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  芦燕玲  黄静  李亮星  李干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09-16110,16119
[目的]研究吉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浓度75%的乙醇为溶剂对吉龙草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经典层析法进行萃取分离,再运用核磁共振碳谱、氢谱和质谱等多种现代谱学方法对吉龙草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解析鉴定。[结果]从吉龙草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5)和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首次从吉龙草中分离获得,3~6为首次从香薷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对楮实子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中分离得到3个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分析和波谱解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为从楮实子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对臭灵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等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灵丹中分离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冬青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邻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万寿菊素和柽柳素。[结论]研究结果为臭灵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虎杖花蒽醌类化学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虎杖Reynoutria sachalinensis的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利用常规硅胶柱层析方法从正己烷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甾醇和蒽醌类化合物,通过化学和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等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大黄素(emodin,Ⅱ)、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coside,Ⅲ)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coside,Ⅳ)。其中化合物Ⅱ,Ⅲ,Ⅳ属于蒽醌类物质。参20  相似文献   

5.
蒋丹  戴荣继  邓玉林  张永谦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48-3849,4015
[目的]研究粗榧中低含量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以粗榧叶子为原材料,采用多种柱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含量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并运用ESI-MS和NMR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鉴定得3个含量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I)、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II)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III)。[结论]这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太白山窝儿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从太白山窝儿七中提取的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山奈酚、山荷叶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结论]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出β-谷甾醇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7.
杨金  闵勇  刘卫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53-12454
[目的]为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省红河州丰富的八角茴香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等分离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了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八角茴香正丁醇浸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香草酸、3,4-二甲氧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和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结论]从八角茴香中首次分离得到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  相似文献   

8.
陇东虎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陇东地区产虎杖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虎杖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种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fallacinol(Ⅱ)、大黄素-8-甲醚(Ⅲ)、大黄素-6-甲醚(Ⅳ)、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Ⅴ)、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Ⅵ)、白藜芦醇(Ⅶ)、白藜芦醇苷(Ⅷ)、β-谷甾醇(Ⅸ)、香豆素(Ⅹ)、齐墩果酸(Ⅺ)、2-乙氧基-8-乙酰基-1,4-奈醌(Ⅻ)。[结论]化合物Ι~Ⅻ均是首次从陇东虎杖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大黄牡丹汤的药效作用物质基础,运用色谱学方法对传统兽用大黄牡丹汤方剂全方进行系统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ω-羟基大黄素(1)、β-谷甾醇-3 O-β-D-(6′-十七碳酰基)葡萄糖苷(2)、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3)、牡丹酚(4)、芍药苷元(5)。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忍冬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忍冬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对忍冬叶进行醇提,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中2个部位进行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果]提纯后的2个部位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均首次从忍冬叶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