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五加种子不同处理对胚后熟及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刺五加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胚形态后熟、生理后熟的变化及所需时间。结果表明,采收后的种子在18℃左右条件下需要经过270d左右才能完成胚形态后熟,然后在2~5℃的条件下再经过60d左右才能完成胚生理后熟,从而解除种子休眠、发芽出苗。生产上常温下处理的种子需经过2年层积处理,第3年播种后出苗率可达到6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七种子不同处理对出苗率、成苗率、平均苗重及第一、二级种苗比例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A:种子采后带果皮立即播种;B:种子采后洗去果皮crop播种;C:种子采后洗去果皮置于4℃保鲜49d(种子装于自封袋内)后播种;D:种子采后洗去果皮湿沙室温层积49d后播种。结果显示:三七不同种子贮藏方法对其出苗率、成苗率及平均苗重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较理想的方法是种子采收后洗去果皮立即播种。  相似文献   

3.
塔吉克阿魏(Ferula tadshikorum)是重要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探究其种子休眠特性并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是对其开展种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的基础与前提。以塔吉克阿魏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法对果实和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性、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抑制物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萌发温度、层积处理、不同浓度GA3的交互处理对其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不阻碍种子吸水,果实形态成熟时种胚形态发育完全。种子粉末浸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15℃/5℃萌发温度,不使用GA3浸种,低温层积45 d能显著提高塔吉克阿魏种子萌发率。塔吉克阿魏种子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是由于种子内萌发抑制物质和种胚生理后熟共同作用引起的。播种前将种子层积45 d,而后置于12 h/12 h昼夜温度变化15℃/5℃的环境下萌发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低温和不同时间的层积处理、不同播种基质以及不同的播种环境对北美鹅掌楸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能显著解除北美鹅掌楸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播种催芽前经过2℃、60 d低温层积处理以及2℃/12℃变温、56 d的变温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发芽数和发芽率.播于蛭石、珍珠岩和细沙中的种子发芽率90 d后均显著高于草炭,但前3个基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细沙、蛭石、珍珠岩均可以作为北美鹅掌楸的播种基质.对3种播种环境的研究表明,种苗的工厂化生产适宜在气候条件稳定的温室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水杀虫和药剂熏蒸2种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及采用随采随播、上冻前播种、层积沙藏后翌年春天播种3种播种方式来研究其对蒙古栎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处理、播种方式对蒙古栎出苗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种子经过敌敌畏药熏处理后当年9月随采随播出苗率最好,出苗率达8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短柄五加种子发育规律,缩短种子后熟时间,提高种子育苗成功率.[方法]采取种子层积变温沙藏处理的方法,缩短种子后熟时间,浅播及加强幼苗管理等措施提高种子育苗成苗率.[结果]该方法处理可使种子的后熟期缩短至150 d,具胚率由14.13%以下提高到84.62%以上,大于3.00 mm的成熟胚所占比列高达75%以上,150 d和180 d时发芽率分别为4.56%~13.05%和17.19%~47.56%.浅播与苗期管理等措施使种子出苗率达(11.47±3.73)%,2年成苗率达(79.44±5.18)%.[结论]初步掌握了短柄五加种子发育规律,建立了缩短种子后熟时间的方法,解决了种子发芽难的问题,同时对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等进行了研究,为短柄五加的种子育苗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层积处理时间对棠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层积处理时间对棠梨(Pyrus betulae folia)种子出苗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层积处理30d的棠梨种子出苗率最高。处理少于30d的种子出苗率随时间减少而降低,其中层积处理少于25d的种子出苗率下降幅度更大;层积处理时间超过30d的棠梨种子出苗率亦料30d者为低。  相似文献   

8.
东北刺人参种子经第1个周期7个月的变温层积处理,完成形态后熟而裂口与完成生理后熟而萌发的种子比率均很低,种子裂口率为13.6%,发芽率为2.3%.第1周期处理未发芽的种子,经第2个周期11个月的层积处理,种胚可继续完成形态后熟并通过生理后熟而萌发,并且裂口率和发芽率均高于第1周期,其中室外树荫环境条件下层积处理的种子裂口率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室内-冰箱环境条件下处理的种子.第1周期完成形态后熟未萌发的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30 d后陆续完成生理后熟而萌发,至350 d时,总发芽率为56.8%.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当年采摘种子为材料,研究赤霉素浓度和基质层积对其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子在500 mg/L GA_3溶液浸泡48 h后于25℃恒温中椰糠基质层积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好;根长≥3 cm的生根种子在300 mg/L GA_3溶液浸泡1 h后于25℃恒温中湿沙层积最有利于上胚轴休眠的解除。因而紫斑牡丹种子的催芽处理可使种子生根速度加快和出苗率提高,从播种到发芽仅需97 d左右,明显缩短出苗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棠种子发芽率,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GA3、磁场强度、温度及低温层积处理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1%和0.05%浓度的GA3处理,播种后20d,湖北海常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播种后30~40d,经0.1%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0.05%GA3和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82.0%;(2)与对照组相比,磁场处理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播种后20d,5 000GS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2 000GS和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92.5%,播种后30~40d,不同磁场强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达82.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20℃和40℃温水浸泡24h处理后20~40d,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幅最高达86.2%;(4)低温层积处理后30~60d,其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达41.7%。  相似文献   

