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保证太子参的发芽率,给太子参生产栽培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采用穴盘播种法探究不同保存及播种方法对太子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风干0.5d、3d、7d、15d、30d、60d和90d时发芽率分别为32.0%、83.75%、90.0%、85.5%、50.75%、24.75%和0,种子室温风干7d后冷冻保存的发芽率最高,室温风干90d和长期室温风干保存的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2.
An increasing trend of Sr(90) concentration in rain observed at Fayetteville, Ark., after November 1959, indicates that the seasonal and global movements of stratospheric air masses, such as described by Brewer (I) and Dobson (2),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using the spring peaks of the Sr(90) fallout.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悬挂位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为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对比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器悬挂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结果】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41 d平均日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65.4头、绿色59.7头、白色47.4头、黄色30.9头,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和绿色>白色>黄色诱捕器,差异显著。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4种颜色的诱捕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蓝色>绿色>白色>黄色。3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9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40~60 cm为125.1头、90~110 cm为96.1头、140~160 cm为65.1头,逐日诱蛾量中,40~60 cm最高,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40~60 cm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高度,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3种悬挂位置性信息素诱捕器35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悬挂于通风口处为103.0头、出入口处为66.6头、远离通风口处为71.4头/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中,通风口处诱蛾量最高,依次为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差异明显。不同悬挂位置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悬挂于通风口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位置,依次为通风口>出入口和远离通风口,差异明显。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于40~60 cm放置通风口处,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厦门城市“干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厦门市2个气象观测台站的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通过温度及水汽压观测资料计算绝对湿度,对厦门市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进行城市"干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厦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市区城区和郊区城区的空气湿度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规律,20世纪市区城区并没有明显的"干岛效应";②20世纪90年代以前年平均空气湿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从90年代初起,厦门的郊区城区空气湿度开始明显减小,两站分别在1993年和2004年出现变干的突变,21世纪初开始,厦门市区城区和郊区城区都明显变干;③从季节变化来看,季平均相对湿度,同安站各季节都呈减小趋势,厦门站没有明显变化;而季平均绝对湿度,同安站主要是春夏季呈明显减小趋势,秋冬季变化不明显,厦门站主要是夏季呈明显减小趋势,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④从各时次的空气湿度气候变化来看,同安站在4个时次都呈明显变小趋势,相对湿度以20:00和08:00变小趋势最明显,绝对湿度以14:00变小趋势最明显;厦门站只在14:00相对湿度明显变小,绝对湿度在02:00和20:00变小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CBN砂轮,在砂轮线速度为90~210 m/s的磨削条件下,对40Cr进行了超高速磨削工艺实验.分析了在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砂轮周围气障对磨削过程的影响,讨论了砂轮线速度、切削深度、工件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磨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比磨削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高速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砂轮速度提高使得磨削力大大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下降,工件表面质量得到提高;加大切削深度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不大,大大提高了磨削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炼油焦化废水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硫化物,本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湿式氧化催化剂Fe2O3-CeO2-TiO2/γ-Al2O3,并在室温常压下对模拟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脱臭处理。研究表明,适宜组成的Fe2O3-CeO2-TiO2/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室温常压湿式催化氧化去除废水中硫化物的能力,Fe2O3、CeO2和TiO2等组分的适宜组成分别为3.5 wt%、1.6wt%和8.3 wt%。在废水pH为9~10、催化剂用量3 wt%、空气流量0.6 L.min-1/100 mL废水、反应时间90 min条件下,模拟焦化废水的硫化物转化率可达90%以上。废水的臭气强度可下降一级。  相似文献   

7.
油松人工林SPAC水势梯度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解油松林水分运作机制 ,给干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该文利用压力室、露点水势仪对京西低山油松人工林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的水势梯度及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 .结果表明 :在空间水平上 ,油松林地SPAC各要素水势由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逐步下降 ,梯度比约为 1∶5∶30 ;灌水后SPAC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 ,水势梯度比提高至 1∶15∶90 .在时间序列上 ,持久干旱条件下的油松林SPAC各要素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下降的幅度以大气最甚 ,叶片次之 ,土壤最小 ;叶片水势日变化波峰出现于 14:0 0 ,较土壤和大气(18:0 0 )早 4h ;土壤水势的下降幅度随土层由浅而深逐渐减小 .灌水后各层土壤水势由浅而深水势先后升高 ,升高幅度表层和中层较大 ,深层较小 ;叶片水势虽提高 ,但幅度明显小于土壤 .在影响油松林SPAC水势的环境因子中 ,空气温湿度与大气水势和土壤水势相关性显著 ;空气和土壤湿度则是影响叶片水势的主导因子 .  相似文献   

8.
Soap bubbles (also films on wire frames) have been solidified at low temperatures. At~-30 degrees C the bubbles still behave normally, that is, they can be expanded by blowing air into them and contract when the air is let out. At ~ -80 degrees C they become glassy, have very little surface tension, and cannot be blown up any more. At ~-120 degrees C they become completely solid. No further change is observed by cooling them to 90 degrees or 77 degrees K.  相似文献   

