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创新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行为.从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的视角,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科技对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指出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以及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83-284
分析了区域经济的内涵及现状,剖析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设置特色专业、推动区域教育公平等完善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差异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国也不例外,而近几年西部的经济发展迅猛,但西部内部的差异却在不断拉大,尤以甘肃省较为明显。虽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在甘肃省内部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给甘肃省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思下,甘肃省可以利用丝绸之路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这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梳理,借助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分离系数,采用回归方法,分析甘肃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甘肃省的经济增长,甘肃省三大区域呈现发散趋势,河东河西区域逐渐收敛趋同。最终得出甘肃省各市州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利平  朱邦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67-4668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高校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因子分析"模型,选取反映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11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重庆市40个区市县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做分析评价,以选出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行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农业更是我国目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本文通过选取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分,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模型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根据实证的耦合类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对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提高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其协调水平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中央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扩大,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赵爱英 《甘肃农业》2003,(12):31-32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区域内基本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三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必须以基本条件为基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确立相应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辅助产业 ,改善产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促进产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人地关系系统,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进行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研究,对促进冷水滩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琳  陈旭华 《农技服务》2009,26(10):152-153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需求和供给2个方面分析了对浙江省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管理》2015,(5):75-77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发展滞后问题,分析了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作用。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实施推广项目、科技创新、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企合作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渠道,与区域农业发展密切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期为创新和完善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人地关系系统,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进行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研究,对促进岳阳楼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探索解决其深层矛盾的创新思路和办法,找准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决策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优势,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影响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进行SWOT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出: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制约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农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差,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财政投入不足等。最终,在对以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不同发展程度农村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人地关系系统,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进行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研究,对促进岳阳县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56-158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了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区域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由此也推动了区域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在分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与区域政策基本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政策创新的相关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农业信息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