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酸菌的抗高血压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乳酸菌的降压作用主要来自三方面;(1)在以乳为基质的生长过程中,通过蛋白水解作用,释放乳蛋白中具有降压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如ACE抑制肽、阿片肽等;(2)某些特定乳酸菌的菌体成分;(3)促进机体对某些可以调节血压的矿物质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乳酸菌在高血压患者体内具有温和的降压作用。Lactobacillus casei LC2W(CGMCC No.0828)发酵乳的上清液及菌体成分对自农性高血压大鼠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乳酸菌发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经乳酸菌发酵后提高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其中以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的活性最高,为97.8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以双歧杆菌活菌数量提高最大,鼠李糖乳杆菌次之;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经乳酸菌发酵后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发酵乳,以鼠李糖乳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高达24mm。  相似文献   

3.
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酸奶是以牛乳或其它乳为主要原料,以乳酸菌或酵母发酵而制得的乳制品。酸奶多采用乳酸菌发酵,按工艺分为酸凝乳和搅拌型酸奶,其中搅拌型酸奶又包括调味酸奶和果浆酸奶等。普通酸奶通常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或乳酸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作为医疗用途的嗜酸菌乳、双歧杆菌乳等,则分别以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酸奶的发酵剂菌种不同,对酸奶的营养价值、医疗保健作用以及风味、状态、口感等均有决定性作用。一般而言,牛乳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后,其营养价值均有所提高,而且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和防病、治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牛乳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某些肽对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有抑制作用,这些肽的产生受到微生物和发酵条件的影响。墨西哥的研究者评价了1种墨西哥市售发酵乳制品对ACE酶抑制作用及其抗血栓形成活性。研究表明,发酵乳在冷藏过程中活菌数、蛋白水解及pH值保持恒定。ACE抑制活性的半数有效浓度为31.38 mg/mL。8种肽具有ACE抑制活性,6种肽具有抗血栓形成活性,其中有2种肽同时具有这2种活性。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研究瑞士乳杆菌发酵脱脂牛乳的抗结肠癌、抗氧化活性牛乳发酵过程中蛋白水解释放出的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对健康有保护作用。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瑞士乳杆菌ASCC953、ASCC474、ASCC1188和ASCC1315的蛋白水解活性以及37℃条件下发酵复原脱脂乳释放抗氧化、体外抗癌活性化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 H值下降对菌种释放生物活性成分的能力无影响。菌株  相似文献   

6.
发酵乳经乳酸菌发酵水解后含有丰富的多肽类物质,发酵乳源生物活性肽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菌等多种生物功能.本文综述发酵乳中多种功能生物活性肽,阐明乳酸菌蛋白酶导致的生物活性肽多样性,解析抗氧化肽、抗高血压肽、抗菌肽和其他功能活性肽的作用机制、多肽序列及构效关系,最后介绍了生物活性肽的序列鉴定与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牛乳乳饼发酵菌种筛选及工艺优化,从自然发酵的水牛乳乳清和云南采集乳清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产酸、分解蛋白和脂肪能力筛选,获得一株鼠李糖乳杆菌,37℃发酵48 h可使乳清pH值从6.20降至3.60以下,乳清游离脂肪酸110.34μmol/L,蛋白水解度0.180;通过比较乳饼制作过程中原料乳的预热情况、凝乳温...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制备菌,试验从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应用乳酸菌特异培养基(MRS)分离乳酸菌,经革兰染色观察菌落形态,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出17株革兰阳性菌,经糖发酵生化管鉴定有10个为乳酸菌属,分别为肠道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玉米乳杆菌、能动乳杆菌、桥乳杆菌、鸡肠球菌、鸡乳杆菌、黄色肠球菌、草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5只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内容物为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6稀释浓度,吸取0.1 mL菌液滴于MRS平板上,置37℃培养箱培养24 h,分离乳酸菌。将分离纯化得到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糖发酵试验进行乳酸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55周龄散养健康成年蛋鸡空肠中分离筛选出20株乳酸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显示,分离菌株有杆状和球形2种;经糖发酵试验鉴定为7个乳酸菌种,分别为唾液乳杆菌唾液亚种、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唾液乳杆菌水杨素亚种、能动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11.
将副干酪乳杆菌用于牛乳发酵,制备含抗氧化肽的新型乳酸菌功能性饮料。通过测定发酵终产品的活菌数、酸度、多肽含量、多肽转化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探讨最优的发酵培养方式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确定出的最佳培养方式为摇床培养,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4 h、脱脂乳粉添加量12 g、葡萄糖添加量6 g、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多肽产量最高达0.98 mg/mL,活菌数最高达8.5×108 CFU/mL,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62.38%。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发酵核桃乳工艺及物性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特产核桃为主要原料,以嗜热链球菌(Strc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菌种生产核桃酸乳,旨在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乳酸菌发酵核桃乳,并对其发酵前后的物性学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兼具核桃和乳酸菌发酵食品双重优点的乳酸菌发酵核桃乳。  相似文献   