9.
采用1961~2000年祁连山区托勒、祁连、野牛沟和门源4个有代表性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祁连山区40a来的气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0a来该区气候变化出现向暖湿方向变化的趋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气温上升明显,降水呈缓慢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杏鲍菇发菌速度、催蕾时间和菇体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鲍菇发菌期,可以将温度设置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60%~75%,CO2浓度设置在3000~4000 mg/L;在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5%,CO2浓度可以设置在1000~1500 mg/L,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100 lx;在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0%,CO2浓度应控制在2000~2500 mg/L,光照强度应设置在100 lx。  相似文献   

11.
秋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华  齐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35-7236,7239
[目的]为日光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日光温室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温度最大值都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秋季温室内外地面温度存在6.8℃温差。光照南侧比北侧高960 lx;中间比东、西侧的高2230 lx、1560 lx;上层比中层、下层分别高73、720 lx。夜间空气湿度在90%以上,午后在80%以上。[结论]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地面温度水平分布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规律;温室内光照度日变化曲线类型是倒"V"型,而空间分布为南强北弱,上强下弱的规律。温室内空气湿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夜间空气湿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The lithium-drifted germanium detector enables determination of europium-155 on a routine basi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contaminated with debris from nuclear weapons. From measurements of europium-155, cesium-144, and strontium-90 in air filters collected between 1961 and 1966, the yield of europium-155 from weapons was estimated at 1400 atoms per 10(6) fissions, which is close to the yield of europium-155 from fast fission of uranium-238.  相似文献   

13.
稻田氮素淋洗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玉华  尹斌  朱兆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92-279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施氮量、分子膜对稻田氮素淋洗损失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以铵态氮淋洗损失最少,90cm处浓度低于0.2mg/L;水稻移栽和烤田后硝态氮浓度达到峰值,以90cm处浓度为0.2~0.9mg/L;整个稻季氮素淋洗量为3.2~5.6kg/hm2,占施氮量的1.4%~2.5%。  相似文献   

14.
以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对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气温影响作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滞后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长;8月份之前,土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分布,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增大,土壤持水能力不断降低,造成5~60 cm处土壤含水率降低,而90~150 cm处土壤含水率增高,导致5 cm和90~150 cm处土壤盐分相对增高;8月份之后,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土壤温度分布发生变化,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减小,土壤持水能力不断增强,土壤水分蒸腾降低,渗漏减小,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保持较高,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保持较低;在灌溉定额不变的条件下,在5、6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定额,7月和8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周期、增加灌水定额,8月之后相对增加灌水周期、减小灌水定额,在生育期末,通过穿插灌水,加大灌水定额,对土壤洗盐、抑盐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两种土壤中钙镁磷钾向根系的运移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人工气候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黄绵土和垆土中钙镁磷钾向根系运移中质流和扩散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大豆根-土系统Ca、Mg的运移以质流为主,质流养分量为作物吸收量的数倍至数十倍;P、K的运移以扩散为主,扩散对吸收量的贡献率P通常为90%以上,且此贡献率基本不受作物种类、生育期及土壤水分、大气蒸发力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苗期扩散K占吸收量的90%以上,但在土壤含水量高的小麦生长盛期,其扩散贡献率可降低到70%左右,说明作物钾供应质流时常也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对呼伦贝尔市冬季气温的时空分布及演变,冷暖冬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世纪60—70年代冷冬出现频率较高,80年代冷暖冬出现频率相当,90年代以暖冬为主,冷冬极罕见,2000—2009年以出现暖冬为主,但近3年以冷冬为主。  相似文献   

17.
大型牛舍冬季温湿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牛舍内空气环境是影响奶牛生长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温湿度范围是减少疾病、保证奶牛正常生产的必备条件。文章以香坊农场奶牛场为试验基地,绘制出室外温度为-20℃时牛舍内不同温度所需通风量随相对湿度变化曲线图;得出牛舍温度在1-10℃,湿度RH为70%-90%时其通风范围为2.64-5.5m3·s-1,对冬季牛舍温度、湿度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炳文  李军  王庆华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3-2274,2285
[目的]分析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4~6日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造成此次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大尺度环流形式为冷涡深槽;850 hPa西北风风力增强时,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将加强;暴雪发生时,925~750 hPa相对湿度90%,90%相对湿度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与强降雪时段有较好的对应,相对湿度线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暖湿水汽往高处输送的变化,海平面暖湿水汽往高空输送越多,越有利于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抚顺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副热带高压边缘高温高湿空气团与由短波槽输送的冷空气在抚顺地区交汇、地面蒙古气旋加强东移,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随着高能锋区快速向东移动,抚顺地区强降水出现在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的高能锋区南压过程中。长时间持续的90%以上的相对湿度场为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16"降水期间,共有4个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表明此次抚顺强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1°再分析产品,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11年7月1~3日陕西北部榆林市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副高在福建形成高中心,其外围西南气流持续存在,提供了暴雨区长久的水汽输送;高原槽东移,提供了暴雨区的动力场;东北路回流冷空气与低空急流辐合是暴雨的触发机制;暴雨区与中尺度低压密切相关,暴雨出现在中尺度低压前部的低空急流中;高空槽云系和低空急流云系叠加增强,生成暴雨云团,云顶亮温TBB<-90℃。[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暴雨的预报提高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