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6个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引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新品种陇藜4号为对照,对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藜麦新品系和对照陇藜4号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10~116 d。株高、穗形、籽粒颜色、千粒重、茎秆易折度等性状在陇藜4号和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参试的藜麦新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为3 245.78~7 872.89 kg/hm~2,其中以CA4-1折合产量最高,为7 872.89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4号增产9.4%,增产极显著。CA3-1茎秆不易折断,千粒重最高(3.64 g),增产潜力较大。根据海原旱作区的育种目标和生产需求,认为CA3-1和对照品种陇藜4号的综合性状较为优异,具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藜麦陇藜1号为试材,观测不同海拔藜麦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抗倒伏性、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藜麦生育期缩短,株型矮化,抗倒伏性与产量呈提高之趋势。在浙西南地区,陇藜1号及农艺性状相近的藜麦品种宜选择中山地区种植,可达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甘谷县高海拔生态区域种植的藜麦品种,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引进5个藜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察记载各品种在甘谷县高海拔区域生育期、农艺形状、抗逆性及产量结果等表现。结果表明:陇藜1号生育天数133 d,中晚熟,株型较高、紧凑,抗倒伏,农艺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3 724.05 kg/hm2,居第一位,具有明显优势,适宜在甘谷县高海拔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除陇藜4号外,其他品种下一年将继续进行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在武威市对引进的10个藜麦品种进行了引种筛选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高原锦禾白藜麦、陇藜1号农艺性状较好、结实率强、抗倒伏性强、单株穗重和单株粒重均最高,高原锦禾白藜麦(3.52 g)、陇藜1号(3.45 g)千粒重均在3.40 g以上,高原锦禾白藜麦折合产量高达5 643.00 kg/hm2,较对照陇黎1号(5 011.88 kg/hm2)增产12.59%。综合考虑,高原锦禾白藜麦、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这2个品种适合引进在武威市天祝县种植。  相似文献   

5.
《西藏农业科技》2021,(1):29-032
在同一管理条件下,对引进的18个藜麦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陇藜1号产量最高,为3 349.5 kg/hm~2,比对照陇藜3号增产54.5%,增产潜力最大,适宜在我州推广种植。陇藜4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4个藜麦品种在延安市的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4个藜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系统研究藜麦在延安地区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等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陇藜2号和陇藜1号是延安最适宜种植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建议在无霜期较短、降雨量较少的延安市北部地区川地或山地种植,陇藜2号建议在延安市中部地区种植,为延安地区藜麦生产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昌市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适应于西昌市种植的藜麦品种,引进了7个藜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7个藜麦品种在西昌市均能够正常出苗、开花、结实和成熟,生育期从短到长顺序依次为PI51036、陇藜3号、青藜1号、陇藜1号、冀藜1号、冀藜2号、Ames21909。陇藜1号的营养生长阶段时间最长,其次是Ames21909和冀藜1号。不同品种之间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产量为1 532.39~2 811.64 kg/hm2,以冀藜1号最高,其次是陇藜1号,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各品种田间表现,陇藜1号和冀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次是青藜1号、陇藜3号、冀藜2号,Ames21909、PI51036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
6个谷子品种(系)在平凉市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平凉市旱地对引进的6个谷子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410-4-2-2-1生育期适中,主要性状良好,抗倒伏性强;折合产量最高,为6 85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显著增产575.0 kg/hm~2,增产率9.17%。0412-1-2-1折合产量6 208.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减产1.06%。综合比较,这2个品种适合引进平凉地区种植。0412-4-5具有特殊的籽粒颜色,采取合适的栽培措施改善抗倒伏性能,以丰富当地谷子品种,可进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东乡地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合东乡地区种植推广的藜麦品种,对引进和自育的14个藜麦品种在东乡不同生态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老庄村试点,品种陇藜1号(CK)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较好的丰产性;在米家村试点和南阳洼村试点,陇藜5号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优异的早熟特性,籽粒品相也优于陇藜1号。综合评价认为,陇藜5号在东乡半干旱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相似文献   

