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农药管理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赋予植保工作者的使命农药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病虫防治史上,农药为控制病虫害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它奇迹般地控制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千年蝗害、螟害、禾谷类黑穗病、小麦锈病以及许多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病虫害.70年代以来,我国由大量使用农药发展到单纯依赖农药,因而发生了由农药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反复地使用一种药剂,使被防治的病虫产生抗药性,如棉蚜、棉铃虫的严重抗药性,几乎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反复使用杀虫剂,天敌被  相似文献   

2.
龚坤元 《植物保护》1964,2(2):86-87
害虫抗药性的发展主要是随着药剂连续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产生的。因此,某种害虫对某种药剂有无抗药性,只是相对的比较,没有绝对的界限。抗药性的测定是应用一种方法,把不同地区同种害虫对同一种药剂的抗药性,相对的区别开来。因之,害虫抗药性测定的特点是:(1)抗性测定是相对毒力测定,与一般药效试验不同,尽可能的在  相似文献   

3.
1我国农业病虫抗药性发展我国农业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也和其它国家一样,是和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密切相关的。自50年代初起,化学农药在我国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长期单一使用,至60年代初,在山东发现棉蚜对内吸磷产生抗药性,在浙江三化螟对六六六产生抗药性。以后因抗药性的发展,致使滴滴涕、对硫磷、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都失去控制棉花害虫为害的能力。80年代初,引进了菊酯类农药,当时使用菊酯1万倍液防治棉蚜效果达99%以上,5—6千倍防治棉铃虫效果达95%以上,被农民誉为防治棉花害虫的特效药剂。对菊酯类农药的使用,也同样存在单一使用的问题。即从防治棉蚜开始,直到防治棉铃虫结束,整个棉花生育期内都用菊酯防治。因  相似文献   

4.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5,8(3):44-45,48
我国复配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研究与应用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长沙410125)化学农药作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目前仍然是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农作物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增强,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灭菌杀虫剂复配,已成为灭菌杀虫逐渐增强了抗药性的病虫的可靠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化学杀虫剂通过参与昆虫自然选择,诱导其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昆虫抗药性的增加,近年来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抗药性已成为植物保护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由基因变异引起的昆虫抗药性进行解析已成为可能,在现今大多数昆虫抗药性研究中,功能基因组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候选基因调控抗药性机制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双元基因表达技术——GAL4/UAS技术、基因干扰技术——RNAi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这3种有助于阐明昆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的功能基因组技术,综述了这3种功能基因组技术在近几年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讨论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以期在完善的功能基因组技术支持下为昆虫抗药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龚坤元 《植物保护》1963,1(2):81-82
一、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情况 在一个地域,连年多次使用某种杀虫剂,该地域的害虫对所用药剂常常会增加抗药力,这种现象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远在1908年梅仑度(Melander)就发现梨园介壳虫对石灰硫黄液发生了抗药性,但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946年在瑞士发现家蝇对DDT有严重的抗药性后,大家才注意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发现有157种昆虫有抗药性,其中主要的有家蝇、蚊类、跳蚤、德国蜚蠊、臭虫、红蜘蛛、菜青虫、小菜蛾、黄条跳(虫甲)、猿叶虫、二化螟、水稻负泥虫、28星瓢虫,麦蚜、棉蚜、菜蚜、棉铃虫、金钢钻、玉米螟、杂拟谷盗、谷象等。 以药剂杀虫时,害虫对药剂的不同反应,大致分四种情况:(1)自然抗性或耐性:各种害虫对药剂的抗药力各不相同,亦可认为是先天性的抗药能  相似文献   

