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中国小麦面积虽次于水稻,但小麦总产量和贸易额均为世界之最。发展优质小麦,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是小麦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任务。只有针对优质强筋小麦的生育特点采取因地、因时、因种优化平衡施肥,才能增加强筋小麦的筋度,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充分发挥强筋小麦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近期,面粉需求平稳,小麦供应充裕,大中型制粉企业在前期大量采购小麦后放缓采购节奏,影响了政策性小麦拍卖的成交情况。安徽省已经开始交易2014年临储小麦,2013年临储小麦遇冷,已经连续三周零成交;湖北省、河南省2013年临储小麦的成交较上周有小幅好转,但价格较为疲软。总体来看,2013年托市小麦的成交情况较为清淡。
  近期,面粉需求平稳,小麦供应充裕,大中型制粉企业在前期大量采购小麦后放缓采购节奏,影响了政策性小麦拍卖的成交情况。安徽省已经开始交易2014年临储小麦,2013年临储小麦遇冷,已经连续三周零成交;湖北省、河南省2013年临储小麦的成交较上周有小幅好转,但价格较为疲软。总体来看,2013年托市小麦的成交情况较为清淡。  相似文献   

3.
陕西,甘肃小麦病毒病的研究历史和发生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初以来,对陕西、甘肃小麦发生的矮缩、黄化和坏死现象进行了研究,小麦黄矮病为间歇流行的主要病毒病、小麦棱条斑花叶病为关中渭河流域土传病毒病,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为间套作为覆盖高产小麦的主要病害,小麦丛矮病常有发生,小麦黄叶病偶有发生,拟小麦线条花叶病干旱麦共零星发生,小麦条纹花叶病和丛生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浅议如何评价小麦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只注重产量,而忽视品质,随着近年来小麦产量的逐年提高,小麦品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同时,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但目前在粮食生产及流通领域有一种看法,认为白皮小麦是优质小麦,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角质含量高的才是优质小麦。那么,到底什么类型的小麦才是优质小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小麦品质说起。  相似文献   

6.
小麦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北方人民最喜爱的粮食之一。小麦的经济价值极高,小麦粒是食品的重要原料,麦麸能直接作为喂养家禽的优质饲料,小麦秸秆具备编织、造纸、燃烧等功能。对于小麦的栽培,需全面了解小麦的生物特性和生长规律,并顺应小麦的种植特性,才能种植出优质、高产的小麦。文章首 先分析了小麦的种类和经济价值,其次探讨了小麦生育期的生物特性,最后总结出小麦的栽培特性,为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麦冠温的多态性及其与品质变异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对小麦冠层温度长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小麦冠温多态性研究,以揭示其和小麦籽粒品质变化的关联。【方法】将具有不同冠温状态的小麦材料置于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气象条件的影响之下,以引起小麦籽粒品质的变异。【结果】小麦按其冠温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冷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冷型态;暖型小麦,其冠温年年表现为暖型态;中间型小麦,其冠温主要表现为包括冷型态,暖型态在内的6种状态。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冷型小麦的品质变异最小,最为稳定;暖型小麦次之;中间型小麦变异最大,最不稳定。其实质在于小麦植株体内所进行的有关生理生化过程的稳定性因小麦温度型而异。【结论】鉴于冷型小麦具有品质变异小的特性,因而,降低小麦株温、培育出冷型小麦可能是解决小麦品质广幅生态适应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田间和温室试验的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属15个物种中,除波斯小麦对小麦白粉菌表现免疫外,其它14个物种均对该菌表现感染。其中栽培一粒小麦,瓦维洛夫小麦,莫加小麦,斯插尔脱小麦和印度圆粒小麦感染该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小麦属的现代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9.
一、富硒小麦。用硒肥浸种,追肥等方法栽培的富硒小麦,含硒量是一般小麦的1~3倍,不仅具有抗衰老、预防癌症的药效,而且出粉率、食用口味也不错,是提高小麦品质,发展良种专用小麦生产新取向。 二、抗蚜虫转基因小麦。该小麦品种解决了千百年来小麦生蚜虫、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川中丘陵区小麦耗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中丘陵区小麦耗水特性,及“三水”对小麦产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量随小麦生长逐渐增大,到拨节至籽粒乳熟阶段达量大,逐渐减小;小麦产量与其耗水量极显著正相关;在该区小麦大面积生产中,小麦耗水主要来源于同期降水,底墒水对小麦供水虽比例不大,但对小麦稳产高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不麦产量与土层厚度极显著正相关;干旱时通过灌溉抗旱对小麦有一定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人民重要的食物。因此,小麦的生长需引起足够重视。在小麦种植中需按照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促进小麦良好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的种植中,还需进行病虫害防治,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文章在分析小麦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我国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小麦的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饼干专用小麦"宁麦9号"品质栽培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安县吉庆镇是小麦生产大镇,常年种植小麦2万多亩,年产小麦6000t以上。由于本地城乡居民以食大米为主,所以小麦商品率较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小麦高产作为生产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品种品质和调优技术的应用,所生产的小麦都是普遍型、馒头型小麦,不适应专用化的要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小麦价格低而不稳,影响了农民种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息县是河南省信阳市小麦主产区,为克服小麦的生长的不利因素,提高小麦单产与质量,不断探索 总结小麦栽培管理关键技术,为息县小麦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12):16-19
从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心态两方面分析了今年9月以来小麦市场形势,指出国际国内小麦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存在连动。分析了影响今年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指出国际小麦价格主要受世界小麦减产的影响,而国内小麦价格则主要受到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流通量减少的拉动,认为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没有实质影响。中国小麦出口将有所提高但并不会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并且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不大。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稳定进行后,国内小麦价格将小幅回落。对后期小麦市场行情作了初步预测。认为小麦价格短期长期可能看涨;红小麦价格稳中超涨,优质小麦价格将稳步上涨;面粉价格将有所回落。麸皮价格难以上涨。此后,2006/07年度小麦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冬小麦长势和玉米价格涨幅。  相似文献   

