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开展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提高农民素质夯实基础、为改善农村环境铺平道路、为推进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同时,新时期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必须要着力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之“矢”,射乡村振兴之“的”,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本文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制约因素并给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兰兰  王宇雄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54-257+275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观念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观现代化,是指农民物质生活“简约化”、政治生活“主动化”、文化生活“品质化”、乡村生活“安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和谐乡村共同体建设为“基石”,促进农民生活观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24,(7):46-47
<正>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农民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5.
在引领乡村革命与改造的过程中,中共娴熟地运用了“社会组织化”策略,借以最大限度地延展自身的组织力量,实现重塑乡村社会的理想。所谓“社会组织化”策略,即是指借助多重机制和手段,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特定形式的群众性社会组织,使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效展开集体行动。在推进乡村革命方面,“社会组织化”策略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为农民协会的创建,而在推进乡村改造方面,“社会组织化”策略的实践应用又主要体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建;二者的创建结果成功地帮助中共将农民普遍而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堪称空前的乡村革命与改造,进而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当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主体力量,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展开探究,提出精准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提升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效,为新时代农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观点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能加强、不宜淡化或偏离农业现代化。“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压舱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增强农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1号文件,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提出了诸多振奋人心的扶农、惠农政策,并将"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提上重要日程。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为例,针对当地乡村基础建设、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转变思想观、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视角、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措施,从而有效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于2017 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是就解决“三农”问题的延续。中国农村现在处于“空心村”状态,生活在乡村的农民多数是年迈且文化程度低,无法将现代科技设备应用于农业,而城市的就业状态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因此,需要政府介入调整,通过上级派驻、基层挖掘、本土培育等多种途径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高基层本土人才素质达到实现乡村振兴目的。本文就提高农民素质意义,具体举措及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展开,从提高农民素质角度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了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华宁县被列为省政府首批项目建设试点县,自今年2月份在华溪镇西沙井村启动我省第一个“数字乡村”工程试点以来,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在增进民众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针对农民思想素质有待提升、文化建设主体日益减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缺这四个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乡村旅游名片的重要举措,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倾听民生,体现民意,把建设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交给农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三重维度的视角分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然而,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不少难题,如农民文化价值观日益滑坡、乡村传统文化江河日下等。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培育以乡村文化建设者为首的“文化能人”等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飞 《河南农业》2019,(20):1-1
“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建设特色产品基地等。”7月12日,记者从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上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进农村“双创”,强化市场对接、绿色引领和支撑保障等,集聚资源力量,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浙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质、多样化农产品将成为消费趋势,乡村功能进一步凸显,乡村合作创业将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更加拓宽,数字乡村建设将全面铺开。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者,立足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围绕拓展乡村功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要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要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奋力跑出浙江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健康理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卫生健康治理正迈向更高的数字健康治理阶段。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背景下,推动乡村数字健康治理,不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卫生健康需求的内在要求,更是进一步提高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突破口。但从目前来看,乡村数字健康治理还面临农民数字健康素养发展滞后、数字健康资源供给缺位以及人才缺口突出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数字健康治理效能,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数字健康治理观念变革、体系变革、人才变革,加强农民数字健康素养培育,构建乡村数字健康治理框架,推进乡村数字健康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一直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是维系中华民族基因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要看农民精神面貌怎么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当前乡风文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不充分,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区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激励公共服务职能创新转换,不断优化文化服务机制,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尊重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性,是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查阅已有文献,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现况,分析韩国“新村运动”中坚持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主体性的具体做法,提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鉴于“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提升农民主体性要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真正获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乡村现代化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促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基于此,在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需明确当下乡村治理中的“纵向”与“横向”结构问题,廓清农村承包土地中确权不清和分权不当的问题,认识外出农民返乡与乡村现代化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差异,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合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吸引外出农民返乡参与建设,才能更好地从政策导向上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既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与抓手,也是有力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精神之“魂”。新征程上,“三农”工作重心转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深刻了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