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黄土高原荞麦生长发育中氮磷钾需肥规律,指导荞麦生产,本研究以苦荞西农9940为材料,设1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量氮磷钾处理下苦荞增产率、干物质积累量、总转运效率、合成效率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量氮、磷、钾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主茎花簇数等农艺性状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主茎节数在N1(N 45 kg/hm~2)、P3(P_2O_5 75 kg/hm~2)、K_2(K_2O 36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58%、29.38%、12.50%;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苦荞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不同肥料处理下,其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不同的规律;磷钾素处理条件下,苦荞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氮磷钾素的施用促进了苦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不同的肥料处理下苦荞在各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氮磷钾素的增加,苦荞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4(N 180 kg/hm~2)、P4(P_2O_5 105 kg/hm~2)、K3(K_2O 54 kg/hm~2)条件下苦荞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08.45、688.35和566.7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3.73%、97.63%和60.3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05kg/hm~2、K_2O 54 kg/hm~2,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高产高效栽培及肥料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不同养分处理马铃薯产量不同,T8处理(N3P2K_2,N∶P2O5∶K_2O=270∶150∶24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30 145 kg/hm~2、33 159.5元/hm~2和29 823.5元/hm~2,高于其他处理1 294~12 967 kg/hm~2、1 423.3~14 263.2元/hm~2和2 068.3~10 927.2元/hm~2;不同处理马铃薯薯块生物量随生育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T8处理为最大,总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T8处理总生物量为6 61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相同处理不同部位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不同,相同部位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相似,相同部位的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薯块氮素和钾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总量与地上部养分累积量相似,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的氮钾养分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4处理(N_1P_2K_2,N∶P_2O_5∶K_2O=90∶150∶240kg/hm~2)和T8处理(N_3P_2K_2,N∶P_2O_5∶K_2O=270∶150∶240 kg/hm~2)最大,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5处理(N_2P_2K_1,N∶P_2O_5∶K_2O=180∶150∶120 kg/hm~2)和T7处理(N_2P_2K_3,N∶P_2O_5∶K_2O=180∶150∶360 kg/hm~2)最大。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T8处理(N_3P_2K_2,N∶P_2O_5∶K_2O=270∶150∶240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氮钾运筹,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钾合理运筹,促进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不同氮钾水平对水稻光合产物累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不同氮水平(低氮105 kg·hm-2,中氮150 kg·hm-2,高氮195 kg·hm-2),且每个氮水平下设置4个不同钾水平(不施钾,低钾60 kg·hm-2,中钾105 kg·hm-2,高钾150 kg·hm-2),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的累积特征、花前花后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提高,水稻干物质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水稻干物质累积量随之增加;且水稻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和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中氮条件下最大,分别为938和7 998 kg·hm-2。随施钾水平提高,水稻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使得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加后降低,在中钾条件下最大,水稻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为236 kg·hm-2·d-1,干物质累积量为14 215 kg·hm-2;水稻茎鞘干物质转运量随施钾水平提高而提高,高钾条件下最大,茎鞘转运量达到1 704 kg·hm-2。水稻产量随施钾水平提高先增加后无明显变化,在中钾条件下最大,为7 780 kg·hm-2。从整体看,中氮高钾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353 kg·hm-2。综合分析,本地区适宜的氮钾肥用量分别为150和105~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探索沙地春玉米最佳滴灌施肥方案是提高其生育期氮积累和氮效率的有效途径。试验采用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玉米产量、生育期植株不同器官氮积累和硝态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整株氮积累逐渐增加,叶片、茎下降,籽粒增加,高氮处理(氮肥24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N_3P_1K_3处理产量最高(13 875 kg·hm~(-2)),氮素转运量和营养器官贡献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3)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植株生长吸收逐渐降低,以滴头处0~20 cm硝态氮含量最高,20~60 cm逐渐降低;(4)不同施氮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有差异,拔节期施肥处理均与CK差异显著,抽雄期和收获期中氮处理和高氮处理对硝态氮影响显著。高氮处理中土壤0~60 cm硝态氮含量与播前基本一致,维持了土壤硝态氮的平衡。综合考虑产量、氮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平衡方面的因素,膜下滴灌条件下,陕北风沙滩地玉米合理的施肥为N_3P_1K_3处理,即施氮肥240 kg·hm~(-2),磷肥80 kg·hm~(-2),钾肥225 kg·hm~(-2)。  相似文献   

5.
