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繁荣山东省花卉盆景产业,由山东省花协、青岛市花协、青岛崂山区人民政府主办, 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枯桃杯”花卉盆景展销会于2006年4月29日-5月 6日在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举行。其中盆景作品180件,分别由省各主要城市送展。设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五名,奖金1000元。现将获奖作品6件刊出,供大家交流共赏。  相似文献   

2.
胡光生 《花木盆景》2006,(11):26-29
2006年5月,笔者来到安徽合肥樊氏园艺公司盆景工作室参观学习,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樊顺利先生正和几位学员改作一棵台湾真柏盆景,我记录了创作过程,供同仁们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3.
赏《多姿》     
付海贞 《花木盆景》2007,(10):68-68
黑松是传统的盆景当家树种之一,近年来盆景艺人各施己艺,赋其新意,造就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优美作品。发表于本刊今年第9期封面的浙江慈溪邱建龙先生的黑松作品《多姿》以斜曲求势,旋延曲伸,大有刚劲不阿、以曲求伸之势。在构图和造型上颇有独到之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4.
吴强 《花木盆景》2005,(8):30-31
1999年春天我从好友那里购得侧柏树桩几十棵,其中一棵当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毛桩,运回家后,它树干插直,在树士中央分为二干,但又相互对应;下面根盘抓地有力,有很强的稳定性,根基下粗上细,干身有很大的起伏变化,整体有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6.
郑永泰 《花木盆景》2006,(10):12-13
笔者与韩学年先生相识多年,每当欣赏他的盆景作品,都会被他那选取素材的独到眼光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天地小型化”思想的形成、“缩地术”的流行,特别是博山炉、砚山的出现,为盆景的起源奠定了思想、技术等基础。如果把博山炉与砚山的下半部的承载部分换为一个容器,把上半部摆放其中,便是一个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8.
图一、《唐魂》的原桩材 原桩材主干苍劲虬曲,根基健硕,鳞片龟裂四布,具老松之气概,但出枝纤弱,粗度欠缺,达不到造型用枝的要求,顶冠部轮廓复杂,层次不清。要将这件素材创作为一件优秀的赤松盆景作品,须在精心养护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步造型,使之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9.
奇崛劲柏     
枯荣相济是盆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艺理中的残缺美在盆景艺术中的直观表现。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枯笔,篆刻中的残边,雕塑中的断臂,和盆景中表现"枯木逢春"意蕴的作品一样,都是典型的残缺造境。残缺美并不是指以残求缺,而是以残寓全,以缺衬满,反映在盆景艺术中,作品中的残缺必须以表现树木的生机为归宿,强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借一个现在时髦的词语来说,即要表现树木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去年金秋十月,我有幸代表南京地区来到福建泉州,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在展览上,我被一株根植在一堵断墙上的榕树作品——《适》,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1.
刘茂成 《花卉》2005,(6):31-31
有一天,在修建通山土路的掘凿声中,它不幸沦落为山农的一把薪柴。是一位盆景艺术家,慧眼识珠,将它从濒死之境救出来,把它运回都市,栽入盆中成活了(见题照)。  相似文献   

12.
树木盆景《奇峰独秀》(见图1)是笔者2000年参加湖北第六届盆景评比展的作品。作品因材施艺,化繁为简,以木代“石”,不拘一格,锐意求新,引起身边许多朋友的关注,其创作过程在2001年10月《花木盆景》杂志上刊登。  相似文献   

13.
王建 《花木盆景》2007,(7):37-39
后辈初涉盆艺,日前满怀激情改作了一棵台湾真柏,期望在反复改作中,不断突显该树优势、个性,发掘其气质、韵味,还之以精神风采。盆景创作的取舍之间是极享受的,但又是极其严谨的,更多是对创作者审美水平的考验。今借此一角与读者、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千百年来,枫树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们的吟颂。在盆景艺术领域里,槭树科树木亦倍受人们的青睐。焦国英先生的《枫林颂》是在众多的枫树盆景作品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盆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乐园 《花卉》2005,(5):30-30
皖产榆树与广东榆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广东榆叶小枝密,生长快,易造型,但缺乏苍劲古朴的老态。而皖产榆树最诱人的地方是它那斑驳皱裂的树皮,枯态嶙峋的枝干,虬劲有力的抓根及满身似块块劲健肌肉般的疙瘩,俗称“疙瘩榆”。作品《古榆峥嵘》从各个方面均表现出皖产榆树那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17.
鉏金榜 《花木盆景》2014,(10):97-97
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始于一次在朋友处的借阅,爱花、爱盆景的我立即被这份杂志深深吸引。那是2005年或更早,当时囊中羞涩的我,鼓动堂兄订阅,并且帮忙收转。"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在这一收一转的短暂时间里,我如痴如醉地阅读,贪婪地汲取知识和营养……后来,因一些养植花木及写作等问题写信给编辑老师,不久就收到热情洋溢的回信,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以杂志为媒介,我积极参与盆景交流活动,加入各级盆协组织,并作为中国岭南盆景雅石艺术网管理团队中的一员,与海内外盆景艺术爱好者广泛交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8.
19.
曾宪烨 《花卉》2005,(6):30-30
盆景艺术创作对意境的表现是通过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大诗人王唯的千古绝唱,盆景《登高望远》形象地再现了诗中意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