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青属苦丁茶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邱丰艳  王小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50-10352
介绍了冬青属苦丁茶原植物的种类,从其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降压作用、降脂减肥作用、抗炎杀菌作用、抗生育作用、抗氧化作用、单体化合物的药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5种冬青科苦丁茶[即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大叶冬青(I. latifalia Thunb.),枸骨(I. cornuta Lindl.),五棱苦丁茶(I. pentagona S. K. Chen,Y. X. Feng et C. F. Liang)以及霍山冬青(I. houshanensis Y. H. He)]共2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计算了供试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研究结果表明,25份种质材料共显示出18条谱带;在所有的谱带中,某些是所有供试材料共有的谱带,一些是同一物种所有材料的共有谱带,其余的谱带则显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可以根据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在种间水平上将分别属于5个不同物种的25份供试种质材料明显地分开;同一物种不同种质材料的酶谱既显示丰富的多态性,又显示出较明显的相似性。基于酯酶酶谱的25份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333~1.0000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分别属于冬青科5个不同物种的25份苦丁茶种质清楚地分开,按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一物种内的不同种质材料其聚类关系基本上是按种质材料的地域来源进行,同时又与材料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关系。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冬青科苦丁茶种质材料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以用于判断冬青科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 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s浓度为200μmol·L-1。最佳的RAPD-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12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然后通过RAPD技术筛选了91条随机引物,共计有24条引物能在雌/雄DNA/样品池间显示多态性,其中引物S164和S191分别扩增得到2个雄性特异标记S164—900和S191—800。经多次重复实验,RAPD标记均能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出现,故此标记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性别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紫薇生产中存在的修剪粗放、不合理现象,为紫薇科学、合理的修剪提供依据.[方法]对紫薇进行了极重短截(4 cm短截水平),重短截(8 cm短截水平)和中短截(18 cm短截水平)3种不同程度的修剪试验.[结果]极重短截发枝数最少,重短截次之,中短截最多;极重短截的新稍长度最长,重短截和中短截的相差不多,没有显著性差异;新稍叶片平均数三者相差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新稍叶片总数是中短截最多,重短截次之,极重短截最少.[结论]以4 cm极重短截对紫薇生长的影响最佳.此时平均新梢数量2.3个,新梢长度34.8 cm,新梢叶平均数20.0片.  相似文献   

7.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苦丁茶冬青多糖醇沉规律及产物理化性质。通过热水浸提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乙醇终浓度为20%、40%、60%和80%的4种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即ICP-1、ICP-2、ICP-3和ICP-4。比色法检测各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各组分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ICP-1、ICP-2、ICP-3和ICP-4总糖含量分别为19.21%、34.91%、37.70%和30.2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04%、44.90%、24.20%和5.84%;凝胶渗透色谱图表明:ICP-2和ICP-3为高纯度均一组分,分子量为440.440与348.279 ku;4种多糖组分在280 nm处均有吸收峰,说明均为糖蛋白质化合物。红外结果显示,各组分均为吡喃糖环构型。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可用于分级纯化制备组分均一、纯度较高的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9.
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发出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SCAR特异标记,本研究中首先利用92条RAPD随机引物对苦丁茶冬青中已知对炭疽病高抗或高感的不同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从中寻找到4个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特异标记特异性片段S69-300,S227-300,S227-2000和S247-400。后续的研究可对这些RAPD特异片段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作为开发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并不呈现单一的上升和下降;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幅较缓;保护酶的活性明显增强,S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POD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这3种保护酶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了大叶冬青的抗旱性,试验说明了大叶冬青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3种苦丁苯粗提物。粗提物1:称取苦丁茶50 g,加500 ml去离子水浸泡10 h,加热至沸腾,文火2h,过滤。药渣再加3~5倍去离子水煎煮,方法同上,重复3次。合并3次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即每1 ml相当于含生药1.0 g,粗提物2:称取50 g干粉(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80目),加500 ml去离子水,水浴80℃恒温振荡3 h,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加3倍体积无水乙醇,离心取沉淀,用去离子水配成50 ml溶液。粗提物3:称取50 g干粉,加500 ml 90%乙醇,采用回流提取法,同流时间3 h,回流次数3次,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粗提物1、粗提物2、粗提物3分装于棕色试剂瓶,封口,于-20℃冰箱中保存,使用前121℃高压灭菌20 min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 mg/ml和31.25 mg/ml。粗提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最好,抑菌能力最强,抑菌作用为高敏,抑菌环直径达(17.46±0.40)mm,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为中敏,但比粗提物2、粗提物3好;粗提物2对这2种菌的抑菌能力都较差,均为低敏,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只有(6.30±0.16)mm。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相差不大,都为中敏。粗提物1不但抑菌效果好,且其提取方法、步骤简单,仪器设备价格低,同时不产生废气,可为临床应用上提供支持并带来方便。粗提物3需使用有机溶剂,大量使用容易产生三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考虑到抑菌能力及成本、环保和简便等因素,采用提取粗提物1的方法在生产上比较实用。[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对大叶冬青叶片内SOD,CAT等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持续不同时间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低温处理中叶片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变化;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和CAT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用HPLC法分析了苦丁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茶叶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苦丁茶鲜叶检出16种游离氨基酸,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分别检出1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组氨酸为主,它在鲜叶中占氨基酸总量的55.92%,在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中分别占85.4%和71.0%;其次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而茶叶最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苦丁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约为茶叶的1/5~1/50,两种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氮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14.
冬青苦丁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冬青苦丁茶树的幼嫩枝梢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T+BA 1 mg/L+2,4-D 0.05 mg/L培养基培养,腋芽萌发最快,萌发率最高;随着外植体木质化程度的增加,褐变率降低,腋芽萌动时间缩短,萌动率提高;5、8、10月份取材的外植体,萌动率5月8月10月,腋芽萌动时间则相反;MT+BA 0.5 mg/L+NAA 0.2 mg/L培养基能使试管小苗茎段快速增殖;试管苗在1/2MT+NAA 0.2 mg/L+IBA 0.2 mg/L培养基上短时间培养后,蛭石上扦插发根,较容易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鲜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冬青冬冬青属苦丁茶种植物春叶的嫩叶和老叶为原料,采用锅炒杀青、锅炒加盐杀青、蒸青3种加工工艺制成成品茶,分析了各处理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叶处理浸提液与老叶处理浸提液的化学尬发含量及种类不同,老叶蒸青浸提液中含有嫩叶蒸青浸提液中没有的成分F,嫩叶处理浸提液各化学成分含量高于老叶处理;蒸青处理、锅炒另盐杀青处理苦丁茶浸提液的苦味、亮度、色泽和提高水浸出物,各化学成分的浸出量有利;锅炒杀青处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嘌呤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在272nm此外检测波长下,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的峰面积标准曲线在2~1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0.999。  相似文献   

17.
脱蛋白工艺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玲  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02-6302,6334
采用乙醇对苦丁茶冬青叶进行脱脂,水提醇沉方法得到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采用Sevag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了除蛋白次数对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叶多糖采用Sevag法脱蛋白3次以后再继续脱蛋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加=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