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施肥显著影响生姜的产量及品质,在施氮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硫肥可通过协调氮代谢的能力,促进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从而提高生姜产量。本文在砂姜黑土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N水平(0、300、450、600 kg/hm2)和2个S水平(S 0、50 kg/hm2),在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和收获期取样,测定茎、叶及根茎的干物质量及含氮量。【结果】生姜的茎和叶生长主要集中在前期,根茎膨大期时的茎和叶干物质量分别为5.49.3 g/plant和7.0 11.6 g/plant;根茎则在后期快速积累,至收获期时根茎干物质量达20.0 36.8 g/plant。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均随之增加。适宜施氮量内,生姜根茎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N450S50处理最高。相较于N0S0处理和N0S50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生姜增产率分别在33.1%74.3%和25.4%64.2%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处理的生姜干物质量和产量较高。氮硫配施对生姜根茎、茎和叶氮含量有不同影响。各器官中叶的氮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根茎和茎,其中以根茎膨大期较高,为24.3 28.4 g/kg;而根茎和茎的氮含量均在发棵期较高,分别为18.3 24.5和16.3 22.2 g/kg。不同处理中,根茎氮含量在N600S50处理中较高,而茎和叶氮含量则是在N450S50处理中最高。收获期生姜各器官氮累积量表现为根茎叶茎,其中N450S50处理的根茎氮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而茎和叶中则是N600S50处理的氮累积量最高。整株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450S50处理最高,较N0S0处理和N0S50处理分别上升116.2%和99.0%,过量施氮反而降低氮素累积。增施硫肥能提高氮累积量,增加幅度在8.1%15.8%之间。【结论】生姜根茎干物质量主要在根茎膨大期积累,实际生产中在这一时期追施氮、钾肥,对于提高生姜根茎生物量,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氮和硫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适宜施氮量下增施硫肥能够促进同化产物的形成,使养分向生长旺盛部位转移,从而提高生姜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过量施氮或氮硫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产量提升受限。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旱作藜麦的养分吸收特征,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藜麦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及其养分限制因子,以期为旱作藜麦大面积推广和高效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本试验以‘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大田肥料缺素试验,分析在全施肥区不同生育期藜麦的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是藜麦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量最大和日累积量增长最快的两个阶段,其中孕穗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8.14%,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6.42 g,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7.93%,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1.58 g;藜麦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这一阶段达到最大值,吸收量占吸收总量的29.97%,吸收速率达到7.15 kg·hm~(-2)·d~(-1);藜麦对磷素吸收量最大的生育期是孕穗-灌浆期,为17.49 kg·hm~(-2),占总量的32.70%,但吸收速率却在花期-孕穗期最高,为0.96 kg·hm~(-2)·d~(-1);孕穗期-灌浆期是藜麦对钾吸收量最高的时期,为103.24 kg·hm~(-2),占总量的31.09%,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最快,为6.30 kg·hm~(-2)·d~(-1)。单位面积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分别为353.88、53.63、333.62 kg·hm~(-2),其比例为6.60∶1∶6.22。氮磷钾全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全施处理与没有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幅度为18.2%~118%,所有施氮的处理比不施氮的处理增产84.2%,所有施磷的处理比不施磷的处理增产37.4%,所有施钾的处理比不施钾的处理增产5.7%,限制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养分因子大小顺序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氮磷钾用量配比能明显改善花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为了明确潮土区高产夏花生施肥中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梯度,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夏花生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4种梯度下,用量分别为N 120kg/hm~2、P_2O_5 90 kg/hm~2和K_2O 120 kg/hm~2时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在试验基础上通过方程拟合得到最佳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26.2、95.8和137.6 kg/hm~2。花生干物质累积量在膨果期前增长加快,差异达到最大,膨果期后增长速率放缓。幼苗期至开花下针期为养分累积量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氮钾磷。由养分累积量与干物质之间的关系得出花生对N、P_2O_5和K_2O 3种养分吸收比例为5.5∶1∶2.7;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比下,花生的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是有差异的,合理的氮磷钾搭配下花生每形成100 kg荚果需要吸收氮、磷、钾养分量为4.82、0.79和2.57 kg。综上,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氮、磷、钾肥配比为126.2、95.8和137.6 kg/hm~2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缺素试验,采集全施肥区植株样品,分析研究红芸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显示,氮磷钾配合全施显著提高红芸豆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与全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分别降低14.2%、8.0%和11.3%,表明影响红芸豆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氮钾磷。在整个生育期,红芸豆干物质累积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根、茎、荚皮和豆粒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叶干物质在收获期有下降趋势,收获时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为豆粒茎≈荚皮叶片根。随生育期推进,茎、叶和荚皮中氮含量呈递减趋势,豆粒中氮含量呈递增趋势,而各器官磷、钾含量呈递减趋势。盛花期到结荚期是养分累积最大期,其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28.14%、49.22%和56.20%;不同器官吸收累积氮、磷、钾量不同,成熟期豆粒、叶、茎和根中均为累积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荚皮中累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红芸豆需供给N 4.37 kg、P2O5 2.38 kg、K2O 3.53 kg,比例为1∶0.54∶0.81。  相似文献   

9.
