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市内房山区和大兴区道路两旁受危害的旱柳释放花绒寄甲卵,40多天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释放卵卡对天牛幼虫致死率最高达到 79.17%;取回受害枝做树木解析,调查受害木虫口减少量最高为 100%。当年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控制效果明显,且逐年累计释放花绒寄甲能够有效地控制天牛幼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寄生诱木内的越冬代松褐天牛,研究该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3月分别在庐山、新干和全南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松褐天牛效果随着纬度降低而显著降低。3月、4月和5月在新干释放该天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降低。林间大面积释放花绒寄甲,以释放量为3 000头/hm2的样地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9.43%)。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佳时间在3月上旬,偏南、偏北地区相应提前或推后约10 d。  相似文献   

3.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4.
花绒寄甲对柳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及寄生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几个公园的柳树上释放花绒寄甲以防治光肩星天牛,定期测定防治效果及寄生状况.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对当年和翌年的光肩星天牛均能达到控制效果;1个月后树体上的花绒寄甲校正寄生率达到35%左右,虫口校正减退率在45%左右;翌年花绒寄甲在光肩星天牛上的寄生率均值接近37%;花绒寄甲可以在供试的光肩星天牛(寄生率67%)和大麦虫(寄生率85%)的蛹体上完成寄生生活,而不能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卡、成虫 +卵卡3种不同方式的技术方案,对张掖市利用花绒寄甲生物  相似文献   

6.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是蛀干性害虫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通过在云斑天牛幼虫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将花绒寄甲卵卡钉放在核桃受害木段上,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 %,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除寄生外,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其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防治效果,为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林地中随机选择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准噶尔1#杨,砍伐后依次从下向上按照30 cm分段并编号,剖开检查各段中的幼虫数量并分别记录,统计幼虫在树干中的分布高度.分别定量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统计防治效果.[结果]光肩星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高度1.20~4.50 m.花绒寄甲在片林和行道树释放区的防效分别为66.32;~88.19;、48.34;~79.62;,花绒寄甲成虫释放于树干基部和树干胸径部的防效为55.12; ~88.19;,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区防效分别为48.34~80.75;、65.88;~67.42;.[结论]在焉耆盆地林地片林、行道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3.82;和76.85;;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为65.88;和67.42;,利用花绒寄甲可有效控制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虫体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已知人工饲料中的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用于指导花绒寄甲2龄幼虫人工饲料的配制.将光肩星天牛幼虫虫体氨基酸和已知人工饲料中的氨基酸,分别与糖类、维生素、盐类、有机酸、50%天牛幼虫提取液、酵母粉、麦芽提取液、鲜牛奶、蛋白胨、鸡蛋黄、新生牛血清、氯霉素和维生素E配成氨基酸含量不同的花绒寄甲幼虫人工饲料.在脱脂棉球上添加人工饲料,转移接种花绒寄甲2龄幼虫饲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饲料中氨基酸成分,花绒寄甲老熟幼虫结茧前体长和体重都大于对照组,子代成虫的羽化率可以达到20%.  相似文献   

9.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对林木业产生巨大危害的昆虫,为了探究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常常会人工培育此种天牛进行研究。为了确保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准确性,需要保证人工培育的天牛与自然生长的天牛相同,这就需要对人工饲料进行的筛选。花绒寄甲是光肩星天牛的主要天敌之一,也是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还重点研究了花绒寄甲的耐寒性,以扩展花绒寄甲的适用范围,为在寒冷地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提供必要的科学帮助。  相似文献   

10.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增加,当花绒寄甲施放量达到松褐天牛数量的2倍及以上时,松褐天牛寄生率(含自然寄生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2年1代跨3个年头生活史的云斑天牛选择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释放。一天中最佳的释放时间是在晴天17:00—20:00时进行。调查时每hm2有被害株1~3株的,按每hm2750~1 500头花绒寄甲成虫释放;每hm2被害株在1株以下的,按每hm2450~750头花绒寄甲释放;作为预防性的核桃林,按每hm2300头花绒寄甲释放。要做到花绒寄甲释放路线合理,在林中释放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布基本均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人工大量繁育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技术问题,选用麻天牛(Thyestilla gebleri)作为花绒寄甲1龄幼虫的替代寄主,利用人工饲料饲喂成虫,在实验室中连续饲养4代花绒寄甲,统计分析每一代花绒寄甲成虫产卵量、产卵前期、雌雄性比、体长、体宽、体质量、卵的孵化率以及下一代幼虫寄生率等指标,分析人工饲料和替代寄主对室内多代饲养花绒寄甲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的体长、体宽、体质量随着室内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减小;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前期也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延长;随着室内饲养代数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平均每头雌虫的产卵量增加;使用替代寄主繁殖4代后出现成虫雌雄性比不符合1∶1的情况;室内饲养4代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虫的室内寄生率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各个繁殖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比较发现,人工合成饲料A的产卵前期明显延长,以麻天牛为替代寄主时,繁育出的后代雄虫数量明显多于雌虫。综上可见,室内饲养多代后对花绒寄甲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有影响,虽然能完成室内人工大量繁育花绒寄甲的需求,但会出现一些体征下降的趋势,平均产卵量会升高。  相似文献   

13.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相似文献   

14.
花绒坚甲的分布型及其在天牛虫道内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间调查和研究表明,花绒坚甲成虫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中的核心分布型,在群体密度较大时,由于个体间具有竞争寄主的排斥行为,其分布则转变为嵌纹分布;花绒坚甲在进入新的分布区后,首先是建立大小不等的聚集群,再以聚集群体的形式向周围扩散。在光肩星天牛虫道内,花绒坚甲位于食物链最后环节,其数量占食物链中昆虫总数的15.9%。  相似文献   

15.
筛选出面包虫、大麦虫、鸡蛋黄作为花绒寄甲的主要饲料,加上产卵激素等其他配方,配成各种混合饲料进行多次对比试验,筛选配制出有利于花绒寄甲正常成活和产卵的混合饲料Ⅱ,达到人工条件下规模化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