13.
红茶菌又名海宝,是一种由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传统酸性茶饮料。实验从红茶菌中对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对纯化所得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茶菌中分离出的4 株菌(分别编号为XC、XD、XL和XQ)均为植物乳杆菌,且在培养14 h时达到稳定期;在4 株乳酸菌的生长过程中,pH值和滴定酸度均呈下降趋势;菌株XC、XD、XQ的最适接种量均为4%,菌株XL的最适接种量为6%;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且均不耐盐;4 株乳酸菌对胆盐和酸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其中菌株XQ对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分离纯化得到56株乳酸菌。其中7株厌氧菌,11株乳球菌,38株乳杆菌。通过传代试验、凝乳时间、酸奶酸度及凝乳时风味的感官评价,选出其中4株性能较佳的乳酸菌:杆菌A、B,球菌C、D。球杆菌1∶1进行复合菌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在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比单菌株发酵剂快,能在5h内达到凝乳,且后酸化程度较弱,4℃保藏21d后酸度维持在120°T左右,符合工业化发酵剂的要求。通过对4种复合菌发酵剂的后酸化能力、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以及发酵乳的感官效果比较,最后筛选出AD复合菌发酵牛乳的效果最佳,具有成为生产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57年Pasteur在研究乳酸发酵过程中发现了乳酸菌,1878年J.Lister从酸败的牛乳中分离出了乳酸菌,H.Tissie1989年发现了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后来人们发现乳酸菌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的肠道中。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而且可以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具有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控制内毒素等生物学功能。乳酸菌是指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杆菌的统称。乳酸菌的过氧化氢酶为阴性;消耗的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不…  相似文献   

16.
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物。为进一步研究红茶菌中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红茶菌中分离纯化出4 株乳酸菌(HC、HD、HQ、HL),以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产酸情况、生长性能、耐盐性、耐酸性和耐胆盐性测定综合评价红茶菌中4 株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4 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在14 h后均处于稳定期;菌株HC、HD、HQ和HL的最适接种量(体积分数)分别为4%、4%、6%和6%;4 株乳酸菌均有一定的耐盐性,耐酸和耐胆盐性均较好,其中HQ以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产自香格里拉的鲜"奶渣"和发酵"奶渣"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鲜"奶渣"中分离到27株乳酸菌,并鉴定出7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4种菌被确定是鲜"奶渣"中的优势种群。从发酵"奶渣"中分离到40株乳酸菌,并鉴定出9个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5种菌被确定是发酵"奶渣"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脱脂牛乳中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02和嗜热链球菌LS-11为基础发酵菌株,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研究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和酸度曲线的变化,以及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发酵体系生长更为旺盛,酸度变化先强后弱,游离氨基酸和核黄素提高幅度增大,硫胺素和叶酸提高幅度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0.
选用草地放牧牛所产牛乳和红枣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益生元——低聚异麦芽糖,通过乳酸菌发酵等技术集成,研制出具有营养平衡和保健价值的红枣乳酸菌饮料。通过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红枣乳酸菌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红枣粉1.0%、鲜牛乳40%、糖类4.0%(其中,低聚异麦芽糖2.0%)、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魔芋粉)0.2%。采用直投式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比例为2∶1,添加量为40 g/1 000 kg)发酵酸奶: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4 h、终点酸度60°T,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2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