采用"3414"设计方案设置氮磷钾肥的田间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磷钾组合对紫叶莴笋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对紫叶莴笋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处理N_2K_2P_2增幅最大,增产量为10 401.3kg/hm~2,并且氮磷钾增产效应为钾氮磷;合理配方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紫叶莴笋叶与茎中氨基酸、还原糖及Vc的含量,降低硝酸盐的含量,提高紫叶莴笋的品质;紫叶莴笋叶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施肥量成正比,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处理N_2P_1K_1,为41.28 mg/100 g,随着氮、磷的增加花青素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合紫叶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表明:效果最优的为处理N_2P_1K_2及N_1P_2K_2,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76.0、45.0、153.0 kg/hm~2与138.0、90.0、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旱地胡麻施肥增产不明显的问题,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 kg·hm~(-2)(N_1)、150kg·hm~(-2)(N_2);2个施磷(纯P_2O5)水平:75 kg·hm~(-2)(P_1)、150 kg·hm~(-2)(P_2),共4个施肥处理(N_1P_1、N_1P_2、N_2P_1和N_2P_2),以不施肥为对照(N0P0),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促进了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比N0P0明显增加11.90%~59.29%,且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以N_2P_1最大,比其他处理显著增加7.76%~34.73%和8.07%~9.14%(P0.05)。与N0P0相比,各施肥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显著增加3.26%~39.06%和5.72%~61.50%。不同氮磷配施水平对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与N0P0相比,N_1P_1、N_1P_2、N_2P_1和N_2P_2的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21%~21.69%、28.47%~36.05%、44.27%~56.55%、36.34%~47.10%。胡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N_2P_1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N_2P_2次之,分别比N0P0显著增加30.23%~38.54%、20.50%~36.81%。可见,适宜的氮磷配比(N_2P_1:150 kg N·hm~(-2)、75 kg P_2O5·hm~(-2))在增加旱地胡麻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土壤水分吸收的基础上,保证了胡麻的高产高效,这为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韦剑锋  陈涛  岑忠用  韦冬萍  胡江如 《土壤》2016,48(5):873-878
从高效施肥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木薯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降,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不施氮增加18.13%。增加施氮量,木薯各器官磷、钾积累量及茎、叶氮积累量明显增加,块根氮积累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及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氮肥吸收利用率以施氮130 kg/hm~2的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11.37%~25.12%。木薯收获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明显增加,有效磷及速效钾不同程度下降,但各处理有效磷、速效钾及施氮195 kg/hm~2处理的有效氮明显盈余。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条件下木薯施氮13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型温室栽培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叶片光合作用,器官发育,干物质累积与分配,以及产量形成等。试验结果表明:现代化温室为黄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迅速增加;随着叶片的生长,叶片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逐渐下降,前期生长的叶片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较高光合速率,后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较快。黄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茎平均生长速度8 cm/d,叶片长成仅需10 d,果实从开花到采收仅需12 d左右。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累积呈S形曲线,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中,根系占整个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很小,而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减小,从前期的5%左右减少到后期的1%左右;茎占整个干物质总量的比例整个生育期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10%~15%之间;在营养生长阶段,叶片占干物量的70%~80%,但随着果实的生长,叶片占干物质的比例迅速下降,到后期仅占20%左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果实占干物质的比例迅速增加,后期占整个干物质的70%左右。现代大型温室栽培条件下,黄瓜的产量比较稳定,随采收周次的变化呈二次多项式,8周总产量达到12 kg/m2。  相似文献   

14.
