用对全膜马铃薯关键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 kg·hm-2)、中(750 kg·hm-2)、低(600 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了2种不同施用方式即集中沟施(F)与表层撒施(B)的田间试验,并测定了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用量对旱作全膜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在施用900 kg·hm-2的高肥量时,其沟施处理HF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率均达到最大,分别达43 608.85 kg·hm-2、72.1%和92.7%。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地下主要生长指标、产量和大薯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且在3种施肥量下,F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率均高于B处理,其中在高肥水平下F处理较B处理平均增产达2 834.54 kg·hm-2,增产率为6.4%。施用量×施用方式对马铃薯各生长指标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缓控释肥在较高水平的施肥(900 kg·hm-2)条件下,集中沟施处理有利于旱作区全膜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螺旋藻应用于黄瓜无土栽培的效应,与蔬菜无土栽培过程中常用的日本园式及华南蔬菜配方相比,螺旋藻可明显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增产20340~23235kg/hm2,增产率达到23.1%~27.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mg/100g,水分含量增加2.6%及2.4%,Vc含量增加26~34mg/kg,霜霉病发病率降低5.8%~6.8%,增加41700~43260元/hm2的纯收入,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荒漠绿洲香梨园覆草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疆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足,但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连续5a香梨园覆草节水试验结果表明:覆草能显著提高香梨产量和品质,5a间增产幅度为15.2%~65.3%;节水幅度达到28.8%~36.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5.6%~70.5%,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39.1~76.4mg/kg、4.5~18.0mg/kg、29.8~76.9mg/kg;0~30cm土层10.0mm直径总根数增加幅度达到55%~122.1%。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覆草15cm厚度比较适宜,5a年均增产7514.3kg/hm2,年均收益达到12117.15元/hm2,节水效益达到508.55元/hm2,产投比为4.39。  相似文献   

18.
以喀什地区立架伽师瓜为研究材料,试验设置6个水平(0、150、225、300、375和450 kg·hm-2)施磷量的田间试验,研究土壤速效磷(Olsen_P)浓度对立架甜瓜生物量和磷素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条件下立架甜瓜田间土壤Olsen_P浓度的动态变化可用三次函数方程模拟,立架甜瓜生物量、磷素累积动态遵循Logistic曲线;土壤Olsen_P浓度快速下降期的平均速率、持续时间分别与立架甜瓜生物量、磷素快速累积期的最大相对累积速率、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150~225 kg·hm~(-2)施磷量条件下,土壤Olsen_P浓度快速下降期的平均速率(0.078~0.108 mg·d~(-1))和持续时间(36.1~52.0 d)最佳,立架甜瓜生物量和磷素快速累积期的累积特征值,生物量、磷素累积特征值、产量以及品质均最优,其中生物量和磷素累积理论最大值以及产量分别达515.8~529.2 g·株~(-1),1 791.4~1 895.2 mg·株~(-1)和68 972.0~71 037.6 kg·hm~(-2)。高施磷量(450 kg·hm~(-2))和不施磷(0 kg·hm~(-2))均不利于立架甜瓜生物量和磷素的累积。土壤Olsen_P浓度的动态变化能响应立架甜瓜生物量和磷素的累积状况,尤其是合理施用磷肥(150~225 kg·hm~(-2))可调节立架甜瓜田间土壤Olsen_P浓度的动态变化,优化立架甜瓜生物量和磷素的累积以及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抗旱抗病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定丰9号选育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9号是甘肃省定西市旱农中心1985年选用“07802中/81194”的F1作母本,1986年再次选用“630”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于1998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产量高,全国北方春小麦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种区平均产量5010.3kg/hm^2,较统一对照宁春10号增产15.99%;抗病性强。成株期对锈病条中29、30、31Hy—Ⅲ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品质优良,籽粒粗蛋白含量17.73%,赖氨酸0.58%,淀粉含量58.56%;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叶片功能期长,抗青秕,籽粒饱满,落黄好。该品种株高90~105cm,白穗,长芒,芒色在灌浆中后期逐渐转为黑色,穗粒数36~45粒,籽粒白色,角质,千粒重45~55g。该品种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甘南州,宁夏自治区隆德、西吉县,青海省民和县、西宁市和内蒙古等地的水、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