15.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是小麦的生产区。但灌区小麦的倒伏问题,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一般年份小麦倒伏面积约占中面积的5%-10%,倒伏的小麦减产10%-30%。所以说,灌区小麦要高产,防止倒伏是关键。防止小麦倒伏的综合措施有: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小麦科研现状与今后的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是小麦的适宜区,常年面积在46万hm^2左右,虽然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贵州小麦在科研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还存在科研人才后劲不足,科研条件还需改善,科研水平急待提高等现状。为此,提出进一步提高贵州小麦产量,改良和提高小麦品质,促进优质高效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建设,利用外源基因导入小麦,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开展杂交小麦研究,加强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等作为今后小麦科研的重点选择内容。  相似文献   

17.
菏泽是山东小麦重要生产基地,小麦种植是许多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在种植小麦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价值的关键保护措施。为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运而生。基于此,以菏泽地区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为例,探讨小麦的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海静 《农业知识》2023,(11):36-37
<正>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的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22年小麦播种面积23万亩。随着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各种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实际生产环节,发生率比较高的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等,虫害有麦蚜、麦蜘蛛以及地下害虫等。一、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近三年来荣成市发生面积最大的小麦病害。2022年冬前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6%,平均病株率2.6%,较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小麦种的细胞质基因组遗传差异,用以发掘和利用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方法】采用24个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 Host.)和中国特有小麦(新疆稻麦T. petropavlavskyi、西藏半野生小麦T. tibetanum和云南铁壳麦T. yunnanense)等不同类型六倍体小麦(AABBDD)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普通小麦相比,斯卑尔脱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等群体内的叶绿体遗传变异更丰富,可以作为普通小麦新的细胞质遗传变异来源;与粗山羊草相比,野生二粒小麦与六倍体小麦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与前人关于二粒小麦是六倍体细胞质供体的研究结果相印证;研究还发现,新疆稻麦与普通小麦在叶绿体基因组上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为新疆稻麦是由波兰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由普通小麦回交后产生的假说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结论】斯卑尔脱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等群体内的叶绿体遗传变异比普通小麦更丰富;野生二粒小麦与六倍体小麦以及新疆稻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为不同小麦种的遗传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成都市近30年小麦播种面积、产量、生产模式、生长气候条件等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小麦生产中的问题,探究全市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成都市小麦面积和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单产呈徘徊趋势。全市小麦主要分布于平坝区域,规模化生产面积占比超过67%。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原因主要在于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增加。客观气候条件不利于小麦播种和出苗,后期雨水容易导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种粮效益低下,导致小麦生产管理粗放。保护耕地资源,加强田地质量改进,以政策引导稳定种粮面积,保障小麦种植效益。转变生产管理模式适配规模化生产模式,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