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魂     
人们说,盆景是无声胜有声的诗,是不用笔墨而立体的画。而我还要说,盆景是我的亲密朋友,风风雨雨中伴随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使我牵肠挂肚:是我的红颜知己,苦辣酸甜中陪伴我度过千百个日日夜夜,让我梦萦魂绕。  相似文献   

2.
正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俱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  相似文献   

3.
正我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始于在黄山购买创刊号阅读,相识相知迄今已有30个年头。我的种花养花知识也随着《花木盆景》杂志不断的体量扩容、质量提升,而逐渐积累丰富。当《花木盆景》杂志进入而立之年的青春时节,我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毫不夸张地讲:这30年我与《花木盆景)问历练、共成长。我第一次在《花木盆景》上发表的短文是1988年4月号上《龟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开始学习和制作盆景,后辞职专门从事盆景的制作和生产。近十多年来,我不仅与国内盆景界广泛接触交流,还应邀出访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在开展盆景出口贸易,把中国盆景推向世界而尽一些微薄之力的同时,从未间断对盆景艺术的探索和追求。经多年的努力,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景展中获重要奖项。其中九里香盆景《山涧留香》获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我爸爸史佩元是个盆景迷。因爸爸喜欢盆景,所以我从小就经常听爸爸讲盆景。有时候爸爸有空在家修剪盆景、翻盆,我还去给他帮忙。经常有盆景界的伯伯叔叔到我们家来玩,看盆景,谈盆景,总有讲不完的话题,我就坐在旁边听,因此我也非常喜欢盆景。因爸爸原来曾是美术老师,后来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盆景爱好者,平时喜欢摆弄盆景,也喜欢阅读《花木盆景》杂志及一些盆景书籍。我读书刊,主要是想从中学些盆景的制作技艺和养护方法,希望能直接指导我的实践,而对于盆景的理论与历史则兴趣不大。去年五月号上,“盆景教室”栏目开始连载由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老师撰写的《中国盆景文化史》一书。这些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我国盆景文化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13,(11):19-19
目前的中国盆景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喜欢大盆景。为什么喜欢大盆景?首先谈谈我理解的盆景的概念。盆景无非就是把植物栽在容器里,融入人的主观思想,而供人观赏的一棵植物。我认为,只要它美丽、漂亮,无论大小都是一棵好盆景。  相似文献   

8.
正王钊,现任中国唐苑黑松组组长。他在中国唐苑工作已有十个春秋,曾拜师国内盆景艺术大师樊顺利门下。并在日本盆栽巨匠小林国雄老师处深造学习盆景技艺。其在不断的学习中,审美能力和盆景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黑松制作方面技艺非凡。王钊在盆景创作时,对作品的要求异常严格——反复观察分析,全身心地投入。他常跟朋友说:"在盆景的历史中我很渺小,但在我的经历中盆景  相似文献   

