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克山县柞林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万多亩可利用放养柞蚕。利用柞树养蚕是克山县山区一项重要的养殖产业,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之后,鼓励农户积极从事养蚕业,是农户致富的好项目。克山县年放养柞蚕已达800多把,年产茧量达720吨左右。为有效促进克山县柞蚕业向“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柞树资源及省工省力放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Antheraed pernyi Gueri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蚕种群。经上千年的人工驯化,目前已呈半野生态。从20世纪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研究人工放养柞蚕技术,20年代是我国柞蚕生产的高峰期。吉林省从50年代开始试放柞蚕,1971年是全省年放养柞蚕最多的1年,达1万把之多(每把放养1.5kg种卵)。之后逐年衰退,1986年跌入低谷,年放养柞蚕仅有1557把,当年全省自繁自育能力占生产量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3.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敦化市柞蚕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全市放养柞蚕2686把,实现产值6400万元,蚕农人均收入达3000元,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蚕农达520户。今年,全市计划放养柞蚕3000把。  相似文献   

6.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现在中国的柞蚕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对柞蚕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柞蚕放养量和蚕茧产量占全国及世界首位,每年放养8万多把,产茧量4万多吨,产值达7亿多元。农民放养1把柞蚕平均收入8000多元,多者收入万元以上。柞蚕生产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山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但近几年蚕种质量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68号《蚕种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为全面贯彻实施《办法》,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保证蚕种质量,促进蚕业生产健康发展,全省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增立 《新农业》2014,(12):26-26
<正>辽宁省柞蚕放养主要集中在柞树天然林资源相对丰富的辽东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全省养蚕面积最多时达1000多万亩,成为一项规模化的传统与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落后的放养方式得不到有效改善,蚕农盲目追求产量,使柞蚕场不断稀疏、退化、沙化。政府加强对柞蚕产业扶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养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统一关系,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8,(14)
正在安徽肥西县聚星乡,有一片天然柞树林,这里的柞树用途并不是作为木材,而是一种叫柞蚕的食物来源。当地通过柞蚕养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柞蚕全身都是宝,柞蚕蛹、蛾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55%,其中人体必需的18中氨基酸的总含量达46.49%。目前我国的柞蚕生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为主。其中辽宁省柞蚕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放养面积800万亩,每年带动10万蚕农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地域辽阔,在柞蚕生产上由于地域和气候不同,自然分成一化性柞蚕生产区和二化性柞蚕生产区。河南为一化性柞蚕生产区,一般只放养春柞蚕。整个柞蚕生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就春柞蚕放养来说,也包括许多技术环节。现将河南柞蚕丝茧育放养技术以柞蚕生长发育为主线进行编排,以期更简明地了解和掌握春柞蚕生产技术,达到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目的。1柞蚕的放养程序A网引法→饲料调节→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柞蚕人工放养在柞园中,常被害蚕蚂蚁捕食危害。害蚕蚂蚁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柞园资源高效利用。文中对辽宁省柞蚕主产区柞园中害蚕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数量、发生规律以及对柞蚕的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柞园害蚕蚂蚁对柞蚕放养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黑褐草蚁、血红林蚁是柞园害蚕优势种,蚁害每年可造成经济损失4 200万~8 300万元,调查结果将为防治害蚕蚂蚁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秋柞蚕放养实用技术,通过放养优良的柞蚕品种,选购质量合格的柞蚕种卵,科学合理的使用柞树.科学的放养管理才能在较好的气象条件下取得柞蚕放养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4.
由于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柞蚕发源于中国的山东半岛,作为经济昆虫在未被开发利用前,属于野生状态,栖息在天然柞林里自生自长。柞蚕业的提倡,早在东汉初期即有。公元3世纪,古人从以柞蚕茧作绵发展到能够抽丝捻线织绸,至宋、元之际,柞蚕业进入发展时期。到明代中期以后,柞蚕业发生巨大变革,开始由采集利用野生蚕茧,逐渐过渡到人工放养生产柞蚕茧了。柞蚕的人工放养,  相似文献   

16.
杨志英  王刚 《新农业》2006,(9):53-53
凤城市鸡冠山镇蚕场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放养柞蚕1000把,年产值1000多万元,平均每户蚕农年收入达万元。镇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柞蚕养殖业,确立了靠养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开展科技培训。在市蚕业总站的指导下,先后多次在养蚕重点村举办了科学养蚕培训班,培训  相似文献   

17.
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柞蚕茧生产基地县,放养柞蚕已经成为重点蚕区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重养蚕、轻建设、掠夺式经营等突出问题,导致柞蚕场生态质量逐渐下降。为了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柞蚕场资源,结合柞蚕场经营管理实际,对完善柞蚕场承包经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9.
张凡红 《河南农业》2011,(18):42-43
一化性柞蚕饲养是我省西南部浅山区农户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蚕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柞蚕的野外放养方式决定了其受自然气候、病害、害虫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了蚕茧的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借鉴相关科研成果,对柞蚕饲养过程中常见的微粒子病、脓病、寄生蝇、寄生蜂等危害严重的几类病害的各阶段病症、病原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柞蚕生产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丹东地区柞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3县(市)、3区中有4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乡镇、村、组总数的60%、45%和51%。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8%,是东部山区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市有3万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年产柞蚕茧1.8万吨,年养蚕收入2亿元左右,养蚕户平均收入约6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