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冬冬 《齐鲁渔业》2020,37(2):18-19
锦州是辽西地区海水养殖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区域,主导养殖品种是海参和中国对虾。在参、虾混养过程中多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池塘进行改善水质、调节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等。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优质的水质改良剂和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红色假单胞菌属的混合菌株[1],它能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PSB应用于池水净化,对虾养殖池塘应用PSB后,氨态氮下降58%,硫化氢下降50%,溶氧增加13.6%[2],邢华3利用PSB对虾池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投饵型养殖会导致养殖区域底部环境持续恶化,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对采自威海金海滩排污口附近污泥中的海洋光合细菌进行了富集、分离和初步鉴定,模拟自然养殖环境,选取优势菌株进行池塘底泥处理试验(上层水体,下层底泥),分析比较两株菌对底泥的改良效果;试验共获得两株优势光合细菌PSB1和PSB2,分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底泥处理试验结果显示:PSB1和PSB2都可以稳定水体pH,降解水中的硫化物、氨氮和化学耗氧量(COD Mn)。PSB1处理底泥最佳效果为:添加1‰的PSB1,水体中pH在6.98~7.33,底泥中COD Mn 、硫化物、氨氮和NO - 2-N降解率分别为92.91%、79.61%、97.00%和73.56%。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改善水质、维持下层水体的良好水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PET细丝缠绕成结而形成线性附着基质作为生物净水栅载体材料,在汕头市牛田洋养殖基地设置实验组池塘和对照组池塘(无PET净水栅),于2015年6月至12月定期采集虾池养殖水、浮游植物及对虾样品,测定各项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多样性、对虾生长指标,分析比较PET净水栅对池塘养殖生态环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养殖初期(6月23日),养殖末期(12月12日)实验池水体氨氮(NH4-N)、硝氮(NO3-N)、亚硝氮(NO2-N)浓度分别下降了68.25%、42.71%、83.51%。浮游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池和实验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5.17×108个·L-1和3.62×108个·L-1,实验池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高于对照池8.70%和6.45%(P0.05)。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实验池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高于对照池6.13%和16.67%(P0.01);实验池单位面积饲料用量低于对照池15.44%(P0.01)。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水和人工湿地技术改建鳗鲡精养池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循环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构建的双循环系统模式,对福建地区鳗鲡(Anguillidae)精养池系统进行技术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养殖密度约14.3 kg/m3时,养殖水体氨氮平均值为1.13 mg/L,水体溶解氧基本保持在6 mg/L以上,固体悬浮物浓度平均为13.6 mg/L,菌落总数平均为777 CFU/mL,仅为对照池的58%,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池;经过100 d的养殖,欧洲鳗鲡平均体重由32.5 g增至184.5 g,平均成活率92.7%.并联式双循环水处理工艺在鳗鲡养殖中具有水质处理效果好、改建和运行低廉等优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鳗鲡精养池模式的循环水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在蓄水式池塘的水产养殖中,因长时间养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继而影响养殖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为了改善水质,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养殖产量,人们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来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养殖环境,从而达到“养水”的目的。生物修复菌剂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常用品,  相似文献   

6.
为修复海水虾、蟹养殖环境,进行养虾池水体修复对照试验,试验池采用微生物菌剂、池塘改造、水生动物移植、水质调控以及综合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修复,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水pH值稳定,氨氮、亚硝酸盐有效降解,实现了尾水净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夏永旭  梁文平  刘娇 《河北渔业》2004,(4):10-11,13
PSB菌剂 (即光合细菌制剂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具有可净化水质 ,防治鱼病 ,维持生态平衡 ,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 ,颇受养殖业者的欢迎。合理使用该菌剂 ,将在水产养殖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合芽孢杆菌对养鱼池塘水质因子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枯草芽孢杆菌(Bacollus subtilis)、纳豆芽孢杆菌(B.natto)、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formis)、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的复合芽孢杆菌净化养鱼池塘的水质,研究其对水质因子(COD、溶氧、p H、亚硝酸盐、氨氮等)的作用和影响。在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养殖品种、放养密度、水源、池塘深度和养殖模式等)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试验池塘每10 d按2 g/m3的用量泼洒复合芽孢杆(对照池不用),泼洒3 d后,试验池与对照池进行水质理化指标对比。结果显示,经投加复合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试验池全年平均值相比对照池,COD下降12%,溶氧下降16%,透明度增加30%,p H下降8%,亚硝酸盐下降60%,氨氮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复合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夏季高温期使用须防缺氧。  相似文献   

9.
生物净化剂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有益菌 :光合细菌 (Photosyntheticbacteria ,PSB)、芽胞细菌 (Bacillus,BAC)、放线菌 (Actinobacillus,ACT)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有益菌使用剂量的增加 ,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证明了三种有益菌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ACT的净化效果优于PSB和BAC。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对淡水小棚养殖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效果,使用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在室外小棚养殖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池较对照池亚硝酸盐的含量在72 d、79 d后都有所下降;氨氮浓度在0.5 mg/L以下。试验池折合产量、成活率高于对照池,饲料系数低于对照池。这表明,在养殖中后期,使用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