11.
藜麦新品种陇藜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藜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利用高代藜麦材料LUR-10采用系统选育结合栽培驯化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912.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3.9%。2015年参加甘肃省藜麦多点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2621.7 kg/hm~2,较对照品种JLLM增产14.5%。该品种生育期108~121 d,株高138.6~176.8 cm。籽粒白色,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8~2.4 mm,千粒重3.0~3.6g。单株平均穗粒数12 919粒。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70.30 g/kg、粗脂肪(干基)64.00 g/kg、粗灰分(干基)35.00 g/kg、赖氨酸(干基)6.20 g/kg、全磷(干基)5.90 g/kg。具有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四川、贵州及青海东部等冷凉地区的山地、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5个燕麦品种在甘南州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加拉村燕麦种植区对5个引进燕麦品种的适应性、产量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燕7号与定莜4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其中白燕7号折合产量5 9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本地青增产60.0%;定莜4号折合产量为4 390.0 kg/hm~2,较定西本地青增产18.6%。建议这两个品种在甘南州燕麦种植区进一步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陇紫麦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彩色冬小麦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紫黑粒小麦西黑1号在平凉市适应性强,耐寒、抗旱,成熟落黄正常,抗(耐)条锈病、白粉病,中抗黄矮病,中早熟,籽粒颜色较深,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折合产量为5 925.0 kg km2,较对照品种陇紫麦2号增产862.5 kg/hm2,增产率17.04%,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临夏州种子管理站引进8个春油菜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对新品种的物候期、生育期、适应性、抗病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冠油杂812产量3 607.5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8.1%,秦杂油19折合产量3 492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4.3%,秦油10号折合产量3 475.5kg/hm~2,较对照青杂2号增产13.8%,可在临夏春油菜种植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青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个藜麦品种在试验区域均可以成熟,2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和根冠比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全株叶片数、主根长、小区总株数差异均不显著。折合产量陇藜1号高于青藜。  相似文献   

16.
庄浪县宽幅匀播冬小麦新品种(系)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天26号为对照,在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4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农979和小偃22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性强,落黄性好,中抗白粉病,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5 530.30 kg/hm~2和5 265.15 kg/hm~2,分别比对照兰天26号增产14.06%和8.59%,可在庄浪县宽幅匀播栽培中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的品比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松潘本地栽培的藜麦品种和栽培方法,在阿坝州松潘县进行藜麦的露地栽培试验、密度肥效结合试验及品比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藜1号和陇藜4号都可以在松潘县进行露地种植,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更好;陇藜1号高效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8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有机无机肥840 kg/亩,以及种植密度9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有机无机肥420 kg/亩,陇藜4号高效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7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适宜在松潘县大规模推广的有川农LM-1、川农LM-2、川农LM-3、川农LM-5、陇藜1号、陇藜4号、蒙藜1号7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在天水市旱区对新引进的8个苦荞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荞2号生育期91 d,中晚熟,株高适中,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最高,为2 613.64 kg/hm~2,较对照品种平荞6号增产250.00 kg/hm~2,增产率10.58%,增产潜力较大,适宜在天水市及周边同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陇藜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和栽培驯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中,陇藜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静乐藜麦增产9.6%。陇藜1号属中晚熟品种,植株呈扫帚状,株高181.2~223.6 cm,生育期128~140d,分枝数23~27个。种子为圆形药片状,千粒重2.40~3.46 g。籽粒含粗蛋白171.5~187.8 g/kg、脂肪56.5~59.3 g/kg、赖氨酸5.5~6.9 g/kg、全磷4.5~6.8 g/kg。陇藜1号在田间表现为抗霜霉病和叶斑病,总体抗病能力强。陇藜1号植株抗倒伏,再生能力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无霜期大于120 d,降水量250 mm以上,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地、川地及灌溉区域种植。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