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2.
农田黑线姬鼠肥满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天佑 《植物医生》2001,14(5):36-36
为了更进一步掌握黑线姬鼠种群动态 ,作出更好的防治措施 ,特对黑线姬鼠进行肥满度研究。肥满度是衡量啮齿动物身体状况的综合指标 ,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性别间肥满度的关系 ,有助于从内因揭示黑线姬鼠生长发育情况 ,对探索更好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方法1.1研究方法及内容采用7cm×17cm木板鼠夹 ,花生仁为诱饵 ,分别在3月、6月、9月于农田置夹捕鼠及春、夏、秋3季投毒饵毒鼠。将捕获的标本及投毒拾回的死鼠进行编号 ,记载体重、体长、性别及年龄组。1.2分析方法根据肥满度计算公式K=100W/13(g…  相似文献   

3.
丁新天 《植物保护》1992,18(6):35-3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环境因子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的影响,1985-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 据1985-1992年调查,共放夹23800只,捕鼠223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87%,褐家鼠  相似文献   

4.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5.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ius Pau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量的50%以上。1989~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据1989~1992年调查,共布放鼠夹18480只,捕获老鼠357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54.43%。1.1 活动规律:黑线姬鼠在我县分布广,不同生境中具有选择性,大多栖息在田埂、沟渠边、坟堆旁、房前屋后的菜地、草堆等生境中,随食源而四处流窜,到了秋末冬初,随着气温  相似文献   

6.
黑线姬鼠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ius)是余庆县农田主要害鼠。据4年捕获到的2724只害鼠标本分类统计,黑线姬鼠占94.71%,为当地优势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害鼠发生日趋严重,为探讨防治对策,我们于1986-1990年在余庆、白泥等地,对其生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布 根据1987—1989年7—10月分别在住宅、稻田、玉米地、甘薯地、甘蔗地、森林等生境调查表明: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农田、旱作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是余庆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群,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黑线姬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15年捕获的1 241只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5年平均种群性比为0.95±0.20,平均怀孕率为(32.99±9.04)%,平均胎仔数为(5.17±0.2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8.73±6.00)%,平均繁殖指数为0.62±0.08。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显著的年龄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性比逐渐降低,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明显增加,表明黑线姬鼠种群年龄越大,繁殖力越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的繁殖主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田害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密度夹夜、查洞方法和不同捕鼠夜次的系统调查对比,确定了以夹夜法连续捕鼠3夜是调查农田害鼠密度及研究消长规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阳谷县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 ,属黄河冲击平原 ,地势平坦。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花生、大豆也有一定面积。我站自 1982年以来 ,一直对农田害鼠进行监测 ,从末间断。每月中旬以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布夹规格为 5 0× 5m ,每夜布夹 60 0~ 90 0只 ,连续 3夜。晚放晨收 ,对捕获的害鼠分别鉴定种类、雌雄比 ,并解剖检查害鼠牙齿磨损情况 ;雄性个体的睾丸下降情况 ,贮精囊是否肥大 ;雌性个体的阴道开孔 ,子宫肥大 ,充血及怀仔与否以及怀仔数量、胚胎大小等繁殖特征。1 农田害鼠种类及发生规律1.1 主要种类调查表明 ,阳谷县害鼠主要有黑线仓鼠、大…  相似文献   

11.
警惕鄱阳湖区滨湖农田害鼠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繁殖能力强,在冬季保持了较高的密度,且亚成体以下个体比例较高,如不加控制,有进一步暴发成灾的可能。从鼠种组成看,黑线姬鼠为湖滩生境第一优势种(占比为59.46%),黄毛鼠(32.43%)次之;在滨湖农田黄毛鼠(52.63%)已替代黑线姬鼠(44.41%)成为第一优势种群。由于黄毛鼠体型更大、密度高,其成为第一优势种后的发展动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连续2a对以一季稻+再生稻为种植模式的桂林市灌阳县稻田进行鼠密度和鼠种监测调查,结果发现,稻田害鼠自开春后4月开始活动频繁,在6—7月和9—10月分别出现2个高峰期和集中为害期;年鼠害中等局部大发生,且有上升发展趋势,其中2017年平均捕获率为4.00%,2018年平均捕获率为7.31%。稻田害鼠常见种类为黄毛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极少量为黄胸鼠。平均捕获率最高的是黄毛鼠,为58.17%,其次是褐家鼠,为36.88%,第三是黑线姬鼠为3.80%,最少的是黄胸鼠,为1.14%。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息烽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对1986—2014年该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黑线姬鼠3 385只,种群总性比为0.99,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9.40%,平均胎仔数为4.8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7.80%,平均繁殖指数为0.95。主要繁殖期在3—11月,在3—5月和8—10月各出现1个繁殖高峰期。不同年度种群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差异不显著,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不同月份种群性比、胎仔数差异不显著,怀孕率、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省息烽县1987—2017年鼠情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息烽县农田区优势鼠种,气温和降雨条件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象条件下稻田区和旱地区种群占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双峰型,在16.1~19.0℃和22.1~25.0℃下捕获率较高,分别为4.45%、4.47%,在低温(1.0~4.0℃)或高温(25.1~28.0℃)条件下捕获率较低,其生命活动的活跃度降低,降雨量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单峰型,当降雨量为180.0~210.0 mm时捕获率最高,为4.97%,降雨量较低(0~30.0 mm)或较高(240.0 mm以上)时,捕获率均表现较低。黑线姬鼠活动温度与降雨的最适宜区间值范围为22.1~25.0℃、180.0~210.0 mm。  相似文献   

16.
农田鼠类数量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统计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barabensi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等地面活动的农田鼠类广泛采用夹捕法和查洞法,夹捕法又要求连续布夹三夜。本文对用一夜、连续二夜和三夜夹捕的统计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夹捕方法的统计结果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只用一夜捕鼠减少了工作量和样方去除效应,可在农田鼠情常规测报中代替连续三夜捕鼠法。查洞法的统计结果不能反映农田鼠类数量的季节变化,不宜在鼠情测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清贵州省岑巩县不同生境的鼠种种类、组成及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在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置夹进行鼠情监测,对贵州省岑巩县2003—2022年鼠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岑巩县农区鼠种有9种,其中,住宅区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61.78%、32.44%,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2.13%。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捕获率分别为2.08%、1.13%、1.26%,平均捕获率为1.49%,每年在3—4月和9—10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3种主要害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当地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可选择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19.
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4—8月,在贵州余庆灭鼠示范基地开展了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和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鼠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安装方式的TBS围栏共计捕获害鼠462只,鼠种有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鼠句鼠青6种,不同TBS捕获害鼠的构成基本一致,均以黑线姬鼠数量最多。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获害鼠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以5月捕鼠数最多,6—8月捕鼠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个捕鼠筒捕鼠量分别为3.61只、4.08只、5.50只,说明采用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方法可行,具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1986-2013年贵州省桐梓县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桐梓县农区鼠类有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noruegicus、黄胸鼠R.flauipectus、小家鼠Musmusculus、社鼠Rattusnivivente、白腹鼠R. coxing等6种。小家鼠为住宅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0.9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48%。小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混合鼠种平均捕获率为8.81%,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稻田、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住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