宁夏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宁夏地区的生产条件下尚缺乏系统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也缺少施肥参数,难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因此,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土壤条件,系统分析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氮、 磷、 钾养分含量,探明其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以期为马铃薯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分别在宁夏西吉县、 原州区、 红寺堡和同心县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肥料田间试验,按照当地推荐的施肥量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农家肥、 70%氮肥、 全部磷、 钾肥基施,30%氮肥在现蕾期追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不同器官干重和氮、 磷、 钾含量,分析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 氮、 磷、 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同心县最低;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符合Logistic曲线,幼苗期、 块茎形成期、 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累积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总累积量的5%、 20%、 40%和35%。2)马铃薯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而降低,其变异系数较大; 磷、 钾含量随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但变异系数较小; 氮、 磷含量叶片高于其他器官,钾含量茎秆中较高。3)马铃薯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在红寺堡区最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苗期氮、 磷、 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 6%、 8%,块茎形成期占28%、 23%、 31%,块茎膨大期占36%、 39%、 41%,淀粉积累期占25%、 31%、 20%;成熟期块茎中氮和磷的累积量分别占各自总累积量的60%以上,钾的累积量占50%。【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量因种植基地、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异。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的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较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次之;马铃薯根、 茎和叶中吸收累积的氮、 磷、 钾占同期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而降低,但块茎则相反,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随生育期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吸收累积的养分量占全株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10月12日播种(适播, ST)和11月12日播种(晚播, LT)],播量为裂区[2.25×10~6株·hm~(-2)(M1)、3.00×10~6株·hm~(-2)(M2)和3.75×10~6株·hm~(-2)(M3)],每个播量设置3个施氮量[纯N150 kg·hm~(-2)(N1)、225kg·hm~(-2)(N2)和300kg·hm~(-2)(N3)],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3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ST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LT处理。在ST和LT处理条件下,M2和M3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M1,M2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显著高于M1和M3。N3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1和N2。在ST处理条件下M1、M2处理和LT处理条件下所有播量处理均以N3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1216’在10月12日播种,播种密度3.00×106株·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幼果期矮化富士苹果树体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为10.21kg,皮层和木质部干重分别为2.14和7.07kg,骨干枝干重为各器官之首;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显著,根系平均钙含量高于地上部多数器官,中央干皮层钙含量最高;单株钙累积量为76.67g,皮层和木质部钙累积量分别为52.44和13.83g,直径1.0-5.0cm根的钙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红枣树氮、磷、钾吸收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6年树龄红枣树为试材,采用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年周期内各器官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枣各器官中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长趋势,从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均有一个急剧的上升过程.红枣树单株生物量年增加3908.5 g,氮、磷和钾年总吸收积累量分别为70.5、...  相似文献   

18.
肥料长效剂NAM在灌区甜瓜配方施肥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9,(5):1203-120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甜瓜配方施肥中减少化肥用量、添加肥料长效剂NAM对甜瓜生长、养分吸收和甜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河西走廊沙漠绿洲灌区甜瓜栽培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肥料纯养分用量减少20.6%~49.2%、配施NAM,不仅可以实现甜瓜生育期无追肥、一次性施肥,甜瓜平均产量及干物质累积量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且甜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显著增加,氮肥养分利用率提高1.23%~10.92%,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其中氮磷钾肥料用量N 200 kg hm~(-2)、P_2O_5100 kg hm~(-2)、K_2O 70 kg hm~(-2)、NAM0.6%处理(SF2)效果最佳,该配方可在河西走廊沙漠绿洲灌区甜瓜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型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型温室栽培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叶片光合作用,器官发育,干物质累积与分配,以及产量形成等.试验结果表明现代化温室为黄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迅速增加;随着叶片的生长,叶片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逐渐下降,前期生长的叶片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较高光合速率,后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较快.黄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茎平均生长速度8 cm/d,叶片长成仅需10 d,果实从开花到采收仅需12 d左右.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累积呈S形曲线,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中,根系占整个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很小,而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减小,从前期的5%左右减少到后期的1%左右;茎占整个干物质总量的比例整个生育期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10%~15%之间;在营养生长阶段,叶片占干物量的70%~80%,但随着果实的生长,叶片占干物质的比例迅速下降,到后期仅占20%左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果实占干物质的比例迅速增加,后期占整个干物质的70%左右.现代大型温室栽培条件下,黄瓜的产量比较稳定,随采收周次的变化呈二次多项式,8周总产量达到12 kg/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九叶青花椒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量与矿质养分含量的测定,计算不同生育期九叶青花椒各器官养分净累积量,探究九叶青花椒的矿质营养需求规律,以期为九叶青花椒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8年生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在关键生育期进行整株砍伐采样,测定不同部位干物质重及养分(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含量,计算不同生育期各矿质元素的净累积量与比例。结果表明,九叶青花椒在整个生育期内,树体周年干物质总累积量为9.33 kg·株-1,树干占比最高,为24.62%;当年净累积量为5.45 kg·株-1,枝条占比最高,为21.59%。干物质净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抽梢期-旺长期(净累积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