11.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而低温层积后ATP水平显著增加,达到层积前的3.9倍。昼夜变温-低温层积的种子裂口率为11.4%,出苗率为14.7%,显著高于暖温和低温处理,说明昼夜变温-低温处理效果优于暖温-低温和低温-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天女木兰种子后熟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探讨解除种子休眠机理及寻找种子快速催芽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将天女木兰种子分别用250 mg/L赤霉素(GA3)溶液和清水浸种48 h,然后进行室外自然低温层积、室内低温层积(5℃)和室内人工控制变温层积(5℃、20 d和10~15℃、10 d交替变换)催芽处理。在层积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天女木兰种子的胚长占种子长的比例、呼吸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GA3浸种变温(10~15℃和5℃)层积处理有利于种胚的生长发育;GA3浸种变温处理能提高种子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并能促使形态后熟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舞美''苹果种子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胚败育率高的苹果品种‘舞美’种子成苗率、缩短种子休眠时期、加速种子有性繁殖进程的种子繁殖体系,以‘舞美’自然授粉的果实和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胚龄(接种时期)、播前处理及培养基配比对‘舞美’杂种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种皮颜色由红色、红白色、红褐色至褐色转变;离体培养不同胚龄的种子,盛花后76 d,种皮红色,种子可萌发但生长畸形;96 d后,种皮红褐至褐色,有56.7%的萌发率和23.3%的直接成苗率,且添加1 mg/L GA3的H2培养基比未添加GA3的H1培养基(1/2MS 10 g/L蔗糖 9 g/L琼脂)可显著提高成苗率。盛花后130 d的饱满种子在H2培养基上离体培养萌发快,萌发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100%和97.6%,且显著高于未经层积处理和4℃层积处理20和30 d后直接播种在蛭石中的种子。因此,自盛花96 d后的杂种胚在H2培养基上培养,至胚苗移栽成活需4~5个月时间,种子直接成苗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夏雪片莲(Leucojum aestivum)种子萌发的适宜环境条件,研究了夏雪片莲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层积处理、超声波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雪片莲种子千粒重为58.45 g;吸水达到饱和吸胀需168 h(7 d);夏雪片莲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随采随播和湿沙层积均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黑暗环境下25℃有利于种子萌发。随采随播和常温层积是夏雪片莲繁殖的关键技术措施;播种前浸种7 d后播种,有利于其种子吸涨和萌发。  相似文献   

15.
人参种胚发育不全,在自然条件下,播种后第二年早春不能发芽。在18—20℃条件下于湿沙中进行层积处理4个月,然后在2—4℃条件下持续4个月,可使收获后的后熟作用由21—22个月缩短到8个月。为了更加缩短后熟时期,在低温层积之前,将人参种子用频率为300、500和1000千赫芝的超声波处  相似文献   

16.
阿魏是重要的民族药材,其药材来源于新疆阿魏等几种植物。收集到全裂叶阿魏、新疆阿魏和托里阿魏三种植物种子,从种子外观特征、千粒重、吸水性、萌发特征、及温度层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目的是阐明几种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表明,三种阿魏种子具有快速吸水能力,但种子萌发率不同。全裂叶阿魏种子不存在萌发困难。托里阿魏与新疆阿魏种子存在不同程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可打破种子的休眠,经高温-低温层积过程的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托里阿魏在高温(25℃/15℃)处理14 d,再低温(4℃)层积处理42 d时萌发率可达46%;新疆阿魏在高温处理42 d,再低温层积处理56 d时萌发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美国红枫(Acer rubrum)在河南省商丘市的引种栽培,将红点、秋火焰品种的美国红枫种子进行室温干藏6、12个月,再以温水浸泡后低温层积4、8周,最后置于室内30℃/20℃、25℃/15℃、20℃/10℃、15℃/5℃(12 h/12 h)4个温度梯度,每天光照条件下培养12 h,持续培养28 d。试验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处理下,红点的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秋火焰。红点种子的休眠性较浅,易于利用种子繁殖法对其进行引种栽培。室温干藏12个月与6个月相比显著促进种子萌发,温水浸泡后低温层积8周与4周相比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不同处理下红点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5℃,其代表月份为3、11月;不同处理下秋火焰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10℃,其代表月份为4、10月。与秋火焰种子相比,红点种子更易于利用种子繁殖法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在本地引种栽培这2个品种,应对其种子进行较长时间(如12个月)的室温干藏,并在温水浸泡后低温层积较长时间(如8周);秋火焰种子于温度较低的月份(4、10月)播种,红点种子则于温度更低的月份(3、11月)播种,才有利于引种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不同程度影响高粱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选取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为试验材料,设置2℃、4℃、6℃、8℃和10℃5个温度梯度分别处理2 d、4 d、6 d、8 d、10 d、12 d、14 d、16 d、18 d和20 d,统计萌发率和出苗率,对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和出苗的筛选条件提出建议,为高粱耐低温品种筛选提供参考。初步筛选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低温材料时建议采用8℃处理8~10 d统计萌发势,处理14~16 d统计萌发率,后续逐步提高选择压力。如果以出苗率为判断标准时,建议采用4℃或者更低温度处理14~16 d后统计出苗率。筛选、鉴定种子萌发阶段耐低温材料时应综合考虑萌发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20.
栾树种子处理出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栾树种子进行处理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栾树种子在砂藏过程中种子吸水率相差很大,据此将其分为"软实"和"硬实"两种种子类型,随着栾树种子砂藏时间的延长软实率逐渐提高.不同类型种子两年的播种试验表明,软实种子出苗率可达64.5%,而硬实种子出苗率仅为13.5%.对砂藏硬实种子用100℃水处理可显著提高硬实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