9.
黄就伟 《花卉》2008,(6):30-30
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学习和创作盆景,后辞职专门从事盆景的生产贸易。近10多年来,我不仅与国内盆景界广泛接触交流,还应邀出访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从未间断对盆景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景展中获重要奖项。九里香盆景《山涧留香》获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二等奖;福建茶盆景1991年参加印尼第一届亚太盆景雅石展获金奖;榕树水旱盆景《本是同根生》荣获99昆明世博会大奖;榕树盆景《海阔任翱翔》和黑松盆景《百年惊套助分别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等等。总结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不敢自居是盆景专家,从不奢谈“艺术”二字,虽与泥土和树木打交道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但对盆景艺术创作充其量也仅仅是个刚到门口的门外汉,其中知识也只略懂皮毛。看了山东李新先生的《我看盆景》一文,有几句话也想说说。关于“高于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不仅仅是盆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退休生活,我爱上了盆景艺术。经盆友们介绍,订阅了《花木盆景》杂志。这是一份好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懂得了盆景方面的许多知识,如什么是盆景,盆景的来历和发展进程;什么是盆景艺术,盆景的制作和养护技艺等等。同时,与盆友们一起经常跑花木盆景市场和参观花木盆景展览等活动,也购买一些盆景苗木和树坯,自己动手学做树木盆景。我学做树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优秀人才的引进、资金投入的增加、对外交流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宣传力度的加大,使得贵州盆景生机勃勃。想让贵州的盆景更好、更快地发展,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注重人才培养(一)推出一些国家级大师。据我了解,贵州盆景界大师级人才不多,我们可以从盆景从业人员中通过正确引导,加大对盆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我第三次来到华盛顿郊区的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参观。走进展厅,我发现展出的盆景很多是前两次参观没有看到过的。后来我才知道,馆里除设有北美馆、中国馆、日本馆、国际馆等多个展厅外,还有多间盆景培养室和温房(如图1、图2),储备了许多盆景作品。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轮换,每次展出的盆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许多国家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14.
悟习素仁韵     
<正>简洁、随意、自然的树形,是岭南素仁禅师盆景的显著形体,但深含的内涵,初涉玩盆景时,我无法读懂,甚至连这种树形也毫无理悟。回想起一件趣事:上世纪约70年代后期,我还没玩盆景,一次在单位,一个已种盆景多年的工友给我看一本盆景画册,我指着其中的一盆作品图片,稀疏纤弱的几条枝叶,很随意,记得应是素仁禅师那盆蜜梨《春初》,我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个盆景爱好者,在我订阅《花木盆景》B版之前,我虽然对盆景很喜爱,但是,却对盆景如何栽培和养护知之甚少,特别是如何创作,那真的是一窍不通,自从订阅了《花木盆景》B版之后,通过《花木盆景》B版里面众多大师和专家们的优秀文章教导和精美图片示范,我开始对盆景有了一步一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盆景的喜爱,特别是对盆景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榕树是福建盆景即闽派盆景最具代表性的树种,榕树堪称是福建大地的精灵与图腾。柯成昆先生,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一个踏踏实实践行着把闽派盆景发扬光大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或许在许许多多人眼里,柯成昆先生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是一个对盆景痴迷的收藏家,但许多人并不了解,柯成昆先生对盆景之痴迷早已经超越简单的收藏与欣赏。"喜欢盆景但如果不能亲自动手去创作,那种喜爱于我看来就如隔靴搔痒,没办法痛快淋漓,那种  相似文献   

17.
夏绿     
《花木盆景》2014,(3):28-32
我自幼受家父王恒亮先生的熏染,非常喜欢盆景这门艺术。2013年秋天,父亲在众多弟子的帮助下,免费举办了首批全国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了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响应。父亲门下有很多女徒弟、女学员。他认为女同志心细,有很好的学盆景的潜能,并希望有更多的女同胞喜爱盆景,学习盆景。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认为父亲正在进行的盆景教育事业神圣而伟大。为了帮助父亲圆他的盆景教育梦,为了我喜爱的盆景艺术,我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花木盆景》杂志创刊30周年大庆,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和撰稿人,耳闻目睹了《花木盆景》不断壮大的辉煌历程,令人激动不已。欣慰之余,又唤起了《花木盆景》圆我梦的美好记忆。记得我与《花木盆景》结缘是在2007年武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兰博会开幕的第二天上午,我应约拜访中国花协兰花分会副会长刘清涌教授,敲门而入发现刘会长正在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喜欢和花花草草、盆景打交道,经常购买一些花卉类的书籍以及期刊杂志,其中的《花木盆景》杂志以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吸引着我,很多新品喊躲践造MM雄《花木盆景》杂志上看到的,当时是双月刊,往彳‘是刚刚看‘这一期,就盼望着下一期的到来,并在旧书摊上购买以前缺失的杂志。后来,虽然数次搬家,但我一直没有丢弃《花木盆景》杂志,直到今天它依然静静的立在我的书柜  相似文献   

20.
黄大金 《花木盆景》2022,(11):40-41
<正>水旱盆景是盆景类别中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种,清丽而脱俗。近年来,水旱盆景创作如火如荼,从之者众,但多数人并没有把画面的经营取舍、虚实相生及自然形象语言和特点提炼出来,佳作精品难得。2018年,当我在微信上看到山东济南盆景名家张延信老师的水旱盆景作品,眼睛一亮:就那么一些石料和几株寒树,就能把倪瓒那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展现在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