7.
20%灭蝇·噻虫胺SC是一种由昆虫生长调节剂与烟碱类杀虫剂复配的高效、低毒农药,在灌阳县梨园果实蝇防治中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常规防治,采收初期相对防效为14.11%,采收后期相对防效为41.42%。在生产中可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化学药剂,代替使用时间长、害虫抗药性较高的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用来防治果实蝇。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0~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哲和 《植物保护》1963,1(2):71-73
农药的混合使用,目前在病虫害化学防治上很为重要。某些农药混用可以病虫兼治、或兼治几种害虫,收效大,节省劳力,还可以防止单一用某种药剂,引起害虫再猖獗或抗药性品系的形成。 但在药剂混用的增效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含混不清的现象,有的没有单用效果的对比;有的是在单用浓度或药量的基础上另加其它药剂,虽然药效增加了,但并不能表明这就是有增效作用。增效作用应该是二种药剂单独使用的毒效总和小于混用时的毒效,所以在研究药剂混用增效问题时,应该在混合总药量与单用药量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不能表明混合是否有“增效作用”。 本文以晋中地区苹果天社蛾(Phalera flav-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对许多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本文对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该虫的抗性治理进行了探讨。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应包括抗性监测、使用新型药剂、合理使用杀虫剂及抗虫品种等。  相似文献   

11.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及其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乾林 《植物保护》1985,11(1):22-24
经常使用同一农药防治同一害虫,由于害虫或害螨产生了抗药性,使得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降低,造成一些害虫,害螨再猖獗,次要害虫暴发为害。昆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一种解毒酶,即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高最为重要。近年来,害虫或害螨抗药性日趋严重,抗性种类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昆虫抗药性的演化及机制,同时提出了治理害虫抗药性的一些可行的策略,如施用混合剂、增效剂、研究新型杀虫剂及适时合理地施用农药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包括表皮穿透率下降、靶标抗性以及代谢抗性,其中代谢抗性机制较为普遍,而且其与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昆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P450s)、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重要解毒酶系的改变均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有关,其中这3类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合理使用此类杀虫剂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代谢路径及相关生物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代谢抗性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小菜蛾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害虫抗药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危害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对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药量所具有的忍受能力 ,并且在种群中逐渐发展的现象。它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它是对群体而言的 ;二是害虫针对某种特定的药剂而作出的反应 ;三是药剂选择的结果 ;四是能够在群体中遗传下去 ;五是相对于敏感种群或正常种群而言 ,抗性的大小是经药剂选择变化的新种群与敏感种群的LD50之此确定的。由于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使得害虫防治更加困难 ,而农民通常采取加大用药量和增加防治次数 ,期望能控制害虫 ,尽管暂时的防治效果比以前提高了 ,但也给人类带来了日益突…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抗药性衰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抗药性衰退的初步研究罗余平,黄彰欣,吴佳教(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广州510642)杀虫剂轮换使用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防治小菜蛾[Plulella xyloslella(L)],就应探讨小菜蛾对某种杀虫剂出现抗药性后,...  相似文献   

18.
测定10种生物源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地观察家蚕中毒反应症状。对其毒性分级:抗生素类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属于剧毒级;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中,虫酰肼属于剧毒级,氟铃脲、吡丙醚属于低毒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中,杀虫单属于高毒级;植物杀虫剂中,印楝素和苦参碱属于低毒级;微生物杀虫剂中,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剧毒级,苏云金杆菌属于低毒级。同时,虽然同属于生物源农药大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甚至是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处理家蚕后中毒表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出现相同的中毒反应症状的家蚕,所对应药剂的作用毒理并不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19.
稻螟赤眼蜂抗药性品系培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药性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昆虫的遗传变异来讲,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最终必将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和利用,对害虫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害虫的防治成本,已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深受人们欢迎。如果赤眼蜂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对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必将带来更为良好效果。本试验从1983年6月开始至1985年10月的两年半时间里,用8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卵、蛹和成虫三个发育期分别进行连续处理。探讨赤眼蜂抗性品系培育方法和初步阐明那些药剂对赤眼蜂较易形成抗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更为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自从40年代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问世以来,它在防治卫生害虫、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立I;了汗马功劳,多年来曾是卫生杀虫剂吨位最大的农药中评1。但由于滴滴涕的高残出,卫生害虫又对其产生抗药性,大多数国家已经禁用。为了寻求替代药剂,各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的药剂有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谢节剂、引诱剂和驱进剂、有机磷类、氮么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等。五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高效广谱、击倒快、*渠小;很快在防治卫生害虫上大显身手。目前已批准登记的用于防治卫生’或虫的主要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