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伟伟 《种子科技》2022,(2):136-138
玉米栽培技术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玉米种植,若不能及时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以及产量.文章将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试验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此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影响,探究了优化和改善玉米栽培密度和施肥问题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推动朔州市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权 《种子科技》2022,(3):124-126
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也在深入展开,为了保证草牧业能够良好地发展,必须提升玉米的产量、品质。因此,广大农民必须要寻找可行途径来确保目标顺利达成。从当下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现状来看,对玉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且对玉米品质要求提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对玉米种植展开深入研究,依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确定玉米种植密度,保证土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概述了我国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指出了产生上述影响的具体原因,提出了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包括科学确定玉米种植密度、合理应用品种特征、合理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升玉米种植的现代化水平和病虫害防治等,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玉米种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为提高玉米作物产量及改善其品质,提出应科学合理地控制种植密度、选择适宜的品种、提升种植水平等策略,希望能和同行分享实践方法与经验,使我国玉米高产高质,整体提升种植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南疆地区播期与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促进青贮玉米的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品种“强硕90”和“先玉122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每个播期设置5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饲用品质均影响显著。A2B3处理(播种日期4月20日,种植密度9万株/hm2)综合性状较优,可为南疆地区种植青贮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莉 《种子科技》2020,(5):97-97,99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储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养殖业、能源工业和人民生活需求,只有不断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才能增加玉米作物的社会有效供给量。经相关研究表明,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和品质有着必然的关联,合理密植是一种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我国的玉米产量与质量,需要培育出优良、耐密植的玉米品种,因此要考虑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是否有利于玉米的生长。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在玉米灌浆期刚开始时,受密度影响较大,过高的密度会对玉米灌浆的速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甜玉米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超过82 500株/hm~2后甜玉米的商品品质就会下降,在甜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鲜出籽率高的玉米品种,其次对果穗形状和穗长都要合适以增加甜玉米的商品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安单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对群体产量影响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群体密度过大,玉米单株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最终影响产量提升,而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改善群体密度压力,提高单株生产能力,降低穗位株高比值,促进群体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对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不同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不同,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理指标都达到最适值,并且实现玉米群体产量的最大值,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龙成周 《种子科技》2019,(11):9-9,15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其需求量也呈上涨趋势。由于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异会对玉米的产量、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玉米品种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为此,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种植2种中熟玉米与2种晚熟玉米,研究其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从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如飞 《种子世界》2021,(11):0069-0071
在对我国农业种植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玉米种植量相对较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因此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其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将会针对上述内容以及玉米种植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主要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产量、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近些年农户对种植管理不重视及农药使用不当等,使安徽省凤阳县玉米种植单产受到了影响。根据此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玉米种植技术,深入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并采取恰当防治措施,切实提升凤阳县的玉米品质和产量,有效提升玉米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文媛  刘旭 《中国种业》2011,(Z2):33-34
增加群体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群体密度的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大、秃尖增长、株高和穗位提高、子粒容重和百粒重等品质性状下降。由此可见,密度不能无限制增大,不同品种种植密度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才能获得理想产量。本研究选取生产上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试材,结合生产实践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探讨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为品种定向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索适合广东南雄烟区合理的烤烟种植方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置2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3个移栽期为副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移栽期对烤烟生育期、株型、产量及其构成、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相应延迟,且烟株旺长期、采烤期趋于缩短;种植密度则对烟株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2)提前或推迟移栽使烟株早花率和杈烟率增加;种植密度对烟株的早花率及杈烟率无显著影响。(3)提前移栽时,高密度种植烤烟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种植,而正常或推迟移栽时,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无显著影响;提前或推迟移栽,同时降低种植密度,可导致中部叶香气量的下降,而提前移栽可降低上部叶感官质量,推迟移栽则提升上部叶的感官质量。因此,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合理配置,能够有效调控烟草的生长发育并对烟叶的产量构成和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绿色小麦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管控各个环节,其中种子品质检验及病虫害防治会对后续种植产生极大影响。在幼苗成长期间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出现倒伏或环境不良的情况影响成活率。通过严抓田间管理,提升种植品质,确保小麦质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产栽培技术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以及种植品质,从而提升玉米的销售效益。为了能够促进玉米种植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重点针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推广,使得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能够得到扩大。基于此,以下内容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提升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