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通过对不同滴灌量条件下棉花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了解了不同滴灌量处理条件下棉花根系的生长动态以及干物质积累的情况。比较了3个不同水平的水分处理下根系生长的差别.从而得出结论:棉花对土壤湿度的要求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不同,苗期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花铃期应在80%左右,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更小一些。根据需水规律,实施精准灌溉,不但可以节约农业用水.还可以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商品棉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咸水滴灌对棉花生长和离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艳娜  侯振安  龚江  肖丽  马丽 《棉花学报》2007,19(6):472-476
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方式利用咸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3.62 dS·m-1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大.棉株体内Cl-、Ca2 和Na 含量在棉花生育期内整体呈升高趋势.随着咸水浓度的增加,K 、Cl-、Ca2 含量升高,Na 浓度变化不大.较多的盐离子通过根部向地上部运输,向茎叶中积累,蕾铃积累较少.盐离子在棉株体内的这种区域化分布,有利于维持体内离子平衡,提高棉花耐盐性.研究认为灌溉水中的Ca2 影响了盐胁迫对棉花生长和离子的吸收和分配.  相似文献   

3.
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肥料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提高,为了与四十五团高密度设施滴灌生产相适应,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四十五团在滴灌棉田高密度栽培模式下做了不同施肥量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N、P2O5、K2O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节水新模式,通过地下滴灌在新疆兵团第五师九十团棉花生产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棉花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在灌溉水量、施肥及棉花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棉花地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类滴灌肥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滴灌技术的普及,各种形式的滴灌肥随之诞生,其中以无机肥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出现了有机-无机滴灌专用肥和微生物菌肥,各自均有不同的特点。有机-无机滴灌专用肥具有养分完全、速效与缓效结合等优点,在改良和培肥土壤、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法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滴灌棉花在施肥和灌水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作者通过滴灌棉花根系的分布特点,测定了湿润峰在3种质地中的变化规律,滴灌施肥后氮磷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提出膜下滴灌棉花采用液体滴灌专用肥,实行全生育期通过管道直接施入棉花根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施肥成本,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7.
滴灌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一种灌溉方式.地面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水缓慢、均匀、适量、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浸润到根系最发达区域,使根系活动区的土壤保持最佳含水状态,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与传统的沟灌漫灌方式相比,具有省水、省工、保持土壤结构,减少营养成分流失等优点.由于滴灌非常适合新疆地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新疆成为世界最大的节水农业示范区和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的结果表明:棉花膜下滴灌较常规的沟灌节水57.6%,肥料利用率提高20%,土地利用3%,减少化控1次,籽棉666.7m^2(即旧制1亩,下同)产量提高25.7%,扣除成本后666.7m^2新增效益196.42元。  相似文献   

9.
10.
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滴灌棉花在施肥和灌水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作者通过滴灌棉花根系的分布特点,测定了湿润峰在3种质地中的变化规律,滴灌施肥后氮磷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提出膜下滴灌棉花采用液体滴灌专用肥,实行全生育期通过管道直接施入棉花根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施肥成本,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对棉田生态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对棉田生态环境状况及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覆膜滴灌改变了棉花田间水分环境,为棉花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同时,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 保持土壤肥力, 提高水分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滴灌与漫灌棉花生长发育特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路  龙朝宇  柯艳 《作物杂志》2008,24(1):97-99
通过对基本条件类似且相邻的滴灌与漫灌棉田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不同时期群体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蕾铃消长规律的动态变化调查比较,揭示了在滴灌与漫灌两种灌溉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结铃特性、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棉田滴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田间水分蒸发量和土壤全盐含量等农田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结合数学模型可预报需灌时日和需灌水量,显示有关农田温度、湿度变化状况,为自动化灌溉系统提供控制信息、传递控制信号,并结合作物需水规律实施灌溉,为棉花的生长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实现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棉花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 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12)、中(D24)和高(D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变化。结果表明,与I500相比,I425将LAI到达顶峰的时间推迟至盛铃期并延缓了盛铃期以后的叶片衰老,显著提高了盛花期至吐絮期NAR,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IWUE。在I500条件下,LAI、CGR、BGR、NAR、总生物量(TDW)、铃生物量(BDW)、总铃数(BN)、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以D24较高,D12最低;I425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D36最高。籽棉产量以I500D24、I425D36较高,IWUE则以I425D36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和IWUE与BN、RVR呈显著正相关,IWUE与NAR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较多的干物质持续向棉铃的供应,是I425D36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棉花灌溉管网模式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滴灌模式,人们都在探究最经济最便于管理的管网模式。目前北疆几乎有80%的团场还在延用最初的滴灌系统模式;而南疆则不同,逐渐发展成支管 毛管或双支管 毛管的灌溉管网模式。现对不同的管网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咸水膜下滴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方式下持续利用咸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灌溉水盐度水平:0·33(淡水)、3·62和6·71dS/m。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则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表聚。不同灌溉水盐度处理棉花的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差异。咸水灌溉后,棉花的产量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说明棉花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少量咸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水肥投入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由于棉田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具有操作的重演性,通过对膜下滴灌高产棉田水肥规律的把握,对提高棉花水肥利用率,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最大限度的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棉花膜下滴灌增产机理及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表明,膜下有保证棉花生长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分环境中,有利于棉花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其中叶面积指数(LAL)高值持续期进行入早,持时间长,积累的的光合产物多,膜下滴灌植株能够增产20-50%,节水20-50%,水产比提高50个百分点;滴灌植棉不仅使大量的人力从灌水,施肥、除草等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具有不污染摹特点,使农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回收废膜,大大减轻了土地的薄膜污染进程,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棉花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阿克苏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棉花生产完全依赖于灌溉,目前水资源严重不足,节水灌溉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膜下滴灌在阿克苏地区灌水、施肥、排盐、灭虫、控制棉花生长等方面已总结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技术。但在棉花关键需水  相似文献   

20.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是具有新疆特色的高效节水技术,是一种投入较高的节水工程,要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除了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外,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棉花膜下滴灌工程的地面管道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